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9日,美國華盛頓智庫機構胡福研究所舉辦《中國影響和美國利益:推動建設性警惕》 (Chinese Influence & American Interests: Promoting Constructive Vigilance)報告發布會。 左起: 美國亞洲協會(Asia Society)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夏偉(Orville Schell) , 美國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政府學教授裴敏欣(Minxin Pei) ,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高級研究員亞洲項目主任易明(Elizabeth Economy) , 斯坦福大學胡福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戴雅門(Larry Diamond) 。(來源:自由亞洲電臺 記者林坪拍攝)
【看中國2018年12月4日訊】美國華盛頓智庫機構胡福研究所11月29日舉辦《中國影響和美國利益:推動建設性警惕》報告發布會。參與撰寫該報告的美國學者呼籲,對中國在美國各界的不當干預提高警惕、做出精確反映。
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美國亞洲協會(Asia Society)美中關係中心和安納伯格基金會陽光之鄉信託(The Annenberg Foundation Trust at Sunnylands)11月29日在華盛頓共同發布《中國影響和美國利益:推動建設性警惕》(Chinese Influence & American Interests: Promoting Constructive Vigilance)報告。數十名研究中國問題的美國學者參與了該報告的撰寫,詳述中國對美國大學、智庫、媒體、僑界、企業、科研等領域的影響滲透活動。
報告作者之一,美國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政府學教授裴敏欣(Minxin Pei)在星期四的發布會上說,中國一直有加強海外影響力的戰略政策,中國在美國的影響滲透並非什麼新鮮事。
「目前的不同之處在於,中國現在有更多的資金投資於這些行為,而且中國在海外的影響活動成為中國政府更優先考慮的事項。轉折點大約是2008年。在此之前,可能某些部門、某些領域有所活動,但沒那麼積極,沒那麼多資金。但在2008年之後,你看到更多有組織的、協調一致的活動。」
談到中國在美國高校的影響時,斯坦福大學胡福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戴雅門(Larry Diamond)舉例說,
「一名研究中國的美國大學教授告訴我們,他的大學只允許他秘密查看該大學跟孔子學院簽訂的合同,就像中央情報局(CIA)的活動,你要進入一個房間,不能記筆記,只能讀。」
戴雅門認為,孔子學院與美國大學簽訂的協議不能繼續保持無人知曉的秘密狀態,美國大學和智庫在資金來源和合同方面應該保持絕對透明。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高級研究員、亞洲項目主任易明(Elizabeth Economy)負責撰寫該報告的智庫部分。易明認為,因為美國媒體、公眾和政府聽取美國智庫的觀點,所以中國政府採取拒發簽證等方式對美國智庫專家施加影響。中國還以不讓其高級官員出席美國智庫活動為要挾,要求美國智庫取消邀請臺灣官員或其他學者出席該智庫活動。大多數美國智庫不向中國壓力低頭,但也有一些智庫的負責人作了讓步。
易明舉例說,
「有智庫的負責人告訴該智庫的美國學者,他不應該參加某個會議,因為中國人要求他不到場。我覺得這令人不安。這不是大多數情況,但它確實發生了。」
在中美智庫專家的交流活動中,中國還試圖影響美方專家團的名單,提出他們認為對中國更友好的智庫專家,讓美方派這些專家參加代表團。來自中國的資金和在中國出書等利益的誘惑,也是中國影響美國智庫專家的方式。
總部在美國紐約的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夏偉(Orville Schell)指出,中國投入大量資金,通過控制廣告商等方式,影響海外媒體。
