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公有領域/Pixabay/CC0)
【看中國2019年1月22日訊】去年底開始,中國政府開始調整對民營企業的政策。最高司法機關宣布要為一批被錯誤關押的民營企業家平反,同時還宣稱,以後要慎抓民營企業家。但近來的一些案例表明,民營企業家所處的法治環境並沒有明顯改善。
中國甘肅的民營企業家趙守帥在被錯誤關押11年、上億資產被非法剝奪後,去年7月被法院判為無罪。但他去年年底提交的21億元國家賠償申請,最近得到回覆,除了人身自由賠償外,大部分財產損失賠償被駁回。
案例比文件更重要
耐人尋味的是,趙守帥提交國家賠償申請的日期是去年11月20日。就在此前兩週,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稱要支持民營經濟繼續壯大、不能弱化。隨後,最高法院發布了《為企業家創新創業營造良好法治環境的通知》。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還先後表示,要平反一批民營企業家冤案,慎抓民營企業家,慎封其財產。
之後不久,中國經濟學家盛洪有針對性地發表文章指出,在保護民營企業家的合法權益方面,多少文件都不如一個案例。
現居美國的中國民營企業家馬永田認為,這裡所謂的平反以及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並不是真心的,
「他現在當然還是要扶持民營企業家,緩解社會經濟蕭條,還有緩解就業問題。但他這種緩解,不可能發自內心地,說我要糾正這些錯誤,或者改正這些錯誤。」
平反的真實用心
馬永田所提到的社會經濟蕭條主要指,近幾年來中國民營企業正在經歷一波倒閉潮,而2018年尤為嚴重。去年10月,中國門戶網站網易新聞發表文章說,2018年上半年國內有504萬家企業倒閉,失業人數超過200萬。這些企業中多數為民營企業。與此同時,民營企業的利潤也在嚴重下降。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民營企業利潤總額佔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比重從2015年的1/3下降至2018年的1/4。
身在加州的民營企業家肖運軍也認為這才是平反政策的真實背景。但他對這些政策完全不信任,
「他所說的平反,只不過就是把罪名摘掉,其實它就是一張空頭支票,他沒有落實受害者的合法權益。企業家的資產就是得到平反,也沒法還給他們;還有,製造冤假錯案的法官、公安,他都沒有追究。」
重要的還是法治
旅居美國的原財經記者葉昭在推特上回覆本臺時指出,民營企業家最看重的還是一個正常的法治環境。
為民營企業家平反的行動早在去年11月之前就開始了,包括轟動一時的吳英案,通過重審獲得減刑,還有顧雛軍案、牟其中案等也相繼獲得重審的機會。
但這些平反的案例似乎並沒有實質地改變民營企業經營的法治環境。與趙守帥幾乎同時代的民營企業家左安一被錯誤關押5年的案件雖然被改判無罪,但他的40億資產至今沒有得到賠償。盛洪對此評論說,不是平反幾個冤案就能解決問題,而是要有制度保證,不再發生新的冤案。
身在美國的經濟學者秦偉平認為,一個公平的法治環境對民營企業家的信心非常重要,
「市場變好變壞,大家都能接受,但是,如果市場缺少一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特別是惡劣的司法,還有公權力老是介入市場運營,這樣的話,企業家根本就沒有安全感,這是很大的一個隱患。」
永遠有多遠
目前,中國民營企業家仍然普遍感到不安。中國著名律師陳有西去年就對外界指出,如果不改變目前中國的法治狀況,中國民營企業家永遠都在通往監獄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