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糧食問題近幾年來變得越來越突出了(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11月29日訊】由於下面的數據匪夷所思,所以在這裡必須先說明:本文所有數據均來源於中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官網。
下面是2015年至2018年11月底的歷年糧食收購數據演變表。注意,2018年夏糧收購已經完成,因此夏糧數據已經很準了,秋糧收購正在進行中,要一直持續到明年的三月份。這裡並非筆者不願意將數據繼續往前推,乃是國家糧食局的區分夏糧和秋糧進行年度統計,就是從2015年開始。
中國近年來糧食收購數據變化情況(作者製表)
話說中國的糧食產量,按照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年年都是豐收,時時保持增長的。不過,中國國家統計局的糧食產量數據乃是估算數據,計算方式為抽樣幾個試驗田的畝產量,然後估算一下全國總共有多少畝田,最後乘出一個結果。這種估算方式沒有考慮日益普遍的農民拋荒現象,因此一直飽受詬病。
更加精準的數據,其實就是中國國家糧食局的收購數據,畢竟收購數字都是由各級糧食部門逐級上報,由國家局匯總。更關鍵的是,由於中外糧食價格差異巨大,國內糧食價格普遍超出國外50%以上,並且質量上遠遜於國外,所以,國內糧食除了少部分農民自己食用之外,其它全部都會由國家收購。國家收購量的增減,可以更加直觀的反應真實的糧食產量。
根據中國國家糧食局的數據,2016年玉米收購量已經出現了巨幅下跌,下降25.5%,這一年玉米減產是行業公認的,此後國產玉米收購量持續下降,2017年又下降了10.4%,2017年截至11月份,收購量同比下降了7%。秋糧收購要持續到明年的3月份,筆者將會持續關注這組數據,並且會實時更新這張表,不過從此前的連續下跌趨勢來看,今年的下跌趨勢也不會扭轉的了。
在中晚稻收購量方面,截至2017年還有11.8%的增幅,但是今年截至11月份的收購情況已經不樂觀了,降幅0.7%,雖然降幅不算大,但是這個徵兆已經很不好看了。更加可怕的是,早秈稻數據已經是顯示出顯著的下跌趨勢了,2017年還有6.8%的增幅,2018年突然就掉頭下行,下降了15%,這已經可以顯示出一個慘痛的現實:農民已經不願意種稻米了。相信最終中晚稻的收購數據也一定好看不到哪裡去。另外一種關鍵性的糧食,小麥收購量,更是呈現出坍塌趨勢:2017年減少了5%,2018年更是下降了30.4%。
這麼總結起來看的話,玉米收購量連續三年下跌,小麥收購量連續兩年下跌,今年更是坍塌式下跌。早秈稻今年顯著下跌,估計中晚稻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相信也一定是會劇烈下跌了。這種糧食收購量如此劇烈下降的情況,實在是不敢讓人細想下去。
最麻煩的是,要扭轉中國糧食產量持續下跌趨勢,難度大得難以想像。國內糧食價格超出國外太多,是導致國內農民逐漸喪失種糧熱情的根本原因,而要降低國內糧食的生產成本,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改變中國的整個商品價格體系,比如,要同時降低化肥價格、電力價格、燃油價格、種子價格以及各種農用機械價格,這又需要降低上游的鋼鐵價格。這種價格重建實在是不可能任務,只要想一想,都是要絕望的。
所以,筆者我個人來說,實在是沒有速成的辦法可以想。如果一定要想辦法的話,那就是從給工業企業定向減稅開始做起,一步步降低工業企業的負擔,慢慢的降低各種工業製成品的成本,從而反過來逐步降低農業生產的成本,讓農民有利可圖,不至於種一畝地虧一畝地。這樣,農業生產熱情才會逐漸恢復,中國的糧食安全,才能真正得以確保。
從這個角度上看,向製造業定向減稅,實在是刻不容緩,再也不能拖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