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固齒、健齒,可以從滋腎、養陰等方法入手。(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腎精不足會導致牙齒鬆動,許多中老年人牙齒動搖脫落,正是因為腎精日漸衰竭所引起的。清代醫家沈金鰲在《雜病源流犀燭》一書中說:「齒者,腎之標,骨之本也。」非常準確的把牙齒、腎臟和骨骼三者的關係進行了概括說明。
對於老年人已經脫落的牙齒,雖然不能像小孩子換牙那樣還能重新生長出來,但是可以通過補腎的方法來預防。可是,為什麼許多人經常用各種方式來補腎,固牙效果卻不明顯呢?此因腎的虧虛有陰虛,也有陽虛,而牙齒的鬆動多與腎陰虛有關。
我們知道,牙齒的整個牙根部位都是被牙齦包裹著,牙齒的鬆動和牙齦紅腫出血、腫痛,乃至萎縮有關,所以牙齒鬆動者常伴有牙齦變淺、咀嚼無力或牙根暴露、牙齒隱隱作痛、牙縫出血等現象,中醫認為這些症狀都是陰虛火旺的表現。
想要固齒、健齒,可以從滋腎、養陰等方法入手,除了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滋陰養腎的中藥以外,也可以通過進補一些滋陰養腎的食物來輔助治療。
鴨子是「涼補」佳品
中醫認為,鴨子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就是「涼補」。(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鴨子是常用的食療食物。中醫認為,鴨子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就是「涼補」。一些老年人或身體弱的人,有「虛不受補」的說法,稍微食用一些補物,甚至吃牛肉、雞肉都會上火,而鴨子肉不但有清虛火的作用,而且補養功效十分明顯。所以選用鴨子是比較適合腎虛牙不好的中老年人的。
很多養生的人都知道鴨子性寒,以至於常常要烤著吃,不過,也有不採用燒烤的方式,可以選用鴨子頭。鴨子雖然性寒,但頭部為陽、為火,所以鴨子頭的寒性就打了一個折扣,變得平和了。
元朝大御醫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就記載:「鴨頭性味甘成平,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功用。」可見鴨子頭的性味平和,且對應的正是人體的腎臟。
皮蛋原是鴨蛋,是鴨子的卵,在中醫看來,一個鴨蛋是一隻未來的小鴨,是一團混元精氣的載體。鴨蛋性微寒,味鹹,也可入腎,經過石灰、草灰、鹽等醃製以後,滋陰、清火的功效又增加了幾分。《醫林篡要》說它:「味辛澀、甘鹹寒」「瀉肺熱,去大腸火」,所以如果牙齒鬆動且伴有虛火,是最適宜不過了。
臘鴨頭煲皮蛋,不但味道鮮美,且有滋陰降火、固腎健齒的功效,連同腎陰虛所致的口唇乾裂,咽乾喉痛,牙齦腫痛,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中醫的牙齒保健方法
中醫對於牙齒的保健,有些理論與西醫頗為相似,比如,重在保持口腔衛生;飲食要有規律;而且要少吃偏濕、熱、酸及辛熱厚味之物;養成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習慣;堅持每日叩齒1~2次等保健運動等等。這些措施能保持口腔清潔,增進牙周組織的血液循環,有利於牙周組織的修復性再生,並提高局部抗病能力。
大小便是保健牙齒的重要時機
另外,中醫認為大小便是保健牙齒的一個重要時機。怎麼看呢?很多人小便後都會有寒顫的反應,天氣寒冷尤其明顯。這是因為人體毛孔或毛細血管鬆弛了,完全處於沒有防備的狀態,古代醫學家則認為這是大小便時腎氣外泄,「表皮破於邪」的表現。因此,古代養生家在這方面態度明確:小便時間雖短卻不能稍有大意。
明代醫學家張介賓在《景岳全書》中提到,為防止表皮破於邪,「小解時,必先咬定牙根而後解,則腎氣亦賴於攝,非但固精,亦能堅齒。故餘年愈古稀而齒無一損。」可見排便得當既可以保養腎氣,又可以滋養牙齒,實在值得一試。下面介紹一下具體的做法:
男士小便時,舌抵上齶,咬緊牙關,踮起腳尖,然後以不太快的速度排尿,並排淨。女士坐便時,可將兩腳的大腳趾、二腳趾用地著地,咬緊牙關,其效果也一樣。這種踮起腳尖小便的方法,能在一個月至半年的時間裡使牙齒牢固,腎功能也能變強。
同小便一樣,大便的過程中也應該咬緊牙關,緘默不語。不要小看這個方法,衛生間是人們每天必然報到的地方,如果能夠堅持此方法,則養腎之功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