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男童求學簡歷火爆網路臉書(圖)


中國式教育,記憶成了學習的唯一方法。
中國式教育,記憶成了學習的唯一方法。(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這個週末,一份15頁的求學簡歷成為微信微博以及臉書的熱議話題。簡歷的主角有著豐富的見聞——去過巴厘島、日本和菲律賓,一年的英語閱讀書目達500本,一週寫三篇英語日記。也許這對於大多數人並不算什麼,但前提是簡歷的主人只有5歲。

11月3日起,微信熱傳一份5歲男孩的簡歷,這個小男孩想要申請位於上海的星河灣雙語學校。男孩在15頁的簡歷中列出父母令人艷羨的工作(跨國企業),還稱父母都是上海復旦大學畢業的,他要「青出於藍」,並自稱「復旦二代」。

根據簡歷中的每週時間規劃表,男孩一週7天每天都有不同的活動,下課後至少有2至3小時拿來學習其他知識與運動。履歷的最後則附載2018年英語閱讀書目,截至9月底已看完407本書。

簡歷還顯示,男孩4歲半就開始學習彈鋼琴,正準備考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鋼琴考試二級;他還和朋友一起學習街舞,會在幼兒園表演給同學看;兩歲開始學習塗鴉,繪畫作品至今多達150多幅。另外,他3歲開始游泳並參加夏令營,從4歲起每週踢2次足球,今年學了4個月的圍棋,已經取得11級證書。

另外,他還附上自己今年閱讀的英文讀物,至9月已經讀了407本,包括《飢餓的松鼠》(The Hungry Squirrel)和《天空中的泡泡》(Bubbles in the Sky)等。

這份簡歷從大陸迅速傳播到海外,引起了臉書大量網民的圍觀。有些人要求把男孩的父母抓起來。也有些人想知道,在需要表現出色、找到好工作的巨大壓力下,如今的孩子是否知道真正的幸福。有人表示,「誰來心疼孩子」、「大寫的心疼」、「跟00後10後相比,我才知道我的童年多幸福」。還有人表達對中國式教育的無奈。

《紐約時報》也對這個現象相當關注。報導稱,這個男孩的簡歷讀起來就像是一份PowerPoint演示文稿,上面有成長圖表和簡筆人物畫貼圖,以及對他的逆境商數和藝術才華的討論。簡歷還給出了他詳細的時間表——記憶訓練的時間,上英文日記課、體育課和鋼琴課的時間——以及他的藝術創作樣品,包括他畫的狗和魚。

報導稱,目前還不知道這份簡歷是誰做的。星河灣學校的一名工作人員拒絕發表評論,只是說學校的錄取程序不接受家長發的簡歷。男孩的父親也拒絕評論,說不想讓人們過多地關注自己的兒子。

報導引述北京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中國需更平等地分配教育資源,也需要改變僅用考試成績評估學生的做法。競技化就是把所有學生排隊,家長肯定希望孩子排在最前面,就出現這種焦慮競爭。

一位在蘇州私立學校擔任外教的德國人表示,「中國教育是把人最珍貴的年華付之毫無意義、毫無發展價值的學習內容上,而不捨得花費一點點時間去討論和思考。記憶成了學習的唯一方法,高壓成了教育的唯一手段,保護成了成長的唯一措施。這種負成長的教育模式其實是對人性的一種摧殘,是對人類的極大犯罪,當我認識到這一點時,我很內疚,我現在甚至每天起來都在請求神的寬恕」。

還有網民在微博評論說小學累,中學苦,高中拼,大學混就是中國式教育的寫照。最後出來的是不會交際、不會生活、沒有技能、面臨失業的大學生。成千上萬失業的大學生去拚命考公務員,中國所特有的現象。



責任編輯:wendy 来源:希望之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