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談論最多的一個詞就是經濟困難。(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12月27日訊】這一年大家談論最多的一個詞就是經濟困難,生意不好做,於是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收縮,裁員,降薪,不發年終獎。該做的生意也都不敢做了,該進行的投資,也都不進行了。這就是經濟的現狀。所以其實什麼都沒改變,只是信心改變了,越是經濟不好,大家就越是不敢花錢,而越是不敢花錢,則經濟就越是不好。
大家日常生活中肯定有過這樣的經歷,一個人對你很大方,於是你也表現出很大方,他請你吃飯,你也很自然的請他吃飯,覺得錢不是問題。而相反,對於一個很小氣的人,總想佔你便宜的人,你就往往心裏很不爽了,往往還會跟他比著小氣,所以這就是心理原因,當外界給我們一個感覺的時候,會激發內心的反饋。
經濟也是如此,之所以產生週期,就是因為人的內心經常起變化,越干越好,結果就經濟過熱,物價上行,為了抑制物價就得經濟調控,去槓桿,提高貨幣信用門檻,結果大家資金拆借困難,很多生意都做不了了,錢也不那麼順暢了,經濟就逐漸冷下來了。
此時管理者一看,下滑太厲害,又開始逆向調控,開始降准降息釋放流動性,也不再去槓桿了,降低企業貸款門檻,讓資金變得便宜,這樣慢慢的大家就又都會去做生意了。經濟慢慢的也就復甦了。但這些知識理論上的東西,而實際上往往要更加艱難。因為在逆向調控的時候,往往還會有很多的掣肘。
首先,樓市這個腫瘤擺在這,貨幣放的狠了,錢就又去炒樓了。本來實業就艱難,如果再讓樓市漲,產生賺錢效應,那麼錢就都會去逐利,更願意往樓市跑,結果就很可能幫倒忙,如果樓市不漲,一些生意還能維持,結果樓市一漲,企業家們一看,還不如乾脆去炒樓算了。結果反而到把公司給關了。所以,央行和財政都會有所顧忌,把錢準確地交給實體經濟,是大家非常頭疼的問題。
其次,外部環境不同步,今年的情況跟2008年不一樣,當時全世界在抵抗金融危機,所以同仇敵愾,共同寬鬆,而經過10年的發展,現在全世界的週期不同了,美國正在加息縮表,這就讓全世界的流動性趨緊,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即使想寬鬆,也會顧忌外匯的壓力。目前人民幣和美元的存款利率已經倒掛,這讓降息變得十分艱難。所以我們看到了,在今年人民幣貶值的背景下,央行的貨幣投放渠道出現了較大的問題,市場利率下來了,但是貨幣卻出不來。M1和M2都是新低。這個問題更是頭疼。
所以,其實在現有條件下,央行能做的不多了,要想實現逆向調控,必須重新的梳理渠道,這才是破解現在經濟困局的重點,那麼怎麼梳理渠道呢?
1、最主要的渠道就是銀行,讓銀行必須封死開發貸,也要繼續嚴格的控制貸款流向房地產,這必須當成死命令來做,銀行是很有動力放錢給房地產的,儘管嘴上不說但是身體很誠實。比如某信貸經理就說,放貸款的時候,貸款人支支吾吾他們就很放心,一旦貸款人很肯定的說,要拿來做生意,他們都覺得完了!所以這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他們專挑那些看起來做生意但其實拿去炒房的人放貸,這種事不得不防。這個監控並不困難,設立專項監管賬戶就可以了,確保每筆錢的流向都有據可查。並且要嚴禁企業買房。
2、積極發展專項企業發展銀行,現在的銀行體系更多都是官辦銀行,大家為了自己的烏紗帽,所以不願承擔風險,這才導致不願意把錢放給實體經濟,其實信貸經理們,分辨哪些炒房,哪些真去做生意並不困難,更多都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不願意貸給實體經濟,怕收不回來。這時候就需要銀行制度的變革,必須讓政策性銀行上位,比如設立專項支持企業發展的銀行,這個銀行只從事企業貸款,不做房貸。從根上杜絕資金流向跑偏的問題。
3、做強資本市場,發展直接融資,這應該是一個突破口。現在經濟的困難十有八九跟股市政策的錯誤有關,本來股市還行,非要搞什麼獨角獸回歸。結果從股市上抽走了600多億資金,讓整個市場一下血虧。股市創新低,整個直接融資就趴窩了,創投也沒有退出途徑,然後逐漸縮減規模,弄得實體經濟就更沒錢了。
中國工商聯原主席黃孟復先生上個月就說,如果股市現在是4000點,好多問題就解決了。所以怎麼能夠快速提振經濟的信心呢?提振股市,讓股市產生賺錢效應,這是最最直接,也是最簡單的方法。股市只需要有個反彈,就可以瞬間改變很多人的悲觀預期。
到時候企業有動力釋放業績,為了爭取更好的市值他們就要不斷的投資,而個人消費也會因為股市上漲創造財富效應而開始增加。那麼啟動股市有那麼難嗎?這事相比啟動經濟要簡單的多,比如停發新股,降低印花稅,再成立一支國家隊。這些事情都是可以做的。那麼為什麼沒有做呢?我們瞎猜一下,也許是想放到明年吧,怕現在行動太早,明年下半年穩不住,畢竟明年下半年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