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裡的留守兒童們
【看中國2019年1月24日訊】這兩天《啥是佩奇》開始刷屏,很多人都在感慨農村和城市的區隔,老人的執著和中國人對家庭的堅守。然而,我卻只看到留守老人這四個字。
我們有無數的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這是這個國家的國恥。
全世界的年輕人都喜歡去大城市去打拼,這並不是只有中國。但是中國則更沈重。誠然我們已經比改革開放前好了無數倍。那時候,戶口可以牽絆住所有人,任何人都沒辦法離開自己的框子,即使是被單位安排去了外地工作,也往往解決不了夫妻兩地分居的問題。
現在的年輕人,如果大學畢業,有闖勁有衝勁;或者青年農民,想去城裡打工都是沒有啥限制的。現在除了極少數的行業以外(當然也是神奇的,都2019年了,我們居然還規定網約車必須有戶口才能開),大多數的私營企業白領工作、國企的普通工作和各種餐飲啊、之類的零工,等等,都沒有戶口限制了。你只要有把子力氣,只要有衝勁,你都可以來大城市打拼。
很多城市人可能理解不了農民進城打工的熱情何來。甚至一些田園牧歌有意無意的教育會告訴他們我國農民就只愛種地。但是現實情況是,中國的農村很多地方人均耕地面積很低,而且土地不允許流轉,所以只能小農經營,效率低下。
以我自己當年去安徽阜陽農村瞭解的情況,某家庭只剩一個老人留守,他種地還算是好手一年種的玉米,大概可以賣2000元。同樣這個老人,後來被子女帶到了北京,在一個偏僻的廠子看門,管吃管住,一個月2000塊錢。
這還僅僅是問題的一面,因為我們大量的進口,以前美國農業的補貼,我們自己對農業的擠壓,其實中國的農產品一向是低價的,政府統購統銷的。如果只談吃飯,任何一個農民一年的收成可以夠他吃很多年。但是他的糧食很不值錢,可是他購買化肥、農藥、家用電器的時候,他都需要錢,他只要有需要花錢的時候,他就會收到農產品價格低廉帶來的盤剝。
問題出在哪裡,美國的耕地面積是1,669,302平方公里,我們是1,504,350平方公里。美國略多於我們,但是美國只有1-2%的人口從事農業。而我們如果按照戶籍來看,有一半以上的人從事農業,且保有土地(每個人都不大)。這樣算起來,我們的農民一定會非常的貧窮。
所以,農業人口不可避免的轉向城市,從事餐飲業,服務業,底層工作,去各種外貿工廠做裝配工,等等。回顧改革開放的40年,加入WTO的十多年,正是這麼一批廉價勞動力支撐了中國的崛起。然而,為啥出現了留守兒童和留守老年問題呢?
根本問題出在,這些在大城市奉獻了終身的人,沒有能力在大城市安家。
首先當然是大城市高昂的房價。但是,我也接觸過一些非常善於經營,或者說非常努力的農民工,有一些現在已經積累了不少的財富,有自己的工廠,自己的小店兒,甚至有了在北上的房子,有些還不止一套。
那麼緊接下來就是後面的門檻,戶口。一個人一旦大學畢業,或者說他已經上班,且從事一些低端的行業工作。戶口其實很難限制到他。比如我有天津戶口,沒有上海戶口,有很多稅我一樣的交,很多福利我無法享受。但是,如果我不在乎的話,我仍舊可以在北京上海生活。可是孩子就不同了。
我人雖然長期在上海,但是孩子到了學齡就送回了天津,為啥呢?雖然也有一些政策,可以讓孩子在上海上學,雖然非常麻煩,但是我也可以去適應。但是我很難保證在孩子到了考大學的年齡,可以給她一個上海戶口。而上海、天津的高考題目和科目都不一樣。如果孩子一直在上海上學,到了高考又必須回天津高考,雖然天津高考是全國最容易的高考,但是孩子還是肯定沒辦法考上的。
前些日子,我有個朋友從北京來上海,我們一起吃飯,他的孩子才3歲吧。他說起最近要把北京買了很多年的房子抵押,在老家武漢買個400來萬的學區房。我就問他為啥。他其實遇到了跟我一樣的問題,雖然在北京有個130來平米的大房子在天通苑,但是沒辦法保證孩子在北京上學和北京高考。所以,考慮學齡以後把孩子送回武漢讀書。到時候是夫妻分居兩地呢,還是父母照看呢,還沒考慮到,走一步算一步吧。
事實上,為什麼西方沒有留守兒童、老人問題。
第一,遷徙自由,孩子和老人如果想跟年輕人一起遷徙,沒有任何的法律和制度上的障礙。我們這邊戶口帶來的學校的問題,不同省份高考類型不同的問題,老人養老、醫療問題等等都沒解決。
我有一個朋友在紐西蘭做留學移民,我說怎麼個留學移民。他說就是先給孩子找留學學校辦留學,比如孩子小學就可以留學,然後留學的孩子可以有家長陪讀,這樣大人小孩兒就都出去了。我說不錯。然後呢,他說然後,大人已經在國外了可以積極聯繫工作,或者辦理工簽,技術移民等等。我說辦好了,孩子還不是留學麼,那麼貴。他說,不是啊,家長有任何一個身份了,孩子上學就是正式上學了,就不是留學了。
我腦子才轉過這個彎。我們在中國待久了。事實上,全世界正常國家,都沒有我們這種戶籍管理制度。孩子上學並沒有人卡。美國雖然也有學區房,但是你租房買房都是學區。再比如,美國有些人是非法移民,但是孩子上學並不受影響啊。而在中國孩子被劫持了,被當做控制的手段,搞的家長在一個城市工作,孩子卻只能留守在老家上學。
第二,經濟問題,外國也是年輕人喜歡去大城市打拼,年紀大了喜歡在城郊買大房子安家。但是城郊不是貧民區,反而是更好的生活品質。
事實上是資源不夠麼?跟醫療很像的,教育領域:
一方面私營資本希望進入來解決問題,另外一方面政府在嚷嚷資源不夠,投入不足。
一方面是各種師範院校的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當老師的門檻越來越高,另外一方面,是到處都在喊著師資力量不足,教學資源不夠。
一方面大家都覺得教育資源不足,另外一方面其實學校大量的關停並轉。
一方面大城市的人天天擔心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得不到保證,另外一方面,很多地方的基礎教育資源都不能滿足。進入了大城市的農民工的孩子連基本的受教育的權利都沒有。
等等。
中國當下留守的問題,其實是戶籍制度的問題,是各方面利益團體不希望放棄一點點利益而同時限制了這個國家進一步發展的問題。
都是同一個國家的國民,上海的家長天天操心的是孩子能不能小學、初中就留學,或者能不能第一個批次被復旦錄取。他們抗拒外地的孩子進入大城市,其實是關公戰秦瓊,外地孩子需要的首先是解決一個公平受教育的權利。很多外地孩子,你讓他留學他也湊不夠錢。
更可怕的是,留守在割裂這個社會,一方面是一幫子,年紀輕輕覺得奔馳寶馬不算什麼,全世界去過無數國家的年輕人。另外一方面是一幫子從小窩在農村爺爺奶奶帶大什麼都沒見過的年輕人。
古人說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是說非要平均主義,如果在制度上砍斷社會公平正義的鏈條,最終只能得到一個互相不理解,互相不諒解,互害的社會。留守一詞的存在,在GDP已經超過日本的今天,是中國的國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