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一生 股壇奇蹟沃倫巴菲特的發家史。(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他被譽為為華爾街「股神」,他創造了人們做夢都不敢想像的財富。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52年漲了2.4萬倍。他的名字可以說是無人不知。他就是沃倫·巴菲特。
1930年,一個體重6磅、早產5週的小男孩降生。
算上他,家裡一共有三個孩子,他是家裡唯一的男孩。
他的母親嬌小、開朗,被稱為有著很好的經濟頭腦賢妻良母。
他的父親是一個嚴肅且和善的股票經紀。
他似乎從小對數字有一種本能的渴望。
他喜歡玩「大富翁」遊戲,興奮的數著自己不斷積累的虛擬財富。
這個白面板、藍眼睛的男孩對數字很是著迷,對金錢也很是熱衷。
12歲時,他發誓30歲前成為百萬富翁,否則就從奧馬哈最高的樓上跳下去。
「愛錢」的天才少年
受家庭影響,從小巴菲特就對股票很感興趣。
從小巴菲特就對股票很感興趣。(圖片來源:geralt/Pixabay/CC0)
當其他孩子還在玩飛機模型、棒球時,巴菲特就像大人一樣一心盯著華爾街的股市圖表,還能像模像樣的畫出各種股票價格波動的曲線,令父母驚嘆。
11歲時,他鼓動姐姐合資買了人生的第一只股票。他們以每股38美元,合資買了3股「城市服務公司」的股票。滿懷信心地等待出手賺錢。一開始股票不斷下跌,姐姐很生氣地埋怨他選錯了股。
但是那只股票很快反彈,上漲到每股40美元,小巴菲特沉不住氣了,將股票全部出手,賺了6美元。
正當他得意的時候,誰料想,剛剛出手的股票價格狂升,姐姐又埋怨他賣早了。這是他第一次涉足股市,雖然賺得不多,但收穫了寶貴的財富:在股市中一定要不為震盪所動,相信自己的判斷,持之以恆。
後來他在股市中不斷嘗試,不斷積累經驗,加上父母的指點,小獲成果。
傳奇一生 股壇奇蹟沃倫巴菲特的發家史。(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巴菲特的學生生涯
初中剛畢業後,小巴菲特用投資股票賺的錢在拉斯維加斯州買下了了一塊40畝的農場,儼然一副小地主的模樣。
因為小時候投資股票的經驗,巴菲特具有長線投資的心態,選擇投資標的時候,是把自己視為企業經營者,而非市場分析師。
他非常反對短線交易,認為那只是浪費時間及金錢的行為,並且會影響操作績效。
巴菲特曾說:「我從不打算在買入股票的次日就賺錢,我買入股票時,總是會先假設明天交易所就會關門,5年之後才又重新開啟,恢復交易。」
巴菲特告誡投資人,任何一檔股票,如果你沒有把握能夠持有10年的話,那就連10分鐘都不必考慮持有。
巴菲特曾說:我從不打算在買入股票的次日就賺錢。(圖片來源:nattanan23 /Pixabay/CC0)
高中時期,巴菲特邊學習邊投資股票,投資股票的興趣越來越濃,大學就一心攻讀金融學。
21歲時,巴菲特在股市獲利達9800美元,這筆錢也為他今後的投資生涯奠定下了基礎。
大學期間,巴菲特有幸成為了金融教父格蘭姆教授的得意門生。
畢業後,格蘭姆邀請他到自己的公司「紐約投資」共事,巴菲特喜出望外。
四年後,巴菲特投下的1萬美元已經變成了4萬美元。這算是巴菲特人生的第一桶金。有人認定巴菲特只買績優股,不買垃圾股,事實上,這第一桶金恰恰是在所謂的垃圾股上賺到的。
大學畢業後的巴菲特已經跟著格蘭姆教授一段時間了,他感到自己已經能夠獨立行事了。
巴菲特決心開創自己的事業。
沃倫·巴菲特(圖片來源:Mark Hirschey/維基百科/CC BY-SA 2.0)
巴菲特的創業之路
巴菲特婉拒了格蘭姆教授,創立了「巴菲特投資有限公司」,資金是投資股票得賺來的4萬美元。
創業初,紐約證券市場處於熊市,巴菲特創辦開了一家製衣公司,將主要精力用來創辦實體,有些許的積累,但是沒有富起來。
畢竟他的天賦與興趣是金融投資,所以果斷回到股市。
當時,美國的傳播業處於低潮,許多報刊與廣播公司虧損,多數人認為行業將繼續低迷,股價會持續走低。
而此時巴菲特卻認為,他們屬於成長性企業,目前股市價值遠遠低於實際價值,他偏偏買入別人丟擲的股票,包括《華盛頓郵報》、美國廣播公司等傳媒業的股票。果然不出巴菲特的預料,很快這些企業止跌上漲,巴菲特度高價位出手,賺到上百萬美元。
