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情緒是一種最貴的隱藏成本!(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按理說,兩家營業額相仿的客戶,原先工作量應該差不多,但如果一位老闆人很OK,一位老闆人很NG,你認為在跟這兩位老闆作生意時花費的「成本」是一樣的嗎?當然不同,OK的老闆除了有形的金錢收入外,相處起來如果很愉快,代表他可能還提供了不少的「情緒收入」,NG的老闆雖然也提供了有形的金錢收入,但與他相處起來較痛苦,就代表同時要付出多餘的「情緒成本」。
或許在看得見的有形工作上是一樣的,但在看不見的無形情緒上卻可能天差地別,一樣是完成一項工作,開開心心的完成,跟愁雲慘霧的完成,是截然不同的。這個情緒成本比起有形的成本,對一個人的長期影響可能更大。因此我們在衡量一件事時,除了要衡量有形的收入及成本外,更要同時考量無形的情緒收入及情緒成本。
情緒經常是在人際互動中產生。與正面的人相處,從事快樂的活動,得到的就是「情緒收入」;與負面的人為伍,從事討厭的活動,得到的就是「情緒成本」。然而自己的情緒就得自己負責,所以個人的心態,以及如何去選擇我們的方向,才是影響己身長期情緒成本的關鍵。一個經常把自己關在負面氛圍的人,付出的情緒成本勢必比人多,也勢必讓他沒辦法將精神及注意力,專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學會衡量情緒成本
在「情緒損益表」的思維中,就是要時時去思考哪些心態和哪些狀態,能為我們帶來更多正面的情緒收入,降低更多負面的情緒成本,並時時針對錯誤的心態及狀態去進行修正,以求獲取最大的情緒收益。
就算是同一件事、同一個情境,情緒成本付出的多寡,往往也是因人而異的。認識自己,並順著自己的心性去作選擇,才能成為善於處理情緒的聰明人。
內向的人,可能在獨處時找到自在;外向的人,可能在與人互動時找到快樂。內控的人,懂得掌握自己的主導權;外控的人,老是被外在的環境影響。只懂得用直腸子說真話的人,可能就比懂得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聰明人更容易得罪人。擅於用腦力工作的人,可能就比起用體力忙碌的人,付出更少的情緒成本。
習慣討好別人的爛好人所產生的情緒成本,可能比重視任務本質的人更多。不得要領的菜鳥,可能比熟門熟路的老鳥付出更多的情緒。好面子的人,可能比起重裡子的人,浪費更多的情緒成本在滿足面子。
總之,情緒成本深深影響著每一個人,我們一定要學會看懂它,並好好的衡量及控制,當一個精打細算的情緒主人。
本文節錄:【情緒成本Emotional cost】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