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手機(圖片來源:Maurizio Pesce/Wikipedia)
【看中國2018年12月26日訊】成立於2002年的金立手機,一度是中國手機行業的巨頭,年產量曾突破8000萬臺。然而就在最近,金立正式宣布破產,目前深圳法院已接受這家公司的破產清算申請。一家曾有著輝煌業績的公司為何走到如此境地?
記者探訪金立工業園:員工只剩幾百 無所事事看電影
據大陸媒體報導,廣東東莞的金立工業園坐落於東莞松山湖畔,佔地面積約300畝,陸媒記者一進入園區,就看到左側生活區分布著多棟現代化的宿舍,除了幾層樓陽臺有晾晒的衣物,整個金立工業園大部分宿舍樓都顯得空空蕩蕩,甚至有些宿舍樓一整棟的房間都關著門,沒有員工生活的跡象。
在園區的一間食堂裡,因為前來就餐的員工人數太少,不少桌椅已經被收起來疊放在一旁,食堂的廚師告訴記者,原來金立工業園有18000多名員工,他們每個月採購食材至少要花300多萬元,現在只剩下三四百人,每個月食材採購額下降到只有10多萬元。
員工人數銳減,也直接導致園區相關業態的萎縮,在園區內的一家超市裡記者看到,整個超市冷冷清清沒有一個顧客,大部分貨架已經被清空,地上還堆放著一些已經打包好的商品。超市老闆劉先生告訴記者,這個超市他已經開了7年,以前每天銷售額能有一兩萬,而現在每天只能賣幾百元,無奈之下,他只好趕緊尋找新的店舖,隨時準備搬走。
從超市出來,記者碰巧遇到了一名金立員工,此時雖然正值上班時間,而他看起來似乎並不忙。
隨後,記者來到金立其中一個廠房門口,發現這裡大門已經鎖起來,並沒有生產的跡象。有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目前金立的員工每天就是去打個卡,然後在車間裡坐一下,還有員工打完卡之後就直接出去開網約車賺錢。
某金立物料供應商透露,目前他們很多人上班之後打了卡,就都在車間裡面用投影機看電影,還有很多小朋友也在車間裡面陪大人一塊玩。
調查中記者瞭解到,金立正在把工業園的部分廠房對外出租,在一個告示欄記者看到,一家已經入駐的企業正在進行招工。
金立工業園如今的一切讓人不由得心生感慨,從2010年投資建設至今,金立合計投入了23億元,配置了54條全自動貼片生產線,110條成品組裝測試線,這些設備保證了金立工業園每年8000萬臺的手機產量。
金立供應商年關難過 聯合打包債權賤賣求生
據瞭解,金立向供應商提供的3+6個月賬期,即在3個月賬期之後,金立會開具一個6個月的銀行承兌票據,到期便可前往銀行提取,綜合賬期長達9個月,在金立債務危機爆發以後,其供應商也受到大面積的牽連。
在深圳一家金立供應商的廠房裡,記者看到偌大的生產車間裡空空蕩蕩,只剩下幾臺設備,這些設備也都已經停止生產,車間裡的桌凳都佈滿了灰塵。王先生是這家工廠的負責人,據他介紹,這棟廠房1層到4層之前都是為金立生產產品,金立債務危機爆發以後,他們的生產經營受到很大的影響。
金立供應商王先生說:「我們這邊車間之前有200多萬的設備,專門為金立生產一些相關的產品,後來一直沒事做的時候處於待滯狀態,我們就把它當舊設備處理掉了,賣了十幾萬元錢。我們這邊庫存之前有金立200多萬的產品,因為這個產品是定制的,所以一直沒有出貨,金立也不要,所以後續我們就把它當廢品賣掉了,賣了5000元錢左右。」
王先生告訴記者,目前金立還欠他們1800多萬元的貨款,為瞭解決資金鏈的問題,公司不久前進行了裁員,只保留技術研發團隊,將生產環節全部外包。
還有其他金立供應商透露,金立目前拖欠貨款的大小供應商合計有400家以上,合計欠款在50億左右,如果中國新年前無法回款,不少中小供應商將面臨倒閉。
由於資金鏈斷裂,多數中小供應商年關難過,經過多次商議,目前有100多供應商願意聯合打包25億元左右的債權,以五折或六折的價格對外出售。
金立債務危機爆發之後,其資產的處置程序和歸屬,關係到很多債權人的命運。究竟是破產清算?還是破產重整?市場一直在等待。
11月28日上午,金立在深圳公司總部召開了供應商債權人溝通會議。多家供應商與金立方面就債權的處理達成了初步共識,記者從參會供應商處瞭解到,如果有三分之二的人同意破產重組,金立將和債務重組顧問深圳富海銀濤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由富海銀濤推進重組。如果不到二分之一的債權人同意破產重組,那麼金立將以破產清算處理。
有供應商表示,他們支持金立破產重組,以避免金立直接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因為清算的清償率往往低於重組,公開信息顯示,截至8月31日,金立總負債為202.53億元,資產主要有微眾銀行股權、南粵銀行股權、金立大廈、東莞金立工業園、時代科技大廈、安徽大廈等,不過這些資產賬面價值僅25.73億元,市場預估價值75.10億元,當前的金立已經資不抵債。
金立供應商王女士說:「我們也希望金立真的是能夠重組成功,不能夠清算。如果一旦清算的話,可能涉及到的幾十萬人都會受到其影響。」
手機市場馬太效應加劇 二三線品牌受傷最深
根據統計公司Counterpoint發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銷量排名來看:國內市場排名前六的企業共同分食了86%的市場份額,手機市場馬太效應進一步加大。同時第三季度國內手機市場總銷量為1.08億部,同比下滑13%。
業內人士表示,中國手機市場的馬太效應仍然在加劇,二三線品牌手機的生存變得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