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將下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空污治理方案(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9月30日訊】(看中國記者黎小葵綜合報導)近年北京積極表示要「打造一片藍」,然而,中國國家生態環境部27日卻公佈文件稱,當局將下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空污治理方案,並放寬高排放工業的生產限制,容許延長生產時間。有分析認為,這是中方面對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經濟不斷下滑的一種出路。
中國國家生態環境部27日發布《京津冀及週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簡稱:方案),方案要求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京津冀及週邊地區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較去年同7期下降約3%,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較去年同期減少約3%。
不過,再比較當局去年發布的《京津冀及週邊地區2017-2018 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當時政府要求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數同比下降15%以上。
另外,此前空氣品質數據最差的石家莊市,去年方案要求減少PM2.5濃度25%,今年目標驟降為4.5%;重度汙染天數只要求減少兩天;北京這次甚至未明確要求PM2.5下降比例,以及下降汙染天數。
不僅如此,今年的方案還提出取消統一的限停產比例,由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自行製定錯峰生產時間,各地的鋼鐵、建材、化工等高排放行業,實施採暖離峰生產,可根據每月環境空氣質量的預測結果,適當縮短或延長錯峰生產時間,嚴禁「一刀切」。
而對於污染排放績效的企業,甚至不限生產。
中國鋼鐵網28日指出,與之前徵求意見稿中5%的目標相比,正式文件中將目標下調為3%,環保的力度不及市場預期。受此消息影響,期貨螺紋鋼主力合約下午盤持續下跌,預估近期市場價格將繼續弱勢運行。
《新浪》28日發布一篇研究報告稱,PM2.5約束從5%下調到3%,應該是有考慮到目前中國經濟形勢偏弱、與他國貿易摩擦的不確定性等因素,再加上市場普遍對中國經濟現況抱持悲觀的態度。
就此,廣州中山大學經營系教授林江指出,官方下調今年秋冬季的排放污染物目標與中美貿易戰升溫有直接關係。
他說,「在經濟形勢比較嚴峻的情況下,對地方政府而言,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做法......當中一些如排污比較嚴重的,像鋼廠的大型企業,很可能比較難符合環保要求。如果有關部門還是堅持按照比較高的要求,很可能這些企業就乾脆結束營業了,這樣對當地經濟會帶來比較嚴重的影響。」
他認為不論是環保部門還是地方政府,現在當務之急還是要應對貿易戰帶來的經濟不確定性。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野村國際(Nomura International)駐香港首席中國經濟學家盧婷(音譯,Lu Ting)在一份研究報告中也指出,中國考慮到貿易方面帶來的更多挑戰,以及貿易緊張局勢的持續升溫,在對待保護環境污染方面,無論是規模或範圍,都不可能像過去那樣持積極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