創業2年,他的投資公司市值達到2200萬美元。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原來並不屬於巴菲特。它是一家不錯的投資公司,聲譽不錯,但規模不大。
伯克希爾·哈撒韋集团公司大楼,奥马哈 (内布拉斯加州)(圖片來源:JonClee86/維基百科/CC BY-SA 3.0)
1965年,經營不善,瀕臨破產,每股價格僅12美元。
巴菲特不理親友的忠告,以合作的方式買下伯克希爾,並出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這次力排眾議的行為也成為了巴菲特人生重要的轉折,他終於有了一家獨立的投資公司,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正式進軍證券市場。
伯克希爾公司開始活躍起來,不斷收購多家紡織公司、百貨公司、食品公司、糖果公司的股票。一時間,許多股票評論家對此表示不解,巴菲特自然不會為他人的譏諷而改變自己的方向,因為他考慮的是企業的實際價值。
果不其然,人們逐漸看到伯克希爾公司市值不斷上漲,股票從無人問津一直攀升到20美元、40美元、80美元,直至成為紐約證券交易所最昂貴的股票之一。
曾經質疑過巴菲特的親朋回過頭的時候,曾經那個藍眼睛的少年早已經成為了紐約以投資證券致富的新貴族。
慈善事業
依據維基百科的資料,2006年6月,華倫·巴菲特宣布將一千萬股左右的波克夏·哈薩威公司B股,捐贈給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會的計畫(以2007年10月18日的股價來計算,價值大約為433.5億美元),這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慈善捐款。自2006年開始,該基金會將在未來的每年七月,收到全部款項的5%。
比爾蓋茨(圖片來源:DFID/維基百科/CC BY 2.0)
同時,華倫·巴菲特也宣布,將其餘價值約67億美元的波克夏股票,分別捐贈給蘇珊·湯普森·巴菲特基金會(Susan Thompson Buffett Foundation)、以及他三名子女所成立基金會的計畫。
巴菲特的子女將繼承他財產的部分,比例並不會太高。這與巴菲特過去一再表示,不願意讓大量財富代代相傳的想法,是相當一致的。巴菲特曾表示:「我想給子女的,是足以讓他們能夠一展抱負,而不是多到讓他們最後一事無成。
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下面兩段文字,分別摘自巴菲特於1995年及1988年的談話。突顯了他對財富的想法,以及想要改變財產分配計畫的動機。
「我認為在個人財富的累積上,社會才是真正的幕後功臣。如果我身在孟加拉、或秘魯這類國家,所有的才智都將是毫無用武之地……在市場經濟的系統下,正好能讓我充分發揮專長,而且所獲得的財富更是不成比例。如同拳王泰森(Mike Tyson)一樣,只要能在10秒內擊倒一個人,便可賺取1000萬美元,而且全世界都願意付錢給他。同樣地,打擊率高達三成六的棒球選手,全世界也很願意付錢。但若換成是一個出類拔萃的教師、一個不可多得的護士,可能就沒人願意付錢了。現在,我想做的是改變這樣的社會價值系統,讓它有重新調整的可能。當然,我們不見得辦得到,但當這個社會,可以讓一個具有特殊才藝的人,獲得無比的消費能力。也許你有一副好歌喉,不管是上電視或其他的場所,每個人都不惜花大錢請你演出。我想,你能夠獲得的好處都是取之於社會,而你也必須回報的。」
「我對自己所擁有的錢,並無任何的罪惡感,因為這些錢,代表了無數未來將由社會來兌現的支票。我不過是擁有許多支票,可以轉化成消費。如果願意,我可以僱用一萬個人,每天只要幫我作畫就好,如此一來,國民生產總值(GNP)便可提升。但這些事是毫無作用的,只會讓那些原本可以進行愛滋病研究、教學、或相關的醫護人員減少許多而已。不過,我不會做這種事,因為我很少去兌現支票,物質生活原本就不是我所追求的。因此,在我和妻子離開人世時,我會將這些支票全部捐獻出來,作為慈善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