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年仍能從世界銀行獲得數十億美元的貸款。(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1月13日訊】中國的「一帶一路」計畫投入數千億美元在亞洲、非洲和東歐資助大型項目,每年卻仍能從世界銀行獲得數十億美元的貸款。華盛頓智庫全球發展中心剛剛發布的一個研究,對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是全球主要放貸國獲得的世界銀行貸款的去向和用途做了檢視。
全球發展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中國在2016年超過世界銀行設定的「畢業」收入閾值後,世界銀行所屬的國際重建和發展銀行為其提供了超過78億美元的貸款。根據世界銀行的指導規則,目前的閾值為人均國民總收入6,895美元。該研究檢視並分析了中國在超過該收入閾值後的所有世界銀行項目。
世界銀行向超過收入閾值的國家放貸在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受到批評。它們敦促世界銀行採取更嚴格的「畢業」標準,令那些比較富裕的借貸國家沒有資格借款。
2018年,世界銀行的股東們同意限制向超過收入閾值的國家提供貸款。這些國家能夠申請的貸款項目僅限於建立長期能力,並有助於這些國家從世界銀行的貸款計畫中「畢業」,或者用於惠及範圍超出其疆域的項目。該協議還要求較富裕的借貸國繳付更高的貸款利息。
全球發展中心高級研究員斯考特.莫里斯是該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他曾在歐巴馬政府的財政部負責世界銀行的相關事務。談到該研究何以針對中國,他說,中國是世界銀行最大的借貸國之一,同時又在「一帶一路」計畫中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數以十億計的貸款,這樣的事實對世界銀行來說已經是個棘手的政治問題,而且美國等捐助國也對此不悅。
莫里斯說:「借這樣大規模的貸款理當受到仔細審視。但是公正的評估也建議我們不應該過快地把中國擋在世界銀行之外。」
該研究發現,中國從世界銀行借貸的30億美元,即總貸款額中約38%,用於對抗氣候變化、控制空氣污染,以及其他惠及範圍超出中國的項目。
莫里斯說:「雖然這些貸款是中國借的,但它能有助於解決全球範圍的氣候變化問題。對於美國和其他股東來說,這是他們所支持的努力。」
除了用於氣變相關項目,中國還將49億美元的世界銀行貸款用於國內的發展項目,例如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和教育等。這些項目中約三分之一投入到中國較富裕的省份,但卻沒有給出明確的理由。
該研究建議要依據2018年協議確立的標準,在投入到中國的貸款項目上有更大的透明度,更嚴格地遵從標準做出貸款決定。
莫里斯說,中國自改革開放後,很重視和世界銀行的關係,並很看重世界銀行的專業資源和政策建議。
他說:「因此,他們總是依賴通過從世界銀行借貸的方式獲取其專業資源。像氣候變化這方面的合作應該是很積極的。」
莫里斯說,世界銀行向中國放貸更在於它成為一個政治上的棘手問題。他說,世界銀行第三大股東中國和頭號股東美國在究竟該不該給中國貸款方面意見不合,而這個問題不是世界銀行能處理的,而要在這些大股東間協調,尤其是美中兩國,而眼下這兩個國家顯然因為經貿問題而關係冷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