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古人使用硬枕是大興於隋代,這與隋代開創科舉有關。(繪圖:志清/看中國)
看古裝劇的時候,你會不會覺得奇怪,古人為甚麼都要睡那種高高的或是四四方方的硬枕頭?難道不會覺得脖子需要軟綿綿的枕頭,不然會靠得不舒服嗎?
眼見現代人使用的枕頭說有多舒適就有多舒適,還有甚麼樹幹圖案或歐式風格、甚麼骨頭造型、甚麼三角型靠枕……造型說有多特殊就有多特殊,花樣說有多典雅就有多典雅,可是我們若是身在古代,豈能有這麼多選擇供大夥兒抉擇?或許,當我們真正置身其中,方才能體悟古人對於硬枕頭的觀感,並真正領略硬枕的獨特功效。古人是真正喜歡使用硬枕的,只是他們到底是為了甚麼要這麼虐待自己,願意躺在這種看似難以翻覆的硬枕上呢?
故宮的北宋定窯孩兒枕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中,有一件北宋定窯孩兒枕,即揭顯了硬枕的特異性。望著這精美的白釉造型,令大家不得不為它那形象生動的孩童造型、牙白又溫潤的釉色、流暢飄逸的刻花與美麗的印花為之嘆服。這件定窯孩兒枕是目前唯一寫著北宋元佑元年款識的瓷枕,它幫宋代瓷枕的分期與斷代提供寶貴的依據。只是,看著這一硬枕實物,更讓人詫異了,古代的權貴富豪是怎麼了,能夠穿著綾羅綢緞讓人望而興嘆,卻不願意在臥房內放置一個軟綿綿的枕頭?難道他們真要夜晚睡得不安穩,要來鍛鍊鍛鍊身體、磨練磨練意志是不是?
No!今人不傻,早我們好幾千年好百年的古人難道就該是傻子了?硬枕可是有硬枕的好,硬枕的優勢,硬枕的魅力。
古人使用硬枕的由來
其實,硬枕於西周初年就出現了。《詩經・陳風・澤陂》即有記載:「寤寐無為,輾轉伏枕。」從字義來看,早先製作枕頭的材料多以木頭為主。
據說古人使用硬枕是大興於隋代,這與隋代開創科舉有關。眾位寒窗讀書人為了光耀門楣、一消胸中積鬱,挑燈夜讀是避免不了的。所以,他們在讀著讀著之際,若是犯睏了,就會在圓木枕頭上稍稍地闔眼歇息一會兒,倘若一旦熟睡,就會因為稍有動作而滑落驚醒,故此類枕頭又稱作「警枕」,這與大家熟悉的懸樑刺股是差不多的概念。
除了木枕,古人使用的枕頭還很多種類型。考古學家曾於河南信陽的一座戰國楚墓中發掘到了竹枕。目前挖掘到的漢代枕均出自墓葬,質料亦相當多樣,目前已有:玉枕、石枕、漆木枕、竹木枕、銅枕(青銅鑄造的枕)、鑲玉銅枕,還有以紡織品為囊的枕等。隋唐之後,學者們又發現了陶瓷枕。從這些枕頭的材質與質量,能夠推斷出墓主的身分,像掘出了銅玉枕的墓主身份就比較高,是諸侯王及貴族世家。
古代硬枕的功效
古代的枕頭多數具有清火、安神的功效。而這種硬枕,可不是要放置後腦勺在上面的,而是要讓脖子枕在上面的。這樣不但躺的人涼快,更能保護髮髻不致凌亂。此外,還有利於健康這一種說法。俗話說:「三寸長壽,四寸無憂」,這亦是衍生「高枕無憂」之因。據悉三寸的枕頭枕在脖子下方,是對頸椎好的一種睡法,所以有的醫生不就會建議罹患頸椎病的患者能夠捲個毛巾安置在脖子下方,以讓頸椎呈現S型。所以,俗話說的高枕無憂的枕頭,即是指12公分,而長壽的枕頭即是指9公分。這種說法其實是很科學的。
除了納涼,還具備上述所言的警醒作用。所以,你可不要以為硬枕所產生的難以安眠,是讓古人絕對痛苦的。要知道,用功的讀書人可是會想要刻意縮短睡眠時間,以便騰出更多時間來學習。
額外一提,除了製作硬質的枕頭之外,很多讀書人還會使用有附設鈴鐺的硬枕。只要自己稍微一動,立即就會醒過來,以告誡不能貪睡。
除了硬枕,文獻中亦記載了一些以中藥製成的藥枕,李時珍於《本草綱目》中就提及一種作為驅頭火、明目的「明目枕」,這是一種醫治頭昏目眩的簡易療法。
說到這裡,你應該已經明白了吧!古人的硬枕可非無緣而製的,誰能說古時候的古人就一定不科學、思考很落後呢?!瞧!硬枕可不就含藏了大學問。
參考資料
〈為什麼古人枕高枕頭卻不會駝背?〉
〈古代枕頭又硬又冷 古人為何這麼自虐呢〉
〈【定窯孩兒枕(殘)】〉(北京故宮博物院)
〈洪石:漢代銅玉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