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揭中國學術造假黑市(圖片來源:Fotolia)
【看中國2018年9月17日訊】癌症研究雜誌《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在去年創下了一個新的世界記錄,它總共撤回了107篇論文,這引起了全世界科學家們的廣泛關注,是因為這107篇論文全都是由中國研究人員撰寫的。
據ABC報導,伊萬.奧蘭斯基(Ivan Oransky)是《撤稿觀察》(Retraction Watch)刊物的共同創始人,專門調查科學不端行為。「這麼多文章都來自於同一本期刊讓人大跌眼鏡」,奧蘭斯基先生說,這暴露了一個更為深刻、更為黑暗的問題,「某些國家有組織的犯罪團夥已經意識到這裡有大錢可賺「,」兜售虛假的研究論文、同行評審的黑市正在日漸發展,有人只要付費就可以得到全部的造假科研成果。」
一個不斷增長的學術造假市場
寧波諾丁漢大學創新研究學者曹教授表示,這類服務在中國的市場需求很大。「在中國,科研人員如果想升職,必須有一定數量的論文,研究生和醫學臨床醫生也是同樣。」他說。而且如果能在《科學》或《自然》等這類高知名度的期刊上發表文章,一些大學也會獎勵超過4萬美元的巨額現金。曹教授說,這樣做的目的是要鼓勵科學家們創新,但卻產生了相反的後果。
「這些獎勵措施都是錯位的,」奧蘭斯基稱,「某些提供編輯和翻譯服務的公司成為了嚴重欺詐的源頭,這些造假文章的工廠可以偽造出數字、數據及所有內容,按訂單的要求做出假論文。」「你可以看到這種超大規模的造假行為正在中國發生。」
在中國學術黑市中,科學家們甚至可以付費將他們的名字列入他們沒有參與工作的科學論文中。作者姓名出現在科學論文中的順序反映了他們在研究中的作用,並且可以對科學家的職稱發展和地位產生重大影響。「一家出售作者署名的公司說,'如果你想成為論文的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你必須支付多少錢,如果你的名字放在中間的某個地方,你需要支付多少錢',」薩瑞諾斯基先生說。
虛假同行評審意見
學術成果由同行評審制來推動。研究成果在科學期刊上發表之前,要由相關領域的同行進行點評。而科學期刊的編輯們則依靠同行評審意見,來檢查研究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但現在,同行評審卻面臨誠信危機。奧蘭斯基博士說,自2012年以來,已有600多篇論文因為進行虛假的同行評審而遭到撤稿。「我們天真的過分信任了這個程序。這只是一種篩選方式而已。」「聽取了虛假的同行評審,實際上是期刊編輯的一種瀆職行為。」
被《腫瘤生物學》撤稿的論文就被懷疑採用了假同行評審。論文發表者為期刊編輯們提供了虛假的評審人電子郵件地址,而這些假地址只會給這些論文帶來好評如潮的意見。
接受了虛假的同行評審,不僅是期刊編輯團隊的嚴重失職,而且這些有聲望的期刊也成為這種騙局的犧牲品。
北京用打壓來解決這個問題
中國的科學不端行為已成為了一個全球關注的問題,「確定一個來自中國的研究是真是假,對於國際科學界是一種挑戰,」曹教授說,「這對中國科學的聲譽損害是巨大的。」「這也危及到中國科學家與國外同行之間的國際合作。」
今年5月,北京政府宣布了一些阻止科學不端行為的政策,有不端行為的科學家可能被列入終身黑名單,無法再獲得研究經費。
「共產黨通過恐懼來治理,這是一種獨裁,」奧蘭斯基博士說。「如果你只是嚇唬每個人不許這麼做,基本心理學會告訴你,這不會解決問題。」北京當局會如何懲罰學術造假現象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奧蘭斯基認為,防止科學不端行為既需要懲罰,也需要鼓勵機制。他認為,這包括促進科學的開放性和透明度,例如數據共享和鼓勵科學家們相互檢查彼此的工作。
奧蘭斯基博士及同事也呼籲在研究成果出版後,進行更好的同行評審。「我們應該獎勵那些在他人工作中找出問題的人,而不是懲罰性的,並給人機會糾正錯誤,「他說,「我們現在還沒有看到這樣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