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孩子學壞?看古代聖賢怎麼說 (图)


朋友
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種植芝蘭散滿香氣的屋子裡一樣。(繪圖:志清/看中國)

俗話說:「學好三年不足,學壞一日有餘。」相信許多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擔心孩子會學壞。那古人是如何對待這個問題的呢?一起來看看古人的教育觀吧!

孔子家語》中說:「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與不善人交,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意思是說,常和品行高尚的人交往,就如同沐浴在遍植芝蘭的屋子裡一樣,時間長了聞不出香氣,品格和德行則受到熏染而高尚;而和品行低劣的人交往,就像賣鹹魚的地方,時間長了就不覺得臭了,因為人也同樣變壞和墮落了。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特別是對幼兒的啟蒙教育,交友和居住的環境對孩子的品德影響很大。因為小的時候,模仿能力最強,又是一張白紙,沒有形成善惡是非的道德觀,接觸到什麼人,自然就會模仿這些人的言談舉止。如果一旦形成惡習,再想改正就很難了。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中國自古以來都非常重視幼兒的教育,這時候給孩子選擇良師益友,選擇居住在民風仁厚的環境,就成了傳統幼兒教育的一個常識與最明智的方法。

但是,好的環境並非是富裕的環境,而是指道德好的環境。

晉朝陶淵明《移居》一詩中寫道:「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朝夕。」詩中的「素心人」就是指心地善良的人。可見古時候的讀書人都非常注重居住環境的選擇。選的是人心,而非是否擁有豪宅,是否身份地位有多高。

孔子說:「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音智)?」意思是,居住的鄉里中具有仁厚的風俗,是一件美事。選擇居住的地方,卻不選擇住在民風仁厚的鄉里,怎能算是明智呢?

正所謂「耳濡目染」,孩子無法分辨善惡,最容易受影響。因此,選擇居住的環境尤為重要,一旦打下良好的基礎,懂得善惡是非,長大後,他們自然能面對複雜的社會和人心,就不會輕易受到不良的影響了,甚至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了。這時候,就有了正確的判斷。自己就懂得什麼該學,什麼不該學了。所以,幼兒時期的環境和交友,要特別注意。

從前孟母三遷,就是為了選擇「里仁為美」的環境,使孟子在優良的環境中成長。

孟母為了教育孟子,曾經搬了三次家。孟家原住在墳地附近,耳濡目染之下,孟子常和同伴玩築墓和祭墓的遊戲,孟母認為這樣不好,就搬家了。新家的旁邊是屠宰場,可模仿力超強的孟子,又跟著住隔壁的屠夫學起殺豬賣肉來。孟母覺得這樣的環境也不妥,又搬家了。最後搬到太廟旁,孟子又跟著進出的文官依樣學起禮儀,孟母見了非常高興,這才定居下來。

有人以逆境造就人而否定古人的教育觀,且不說逆境是否跟道德有關,是否是一種概念,有時候不過是窮困的環境,但是窮困不等於人心不好,跟古人說的仁厚的環境還不是一個概念。即使逆境真的是指周圍的人都很不善,喜歡欺負人。自己總是被人擠壓,受到不公對待,如果這個人真的能夠發奮有成就,也是因為,他已經是個成年人,或者因父母嚴格教育有了善惡是非的判斷,絕對不是個幼童了,才能做到的。

所以我們看古人的思想,就是注重一開始的教育,要打下好的教育的根基。這一點是非常明智的。

即使是成年人,也會有把握不好的時候,所以不管自己是否成年,都要謹慎選擇交友和生活的環境。人與人之間,還是會相互影響的。



責任編輯:唐詩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