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與中藥(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9月20日訊】最近網路熱傳一篇題為《日本人拿中藥賺全球的錢 中國卻拿西藥糊弄自己》,文章講述了中藥在日本及其他國家的發展,以及中國國內現狀。作者最後感嘆,中藥源於中國,卻在外國發展的更好,而國內越來越多醫生用西藥應付病人。
文章大意如下:
日本是一個善於學習模仿的民族,但學習模仿的對象基本只限於強者。這也是中醫藥在日本發展的邏輯。
中醫藥在日本復興
明治維新後的幾十年裡,日本學校不再教漢方醫學。到20世紀70年代後,情況發生了變化。
中日建交也大大加強了中日文化交流,中國中醫藥的大量成果再度被介紹到日本。
日本政府也給予了大量支持。根據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的原方,目前日本有210個處方受到普遍應用。1976年,厚生省正式將漢方藥列入健康保險,把主要的210個有效方劑及140種生藥列為醫療用藥,可以進入醫療保險,這樣患者個人就只需要承擔10%—30%的費用,大大鼓勵了漢方藥的應用。
隨即,中醫在日本實現復興,特別是漢方藥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日本漢方藥廠有200家左右,漢方製劑多達2000多種。89%的日本醫生會開漢方藥處方,處方用漢方藥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長。
中藥(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目前日本6萬家藥店中,經營漢方製劑的達80%以上,在藥局、藥妝店的顯著位置,基本都能找到漢方藥。
日本民眾也非常認可漢方藥,近80%的日本人認為,漢方醫藥治療慢性病十分有效,60%的日本人認為漢方藥能促進健康。
日本「帝國製藥」(日本一家製藥公司:編者注)生產的貼敷劑出口4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膏體1.8萬噸,相當於12億貼,連接起來可以繞地4.2圈,產量居世界第一。
日本人為什麼走在了前面?
據說,日本醫學權威大肪敬節在彌留之際曾激勵弟子們:現在我們向中國學習中醫,十年後讓中國向我們學習。
核心期刊《中草藥》於2016年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目前日本漢方藥佔據了全世界9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
日本漢方藥如何實現了逆襲?
1、政府支持
除了將漢方藥納入醫保體系,減輕患者採用漢方藥的藥費負擔外,日本政府也十分重視漢方醫學教育。明治政府曾頒布法律廢止漢方醫學,1972年日本文部省批准綜合大學醫學部、醫科大學、藥科大學、齒科大學可開設傳統醫學教育課程。
2001年3月,文部科學省發布《教育核心課程設置》,漢方醫學教育被納入其中。到2004年,80所醫科大學全部開展了漢方醫學的教育。
政府還投資建立了一系列漢方醫藥研究機構,比如北裡研究所附屬東洋醫學研究所、富山醫科藥科大學和漢藥研究所
2、重視創新
日本的創新主體是企業。
日本製藥企業的科技人員佔全國科技人員總數的60%,其研發費用佔整個國家投入的80%。日本的三大漢方藥生產企業(三共、津村、鐘紡)的新藥研發費用均佔每年銷售收入的10%—20%。
日本漢方藥大多採取顆粒劑、片劑、膠囊劑、口服液等劑型,擺脫了水煎火熬的傳統中藥服用方法。為最大限度保留藥效,藥物提取過程採取溫浸提取、減壓濃縮、噴霧乾燥、真空冷凍乾燥等技術和設備。
中藥(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劑型創新,讓服用漢方藥更加方便,也更加適合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
在製劑外觀和口感上日本企業也進行積極創新:顆粒美觀、包裝精緻、口感好。一些漢方藥顆粒劑能直介面服,都不需要水送服,一改中藥粗糙、苦澀的觀感。
企業最能貼近市場,也最有活力。比如,日本「小林製藥」(日本一家製藥公司:編者注)瞅準「霧霾商機」研製出「清肺湯DUSMOCK」,大力向中國遊客推銷。因為中國遊客爆買,「小林製藥」計畫2017年把「清肺湯」的產量增加30%,達到約110萬包。
