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傳播儒學與誅殺少正卯,彷彿是在替天行道,教導眾人並為天下百姓止惡止邪!(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接續〈大聖誅大惡--談孔子誅殺少正卯事件〉。
上一回, Lu小編在文末提及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為何一個事件會同時被斷定為真實或虛假呢?其中是否有其他暗藏的玄妙呢?請容 Lu小編緩緩道來。
事件被判定為虛暗藏意義
根據〈路目:孔子誅殺少正卯 惹惱了誰?〉一文表示:「從孔子在世到南宋朱熹首發對此案的質疑,大約有一千四百年。在此期間,百家之中,未曾有一人質疑此案真偽……中華文化,從宋朝開始走下坡路,也正是從宋朝開始,文網一代比一代嚴密。朱熹晚年曾被冠以『少正卯』之名彈劾,從此抑鬱而終。朱熹強力質疑孔子誅殺少正卯案真偽,大概他其現實和自身利益的考量吧。」
或許,事件是真,只是後人發覺此事「不可當真」,尤其誅殺之事居然與聖人孔子有關,孔子所為,彷彿是要替天行道,為天下百姓止惡止邪!或許,少正卯已然成為眾多看似良者實為惡者的剪影,故深怕遭到揭露的「顯達者」挺身而出,直言「孔子誅殺少正卯」是捏造,是不實的。
無論如何,這並非Lu小編在此文欲論及的,Lu小編只是想略談這一事件。
朱熹強力質疑孔子誅殺少正卯案真偽,大概他其現實和自身利益的考量吧。圖乃載於《晩笑堂竹莊畫傳》中的朱熹像。(看中國合成圖)
孔子論五惡
事件是這樣的:
孔子被任命為大司寇才七天,孔子就公開誅殺了少正卯。眾弟子得到消息後紛紛圍觀,大家雖然都沒說甚麼,心裡都同樣冒著問號。向來率直的子貢(端木賜)頭一個對孔子說出了眾人的疑惑:「少正卯是魯國顯達的人,您剛開始為政就殺了他,這樣是否不妥?」
孔子答覆道:「賜啊,我說原因給你聽。大惡之人有五種,而無論甚麼樣的盜賊都不在其中。第一種大惡之人是心達而險;第二種是行辟而堅;第三種是言偽而辯;第四種是記醜而博;第五種是順非而澤。若有人擁有這五種的其中一種,就應當被處死,而少正卯是五種都兼備了,所以他走到哪裡都能夠聚徒成群,言談總會掩飾邪曲來眩惑眾人,並且能夠自圓其說來排正迎邪。他是小人中的超群之人,因此不可不誅。」
孔子接著又列舉出湯誅尹諧,文王誅潘正,太公誅華士等六位身處不同時代,但都是心術險惡、不可不誅之人。孔子甚至還以《詩經》中的「憂心悄悄,慍於群小」來表露他的憂心焦慮。
對照孔子的一生,再一一爬梳他各時期的言行,就知道他對於諸多事項的提點與焦急絕非憑空添加與妄加臆測。既然孔子都對弟子如此開誠布公,明言直說少正卯的問題所在了,誰還能否定孔子此舉不是大聖誅大惡。
孔子所行,正如〈路目:孔子誅殺少正卯 惹惱了誰?〉一文所言:
孔子出手迅疾,誅殺少正卯,一定出於某種「遠慮」,這個遠慮就是:擔心少正卯散布歪理邪說敗壞世人道德。這種敗壞,雖然不是現實的危險,但會構成隱患,禍及將來。當時盛行遊說,少正卯的邪說又頗具迷惑性,假以時日,一旦散布開來,不僅是魯國的禍害,也是天下人的災難。
試想,又有甚麼樣的人會比帶領眾人一齊道德淪喪,致使人們心中的純正良善逐漸消逝,卻又毫不自覺還要可惡呢?這類人的心,只可謂邪惡至極,故不得不誅。
參考資料
〈孔子論君子與小人的區別:君子喻於義 小人喻於利〉(正見網)
〈陸媒曝趙本山病情再度惡化 網友稱報應〉
〈路目:孔子誅殺少正卯 惹惱了誰?〉
《孔子家語》《尹文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孔子告訴你君子和小人的十大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