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雖然暫時停火,但電子大廠卻急急考慮遷出中國,郭台銘十年前相中的疏散路線,又重新熱了起來。圖為越南北部省份的高速路(HOANG DINH NAM/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1月6日訊】2007年初,越南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不久,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曾從深圳龍華廠出發,乘車經廣西南寧到北越河內,親自考察一條300多公里長的跨國運輸路線。
他要利用當時工資不到深圳3分之1的北越,作為鴻海下一個組裝製造基地,而零組件則從廣東、廣西的鴻海廠區運來。
郭台銘當時判斷,從南寧到河內,陸運只需6到8小時,加上深圳龍華到南寧的車程,大約只要13小時,等於晚上從龍華出貨,隔天上午就可以抵達越南北寧開始組裝。
「如果是在(台商較多的)越南南部,和中國供應鏈離得更遠,時效上來不及,」一位瞭解鴻海的人士,透露當時郭台銘策略布局的想法。
鴻海因此在北寧買下超過400公頃的大片土地,連未來上游供應鏈的用地都一併圈下。卻沒想到隔年2008年就發生全球金融海嘯,鴻海北越設廠計畫只得停擺。
事隔12年的此刻,儘管正值中美貿易大戰暫時停火,但中美之間的高度不確定性,讓臺灣電子大廠不敢放緩產線外移的腳步,以規避美國對中國電子產品課以高額的關稅。
於是,這條當年郭台銘相中的電子業疏散路線,又重新熱門起來。
鴻海已有3個廠在北越的北寧和北江,筆記本(Notebook)組裝一哥仁寶最近也打算重啟設在北越永福的工廠。
最近3到4個月,來探詢北越狀況的業者更是絡繹不絕。通信設備商啟碁甚至悄悄在北寧桂武工業區,租下台商漢達的一個廠房。
「做美國品牌的,如果晚1到2個月,會影響市場分配。急的人就是先租廠完成生產,假如從買地蓋廠到生產,還要至少1年,會來不及,」一名在當地設廠的臺灣科技業總經理分析。
《天下》雜誌採訪團隊親自重走當年郭台銘的路線,從廣西南寧上車,實地體會這條正日益茁壯的電子業大動脈,並藉此瞭解,這波臺灣產業史上第三波遷徙潮的速度、規模,以及未來持續性。
場景1:廣西南寧—憑祥友誼關,中越電子動脈的核心樞紐
車子從南寧開上平坦寬敞的南友高速公路,這是南寧通往中越一級口岸──憑祥的主要幹道。沿途,一輛輛載著45呎貨櫃的貨車從「一帶一路」的標語前呼嘯而過。不過2個多小時,抵達中越邊境──憑祥的友誼關,排隊通關直送北越。
憑祥正是這條全長300多公里,中越電子動脈的核心樞紐。
從中國長三角、珠三角、重慶、成都等電子業重鎮出產的零組件,都得經過這裡,再運送到大約150公里之外的越南北寧、北江、永福等地的電子產業園區加工組裝。
「中國目前的陸路口岸中,憑祥是運送電子產品最大的口岸,一天800臺貨車送電子零件到越南,一個集裝箱幾千萬人民幣,很貴重啊,」31歲的廣西珉豐跨合國際物流副總程克奇說。他承諾客戶,從上海昆山送零件到北寧、北江的三星工廠內,「72小時一定要到。」
程克奇是湖南人,被派駐在憑祥3年,娶了壯族女孩,他一年經手約一萬個從中國送電子產品到北越的貨櫃,平均每天有近30櫃。他指出,這條陸運路線運量年成長率達20%。過去一年多,程克奇目睹自己辦公室所在的憑祥海關大樓,冒出許多從深圳來設據點的物流、貿易公司。
場景2:友誼關—河內進入越南,另一種風景
車子過了中越友誼關,進入越南北部,可明顯看出中越兩國基礎建設水準的落差。
