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在故居江門的銅像(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9年1月15日訊】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等。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學者。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戊戌維新運動領袖之一。
梁啟超自小聰明,17歲參加鄉試,成了舉人。當時主持鄉試的考官、清末著名維新派人士李瑞棼,對梁啟超的才華極為賞識,當即請人做媒,將堂妹李惠仙許配給他。
1898年6月,光緒皇帝下詔變法,參與維新變法的梁啟超,由此登上了中國的政治舞臺。然而,好景不長,百日變法失敗,康有為、梁啟超匆匆逃亡日本,李惠仙只得避居澳門。第二年秋天,梁啟超將家人接到了日本。
1899年底,梁啟超應康有為之請,赴美國檀香山辦理保皇會事宜。一日,檀香山一位加入保皇派的僑商設家宴招待梁啟超,引來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糾葛。
梁啟超進入何家大院,出迎的除主人外還有一年輕女子。她是僑商的女兒,叫何蕙珍,芳齡二十,從小接受西方教育,16歲便任學校教師,於今已有4年,英文極好,因今天有西洋人參加宴會,梁啟超做演講,由她做梁啟超的翻譯。
賓主落座,何蕙珍便挨著梁啟超坐下,不時有一股淡香飄入梁啟超的心腑。多年來,除了妻子李氏外,他還沒有與一個女子這樣接近過。席間,何小姐頗為活躍,她廣博的學識,不凡的談吐,尤其是她對梁啟超著述的熟稔,使在座者大感意外。整個宴會彷彿成了何小姐與梁啟超的對語,而他們兩人,也如相知多年的莫逆交一般,兩人配合默契,演講活動盛況空前。
席將罷,何小姐又將她在報上替梁啟超辯護的文章原稿拿來給他看,並說:「這是我代先生筆戰起草的英文中譯稿,請先生惠存並予指教。」接過何小姐的手稿,梁啟超吃了一驚,他多日的疑惑頓時冰釋。原來,梁啟超剛到檀香山時,到處奔走演說。清廷駐檀香山領事館買通了一家當地的英文報紙,不斷寫文章攻擊梁啟超。梁啟超心中不服,苦於不懂英文,不能回擊,只好置之不理。
不料此後不久,竟出現一樁怪事,另一家英文報紙上連載為梁啟超辯護的文章,文字清麗,論說精闢。顯然,作者對梁啟超的經歷和著述瞭若指掌,但文章未署作者姓名。今日真相終於大白,原來那些為自己辯護的文章,竟都出自眼前這位華僑小姐之手。
臨別時,何蕙珍含情脈脈言道:「我十分敬愛梁先生,今生或不能相遇,願期諸來生,但得先生賜一小象,即遂心願。」
何惠珍對才華橫溢的梁啟超暗生情愫,活動過後,向他表白了愛慕之情:「今生今世,我之心唯有先生……」
「不行,我家中已經有妻子了。」梁啟超明確地拒絕了她。
初遭拒絕,何惠珍不僅沒有氣餒,反而為梁啟超的忠貞感到快慰。事後,為博取梁啟超的好感,她動員父親為康、梁保皇之事捐了一筆款,並託人設宴向梁啟超談捐款事宜。席間,梁啟超又一次見到何惠珍。這次,何惠珍提出一個讓梁啟超心驚的要求:「我情願下嫁梁先生做小。」
晚上,回到寓所的梁啟超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知道,何惠珍畢業於美國名牌大學,她作出這樣的決定,其痴情實在令人感動。他們在事業上,確實可以相互扶持,可是,他和妻子李惠仙這些年來一直相濡以沫,感情深厚,怎能讓妻子傷心?為此,他異常苦悶。於是,他連夜給身在日本的妻子寫了一封信:「余歸寓後,愈益思念惠珍,由敬重之心,生出愛戀之念來,幾乎不能自持……不知惠仙聞此事將笑我乎,抑或惱我乎?」梁啟超心想,妻子接信後,定會生出一些醋意來,大罵他一頓,這樣,他發熱的頭惱也好冷靜一下。
很快,妻子回信了。梁啟超打開信後,愣住了,妻子給他寄來了《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竟然樂意成全他的婚事。李惠仙說:「我遠在日本,不能照顧,先生身邊若有個情投意合的何小姐照顧,豈不更好?」
梁啟超在妻子的寬容面前慚愧萬分,將妻子的信轉給何惠珍。何惠珍一看,欣喜地笑了,說道:「惠仙姐賢德,我就向她學習,我們就做先生身邊的娥皇、女英吧。」
梁啟超卻提筆為何惠珍寫了一首詩:「一夫一妻世界會,我與瀏陽實創之(「瀏陽」指譚嗣同)。尊重公權割私愛,須將身做後人師。」聰慧的何惠珍馬上明白了梁啟超的意思,她眼淚汪汪地拿著梁啟超贈給她的一張自題詩詞的小象,一步三回頭地離開了梁啟超。
「惠珍是一位多才多情的好女子,可惜……」梁啟超嘆了一口氣,把何惠珍親手織的一把小扇寄給妻子,讓其代為保管。他在給妻子的信中說:「我想得到惠珍的幫助,馳騁世界,但理想與現實的條件,又萬萬不能……」
1924年9月,李惠仙因病逝世,梁啟超身邊少了一個理解、支持他的人,頓感悲痛萬分。痴心不改的何惠珍,聽到李惠仙病逝的消息,急忙找到梁啟超,一面勸慰其節哀,一面尋機重續秦晉。沒想到,梁啟超以「年邁不想再婚」為由,第三次婉拒了她。何惠珍心有不甘,多次上門,梁啟超都避而不見,萬般無奈的何惠珍只好揮淚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