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9年1月18日訊】哈佛大學亞洲中心高級研究員威廉.奧佛霍爾特(William Overholt)最近在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舉辦的《中國成功的危機》新書座談會上表示,中國過去40年因為改革開放帶來經濟發展,鞏固了共產黨在中國的政治地位,然而時至今日,過去取得的成功給中國帶來新的挑戰,尤其在現任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執政下,其極具風險的政治策略可能為中國帶來增長停滯甚至更嚴重的危機。
奧佛霍爾特說,在鄧小平執政的1980年代,中國歷經近一個世紀的混亂,領導人意識到需做出大幅度改變。當時民眾籠罩於社會秩序崩解的恐懼中,因此全然服從政府的嚴苛管制,以避免崩解再度發生。這個極度集權國家隨後迎來經濟奇蹟,但經濟發展也帶來新的挑戰。
他說,中國面臨的危機是,目前經濟與政治氛圍日益複雜,政府機構需要轉型,經濟才能持續發展。與此同時,民眾過去對社會崩解的恐懼,隨著時代改變逐漸消散。
奧佛霍爾特說,中國政府在面臨來自多個利益集團的不滿聲浪下,採取的措施是漸進鬆綁經濟限制,以及加強鞏固共產黨的絕對領導地位,這在習近平上任後尤其明顯,可能種下隱憂。
習近平政治優先立場不利經濟發展
奧佛霍爾特說,在胡錦濤時代,中國共產黨為刺激經濟繼續增長,達成共識加強中央集權,包括將中央政治局常委從9人減至7人,針對不同主題成立改革小組且均由中國領導人擔任組長,以及由其掌握軍權等,然而習近平的獨攬大權卻缺乏共識。
他說,在習近平領導下,中國經濟在市場資源配置上遇到問題,國有企業和銀行均對此不滿,因為市場經濟將擠壓國有企業的優勢,同時增加其支付銀行借貸的難度。「反腐」成為習近平打擊利益集團的利器,例如掌握石油的周永康和一些軍官因此入獄。
奧佛霍爾特表示,習近平的第一個任期旨在鞏固政權,剷除異己。第二個任期則試圖實施改革措施,然而到目前為止成效不彰。為了避免改革宣告失敗和報復行動出現,奧佛霍爾特預計習近平繼續第三個任期基本已成定局。
他說,習近平除了政策執行不力之外,他的政府並未作出有力的重要決策。例如習近平希望經濟方面能既改革又成長迅速,而沒有擇一全力發展;他想讓國企市場化,但又要確保官員在國有和私營企業的決策上有最終話語權;他想讓市場決定資源配置,但又為國營企業提供數兆美元的補助。
奧佛霍爾特認為習近平『什麼都要』的模式,最後將導致兩頭空。此外,政治考量對他而言高於一切,這將不利於中國的經濟發展。
奧佛霍爾特說:「他的不做選擇,還是有機可循的。當市場分配和政治控制之間出現緊張關係,那麼他的優先選擇還是在鞏固政治方面。毛澤東時期是政治挂帥,鄧小平和江澤民時期則是經濟挂帥。而到了現在這個時期,更多的是政治主導,這對經濟來說是不祥的預兆。」
他說,習近平的經濟改革未取得成效,而軍事改革儘管有些成果,卻面臨更大的反彈。習近平在政策實施上遇到困難,使他對自身權力的穩固性缺乏自信,並且更加在意自身形象,包括加強對電影和肖像的審查。他將各種頭銜加於自身,更凸顯了本身的不自信。
奧佛霍爾特表示,凡是反彈聲浪出現,習近平便會加大壓制力量,這已成為一個循環。他說,這樣的循環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因為公眾輿論正出現變化,中國社會有越來越多產業尖端分子,正發出不滿與求助的聲音。
中共已成利益集團
奧佛霍爾特說,中國國營企業的高管失去了約莫一半的財富,這些人對此極為不滿。中國的私營企業還正被政府吞噬,舉例來說,他們若沒有遵照地方政府的要求捐款,隨時可能關門。中共儼然從帶領經濟增長的角色,成為最大的利益集團。
奧佛霍爾特說:「習近平政府正蠶食私營部門,而這些部門實際上為中國帶來好處。私營部門不僅缺乏所需的資金,國有企業還正在吞噬他們。這背後的想法是,中國政府認為他們一旦擁有這些大企業,他們在政治上就會能取得更多控制。共產黨希望習近平避免大型國有企業帶來的發展停滯,然而他辦不到。如果中國政府從對國有企業和法院的直接控制當中退回一些,將會對經濟、習近平的自信和法治帶來好處。相反地,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在各個層面上,都要確保其政治掌控力的政黨。這將中國共產黨變成了一個利益集團。」
奧佛霍爾特認為中國的下一代人將帶來改變,要求改善前任領導人犯下的錯誤。在美中貿易爭端持續之際,他說,中國的精英階層喜愛特朗普總統,因為他敦促習近平開放市場,改變經濟環境,這是他們的心願,但這樣的呼聲在中國受到阻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