道路從中國境內高品質的高速公路,一下子縮成了黃沙滾滾的兩線普通道路。一長排貨櫃車幾乎佔住整個車道,偶有駕駛大膽從逆向車道超車,不時出現驚險畫面。結果,170多公里的路,足足開了4個半小時才到河內。
車子進入距離河內30多公里的北寧新加坡工業區,有專門服務電子業的海關監管倉「ALS東河內集貨倉」。這裡40個員工,3組人,24小時輪班。
程克奇從中國運到北越的整櫃電子零件產品,就在這裡分貨,之後送到附近北寧、北江工業區內的電子廠。「富士康組裝諾基亞(Nokia)手機的廠Fushan Technology,就在我們旁邊,距離不到5分鐘,」ALS越南籍副總監陳杜重慶(Tran Do Trong Khanh)以流利的英語告訴我們。包括富士康、三星在內,50家在地設廠的電子業者都是ALS服務的客戶。
比起海運1週,陸運貨櫃從廣東深圳、東莞、廣州、廈門一帶,經廣西友誼關通往北寧、北江或永福,快則1天、頂多2天就送達,和在中國境內運輸時間差距並不大。
9成的三星智能手機在越南北部生產
北越的電子業,始於2007年越南加入WTO。日商佳能(Canon)和韓國三星(Samsung)因此陸續進入北寧設廠。
三星帶來大概200多家協力廠商,光北寧廠區就有12萬員工,每天上百臺巴士將方圓60公里內的員工載到廠區。此外,多條連外平坦的大道陸續完工,從北寧、北江到河內內排國際機場,只需要40分鐘,大大強化了交通基礎建設。
「北越大發展,也不過這十年光景,」早年在三陽旗下的慶豐銀行,來越南14年的越南通投資顧問公司總經理盧智生說。
佳能和三星落地後,臺灣科技業者包括鴻海、仁寶也隨著來到北越投資。
像仁寶當年拿下永福省300多公頃的工業區土地,卻蓋不滿14公頃,被越南政府收回200多公頃。鴻海蓋了部分廠房,其他土地則開發工業區賣給其他業者,直到2010年才慢慢恢復到目前蓋了3個廠、員工4萬多人的規模。
仁寶永福廠重啟:以組裝筆記本為主
在永福省設廠、卻閑置多年的仁寶,據當地業者透露,已悄悄有所動作。
「大概半年前仁寶就開始詢問,從重慶、上海、臺灣進口原物料,到北越組裝,這樣的成本到底多少,他們要做移入越南後的成本變化分析,半年前早就在做了,」一名物流運輸業者透露。
2018年9月,仁寶總經理翁宗斌曾公開表示,內部已在評估重啟越南廠相關事宜,筆記本(NB)與非筆記本產品都可能改至越南廠生產。一旦確認重啟越南廠,4到6個月就能開始生產。
但因之後貿易戰情勢不確定,翁宗斌也沒有進一步透露越南廠重啟後的產能規劃。
我們驅車前往位在永福的仁寶廠。當地人透露,之前一度租給一家印刷廠,後來仁寶收回來自用。偌大空曠的廠區,外觀仍保持新穎,建築風格、施工水準與臺廠在中國的廠區,幾乎看不出差距。仁寶「Compal」廠房的外牆,高掛著招工布條,上頭用越南文寫著「男:身高1米6、女:1米5」。下午1點鐘聲一響,就有工人從廠房內魚貫走出。
「以仁寶來說,就算部分移到北越,也只可能是中低階筆記本做成半成品模組,運去北越組裝,因為當地要做供應鏈垂直整合很困難,目前就是一個backup plant(備援廠),」一名仁寶主管坦言,重點還是在美國客戶的政策。
倘若仁寶未來啟動,從華中昆山運零件、半成品到永福生產,實際路徑運送時間,並非不可能。
鴻海從南寧到北寧:網通產品
鴻海在北越的投資,雖然因金融海嘯而規模大減,但現任鴻海副總裁呂芳銘掌管的網通設備業務,仍在北寧廠生產。主要是地緣優勢,當年鴻海的網通產品主要放在廣西南寧廠,因此郭台銘順理成章將北寧廠交給呂芳銘管理,從南寧到北寧,就規劃生產網通產品。
而貿易戰一開打,「網通這一塊會被課到稅,就移過來了,譬如思科這個客戶,」熟知鴻海的人士指出。