日本在中藥「六神丸」的基礎上,加入人參、沉香研製的「救心丸」,年出口就超過1億美元。
3、嚴苛的質量控制
中醫給人一個很深的印象就是「隨意」。上海中醫藥大學曾做過一個實驗,邀請十六位資深中醫教授進行診斷,結果判斷舌質淡紅、脈象信息一致性都不到60%。
日本在漢方藥的生產過程中,就極力壓縮這種「人為」因素。
20世紀80年代末,日本頒布漢方藥生產質量管理規範,漢方藥都按這個標準生產。
日本還專門出臺了藥材種植規範,要求生產過程中盡量不用化肥和農藥,儘可能降低農藥殘留和重金屬含量。對每個環節都有詳細記錄,以保證原材料的質量。
除了檢測性狀、乾燥減重等項目外,日本對於漢方藥中重金屬殘留量和農藥殘留量的監控非常嚴格。而且日本漢方藥對於鑒別和含量測定的要求非常高,普遍比中國中藥標準更為嚴格。
中藥(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標準化,是現代生產的顯著特徵。標準化後的漢方藥不會與歐美標準發生衝突,顯然也更有利於漢方藥走出日本國門,被國際市場接受。
比如,津村製藥的「六君子湯」就被西方醫學界用來進行輔助抗癌治療。
4、重視傳承
中藥原料、中醫典籍,是中醫藥的兩大法寶。
中藥強調「道地藥材」。「津村藥業」先後在中國建立了70多個GAP(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藥材種植基地。國內擁有最多GAP基地的中藥企業是同仁堂,而同仁堂GAP基地也才只有8個。中國生產的大量藥材原料出口到日本,日本進行加工再把成藥賣到全世界。
但是近年來日本漢方藥企開始加速中藥材國產化。比如,津村用青森縣八戶市的廢棄小學,進行藥用人參栽培國產化種植,在北海道2021年前年栽培量有望增加到2000噸,是2016年的3倍。
重視中醫古籍的傳承。不同於西醫,中醫的智慧植根於中國傳統古籍之中。現在日本漢方醫籍的藏書量僅次於中國,還有20多家漢方醫籍出版和翻譯機構,每年出版漢方醫藥書籍100多種。不僅注重古代書籍,日本還特別關注大陸和港臺地區最新的中醫藥研究動態,在大陸和港臺地區設立專門機構,收集所有中醫藥出版物,為其所用。
中藥在海外大行其道
在日本,超市藥店中賣得最火的,莫過於漢方藥,甚至中國遊客來此都會大買特買,帶回去分贈親友。
中藥(圖片來源:Adobe Stock)
2008年,美國有關部門又撥款500萬元給北京協和醫院,委託該院幫其瞭解我國中藥材資源和開發利用情況。
湖南中醫學院一位副教授將自己在美國的考察,寫成了《美國市場中草藥的熱銷,對我國的中草藥研究的反思與建議》一文。他在文中談道:」1994年美國已經通過一條法規,中草藥這樣的補充品,不經FDA批准,就可以直接進入美國市場,在有機食品專賣店銷售。看見美國有機食品專門店的貨架上擺滿了各種中草藥製劑,真是既高興,又慚愧,高興的是中草藥製劑在美國這麼受歡迎,中醫藥發展有望。慚愧的是在琳琅滿目的中草藥製劑中,沒有一種是中國製造的產品。
韓國的稱中醫為韓醫,所設的中醫文化展館
嬰兒使用尿不濕有一個副作用,就是很容易患尿布炎。將美國加州寶寶公司生產的一種純中藥軟膏抹上去,10分鐘內紅色炎症就會消失。
我國古方「六神丸」,日本拿去改造後,開發出「救心丹」,曾一度風靡全球,被譽為「救命神藥」,年銷售額1億多美元。日本老牌的漢方藥「正露丸」,也已經返銷中國。
中藥茶(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向中國申請中藥專利的國家裡,以日本、韓國、美國、德國最熱衷。2006年底,葡萄牙國立波爾圖大學正式開設中醫專業,並招收了首批27名學生。來中國研讀自然科學的外國留學生中,學習中醫藥的人數位居第一。
中醫藥在全世界愈來愈受到重視,但是這一切,都與中國無關。我國的貢獻,僅在於為日韓等國的漢方藥提供原材料。
而國內,我們已經習慣了「三素一湯」。所謂的三素一湯指抗生素、激素、維生素聯合,加入葡萄糖注射液靜脈給藥。「三素一湯」已經成為不少醫院治病的「常方」,其後果就是造成細菌耐藥,不利於疾病的根本治療。
作者在文章最後中提到,這就是我們目前的現狀,看完不知道您有什麼感受?估計心裏都不是滋味!那麼誰來挽救我們的中醫呢?答案就是我們自己!只有我們自己可以挽救自己。希望這篇文章,能給國人以啟示,也希望更多的國人可以看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