投資者們只能自己去尋找經濟情況的依據。(圖片來源:lily/AdobeStock)
【看中國2019年3月13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官方的經濟數據歷來被外界質疑不準確,中國總理李克強也直言有水分,因此投資者們只能自己去尋找經濟情況的依據。3月12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明年實現GDP全國統一核算,以此緩解外界的質疑。
3月12日,中共政府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召開全體會議,會後第四場「部長通道」繼續開啟。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到2020年,將要實現GDP全國統一核算,並要編製全國和地方的資產負債表,自然資源的資產負債表正在抓緊試點。
對於GDP的真實可靠,寧吉喆說,「我們採用三種方法核算GDP,分別是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並且已經形成了國民經濟核算的五大表系,國內生產總值及其使用表、投入產出表、資金流量表、國際收支平衡表和資產負債……保證數據全面。」
寧吉喆說,「我們的GDP核算是真實可靠、國際可比的。」
然而,同樣在「兩會」上,有高官承認中國經濟數據有問題,並指責地方官員進行數據造假,導致政府的公信度受到懷疑。
3月10日,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尹中卿在記者會上公開承認,中國的統計數據存在不少問題。尹中卿承認,中國地方GDP總量大於全國核算,出現了「數據打架」,導致政府的統計數據公信度受到了懷疑。
尹中卿指責地方政府搞攀比、爭位次,在源頭上弄虛作假,虛報、瞞報、漏報、重報等問題嚴重,導致統計數據無法反映真實情況。
地方GDP總和大於全國GDP總量的問題近年受到高度關注。有專家表示,中國數據造假問題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主要原因其實是中國的政治體制。
據《自由亞洲電臺》3月11日報導,美國南卡大學教授謝田,長期關注中國的經濟數據造假,並曾經出版專著研究這一問題。中國數據造假問題由來已久,並非始於近年,但問題源於中央而非地方政府:「責任推給地方是不公平的,實際上是上級鼓勵推動的。」
謝教授表示,實際上很多海外經濟學者都意識到中國的數據有很大問題,而且由於中央政策多變,導致官方數據的「系統誤差」缺乏連貫性,因此在學術研究中幾乎無法使用。他認為,中國GDP官方數字,大約比實際高出兩成以上。
在2018年,即使中美貿易戰打擊了出口和國內投資,中國的官方GDP增長率仍達6.6%,一如既往地實現了官方目標。雖然這對中國來說是28年來的最低增速,但仍然幾乎是全球平均水平3.7%的兩倍。
經濟數據水分之大,連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都不相信。2007年,時任遼寧省委書記的李克強李克強曾對美國駐北京大使雷德(ClarkT.RandtJr.)表示,判斷中國的經濟不能看GDP數字,這個數據是人造的,因此不可靠。
李克強表示他更喜歡通過銀行貸款發放量、鐵路貨運量和用電量作為指標,來追蹤經濟變化,以擠掉統計數字的水分。
但隨著中國經濟逐漸降低對製造業和重工業的依賴,分析師發現,分析中國經濟需要加入額外的衡量指標,投資者們只能自己去尋找經濟現下情況的依據。
中國2月的貿易數據顯示,出口呈三年來最大下降,進口則連續三個月下跌。一些前瞻性指標,如工廠訂單,顯示經濟未來將進一步疲軟。這些數據或將證實分析人士的預期:中國的經濟活動可能會繼續降溫。
中國國家統計局未來幾天將公布一組工業產出,零售額和投資等重要數據,全球的投資者們在密切關注中國經濟放緩程度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