加上網通產品性質較敏感,撤出中國的速度較快,北寧的鴻海廠已隱然成為鴻海集團輸美網通產品的製造中心。
鴻海在北越已有自己的機構廠,較複雜的模具也可從龍華走陸路運送到北寧廠內,或同在北寧做機構件的神基子公司漢達精密,也支援出貨給鴻海製造網通產品。
而外界最關心的iPhone,儘管日前外媒包括《路透社》報導,鴻海先是傳出去越南、之後再傳出去印度,打算將iPhone產品移到當地生產的計畫,但鴻海並未進一步證實。
一名瞭解鴻海的人士指出,關鍵在於蘋果的意向,「庫克沒有進一步指示,鴻海也不會有進一步動作,」這名人士坦言。
有趣的是,雖然鴻海代工的iPhone還沒移到越南,但不少在中國頗富盛名的蘋果「紅色供應鏈」,卻紛紛西進越南。例如北寧旁的北江,就有蘋果連接器大廠立訊、iPhone保護玻璃供應商藍思科技,以及AirPods製造廠歌爾聲學。在北江的雲中工業區,蘋果手機電池供應商、中國國企大廠德賽電池,則在當地擴充電池電量保護板的產線。
一名德賽的主管級員工遇到我們的詢問時表示,產業移轉避不了,「貿易戰後,有客戶因為有7成產品要銷往美國,很急著來找我們,要改在越南生產,以後這裡還會擴廠,對我們來說也是機會。」
在這波急急湧出的遷廠潮帶動下,部分北越工業區土地開始飆漲。「距離河內51公里的海陽,當地的新坡工業區,4個月前1平方米60塊美元,現在漲到90塊,主要就是因為中美貿易戰,」在北越從事營造的升裕工程董事長洪志華說。
越南,下一個中國?
即便越南在地的工人素質、供應鏈完備度,在許多科技業者眼中仍無法與中國相比。但他們也坦言,越南這些年下來,「馬步蹲得不錯,」基礎設施已有長足進步。
例如,前往仁寶廠區所走的5號快速道路,是條中有綠帶隔阻、時速可達100公里的舒適四線大道。這條2014年完工的道路,讓河內直通西北山區的老街省的時間,從7小時縮到3.5小時。它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開始興建,總經費高達15億美元,其中3分之2來自亞洲開發銀行。完工後,當時的老街省黨委書記阮文詠(Nguyen Van Vinh)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說,這條路將對吸引外資做出重大貢獻。
眼見外資大舉投資,越南學者也呼籲當地政府開始推動「進口替代」政策,建立越南在地的供應鏈。
「政府應該要鼓勵零件廠來越南生產,這是一個長期計畫,越南也希望建立自己的生產衛星體系,」越南經濟大學講師阮克毅說。「當然越南人工技術力還不足,這是仍要補強的地方,」曾到臺灣成功大學讀博士,2007年回到故鄉河內教書,阮克毅正好經歷北越這些年的大成長。
從政經角度來看,越南在這波中美大戰之間,巧妙地平衡兩國關係,取得對自己最有利的區域政經地位。
越南已經簽署或生效多項自由貿易協定,包括成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第7個成員國,廣大的貿易覆蓋率,被經濟學人智庫(EIU)指為此波貿易戰下的獲益者。
從企業茲事體大的製造地鏈移轉的選擇角度來看,「貿易戰讓越南成為許多業者眼中的新中國,」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研究助理江懷哲說。
此刻,貿易戰90天的停火期,只是一段讓企業快速準備好未來的喘息期。這場中越邊境的科技業移動潮,也只會更頻繁。
「沒有川普(特朗普),中國也缺工很嚴重,只是川普讓大家這次移動比較沒有懸念,」一名在北寧的臺灣科技廠主管務實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