「中國媒體不斷擴張,美國媒體經營困難,自由民主社會的抵禦能力下降。我認為這對美國提出很難解決的問題,因為美國是依靠消息靈通的選民作出明智決策的社會。」
前美國駐華大使溫斯頓·洛德(Winston Lord)認為,在研究中國不斷上升的影響力以及制定相關外交政策時,應該區分合法的、可以接受的行為,以及隱蔽的、強迫的、腐敗的行為,並作出精確反應。溫斯頓·洛德舉例說,
「亞太地區,顯然中國有安全、經濟、地緣方面的合理關切,這是可以接受的。試圖把美國趕出該地區是不可接受的。或者東海、南海,中國單憑地理位置就有合理的關切。不合法的是違反國際法、單方面掠奪領土、島嶼軍事化……打擊恐怖主義當然正確。建造集中營、種族清洗、犯下危害人類罪則是不對的。」
胡福研究所11月29日發布的報告中列出的「建設性警惕」的政策原則包括:透明、廉正、對等。包括易明、戴雅門在內的多位學者認為,基於中國對美國學者的簽證限制,美國應該考慮對中國學者的簽證實施對等原則。
(編者註:《美國之音》也對這份報告作了報導,以下內容取自《美國之音》魏之的《<中國影響力與美國利益,提高建設性警惕>報告出爐》一文)
一份星期四發布的報告說,一些傑出的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對中國日益加劇損害包括言論自由權利在內的民主價值持更加持懷疑態度,而這些專家曾長期以來支持美國同中國接觸。
這份報告題為:《中國影響力與美國利益,提高建設性警惕》(Chinese Influence & American Interests, Promoting Constructive Vigilance)。報告長213頁,由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和亞洲協會共同贊助,參與報告撰寫的有美國等7個國家的32位學者和專家。
這份報告指出,中國在巨大資金支持下,滲透美國的教育機構、政治和美籍華人社團,尋求利用美國民主制度的開放,「挑戰,或甚至損害,美國的核心自由、規範和法律」。其中一個主要目的是切斷對中國的批評,以及對臺灣的支持。報告指出,在美國華人社區,中國長期以來尋求影響,甚至壓制批評中國,或者支持臺灣的聲音。其做法是,中國當局派人到美國來,向有關人員施壓,同時也向他們國內的親屬施壓。
報告承認,正常的公共外交,如訪客計畫,文化和教育交流,政府遊說等,是很多國家政府使用,可以接受的展現軟實力的方式。但是,報告認為,中國活動的企圖,在資金投入的廣度和深度,以及強度上,需要進一步加大審查。報告警告,「中國從事的活動,更加有組織性,嵌入美國生活的多元化結構中,取得了更廣泛,可能更長期的影響」。
這份報告列舉了一系列中國活動的例子,從合法的遊說活動,到更加「暗中的,強制的或腐敗的」行為,如施壓在美國學習的中國留學生監視美國校園的中國同行。
報告說,「由於大多數中國企圖影響美國輿論和做法發生在地方一級,以及地方媒體、大學和公司,以及宣傳部門通常都有意或無意地參與了這些活動,地方層級的領導人,就像國家領導人一樣,需要瞭解中國的目標和戰略」。
鑒於美中交流不對稱性質,報告建議,美國聯邦和州政府應該堅持對等,在美國的中國學者應當受到與在中國的美國人相同的嚴格限制,或者甚至拒絕他們的簽證。
報告說,作為一個民主社會,我們不能容忍,公開的或隱秘的,侵犯我們的言論自由和關於中國分析的自由。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參與這份報告人員的名單,他們當中很多人曾極力主張同中國接觸,包括前駐華大使洛德,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夏偉,歐巴馬政府時期白宮亞洲事務高級主任麥艾文。
洛德說,「這並非好像是一群敵意的、反中國的人。但我們所有人都對這種趨勢越來越悲觀,感覺我們處在(美中)關係的十字路口」。
麥艾文說,「這證明了一整代中國專家的醒悟,他們曾經認為是在幫中國展現在世界舞台上,到頭來卻發現,這個項目發生了嚴重失誤」。
美國副總統彭斯最近表示,」北京使用一種全政府通力合作的做法,利用政治、經濟、軍事工具以及宣傳,在美國推進其影響和利益。」
報告說,中國主要負責擴大海外影響活動的部門包括,中共統戰部,中宣部,中聯辦,國務院新聞辦,中華全國僑聯,以及對外友協。這些機構得到了中國外交部,以及今年3月剛並入統戰部的國務院僑辦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