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貨幣政策再次轉向全面寬鬆。(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8月16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美貿易戰正式開始以來,中共政治局會議給下半年的經濟定調。並且中國貨幣政策轉向造成流動性異常寬鬆,7月新增貸款同比猛升75%。但是經濟學家指出,貨幣寬鬆不能有效刺激實體,會造成六大嚴重問題,產生價格「幻像」。
2018年以來,中國央行先後三次定向降准,並增加中期借貸便利投放,增大中長期流動性供應。不過,無論是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對前景不明的中國經濟都作出了令外界吃驚的表態,又要靠投資和大規模基建來拉動經濟增長,隨後貨幣政策轉變為全面寬鬆。
尤其在7月底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會議強調面對外部環境變化,下半年要做好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
分析指,這六「穩」幾乎涵蓋了當前整個中國經濟出現最嚴重危機的所有方面。
但是在貨幣政策轉變為全面寬鬆的情況下,出現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一邊是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的淤積,另一邊是資金傳導到實體經濟的渠道不通暢。
據中國官媒報導,一位城市商業銀行金融市場部負責人無奈表示,現在就是有大把資金但不知道怎麼花。
另據《路透社》報導,一位監管官員稱,目前流動性供求是夠的,關鍵是沒有滲入實體經濟。
目前,中國去槓桿背景下的「寬貨幣、緊信用」造就了資金市場的貨幣「堰塞湖」,即基礎貨幣投放出來後,社會融資規模無法提高,基礎貨幣只能堆積在金融市場中,而無法變成實體經濟融資的增長。和以往的「錢荒」完全相反,過多的流動性突然間成了一種負擔。
日前中國央行公布的金融數據顯示,為了刺激有下滑跡象的經濟,中國7月份新增貸款達到1.45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猛升了75%。
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等人撰文表示,貨幣寬鬆似乎成了一種癮,每隔三四年就會犯一次。中國央行似乎挺不住了,如果按照歷史的劇本發展,接下來就是全面降准、降息,直到地產、財政、金融全面放鬆。
管清友認為,過去一年多收緊銀根,去槓桿、擠泡沫,很不容易,值得肯定。如果現在轉向貨幣寬鬆,基本上可以說是前功盡棄、負向激勵。
管清友認為貨幣寬鬆會帶來六大嚴重的問題:第一,貨幣寬鬆不能有效刺激實體,更多的是製造價格「幻像」;第二,貨幣寬鬆可能會重燃資產泡沫,導致經濟脫實向虛;第三,貨幣寬鬆可能讓去槓桿前功盡棄,帶來更大的金融風險;第四,貨幣寬鬆不可能完全定向,也不可能解決結構性問題,反而可能加劇結構失衡;第五,貨幣寬鬆會導致財產性收入遠遠跑贏勞動性收入,加大貧富差距;第六,貨幣寬鬆會擾亂社會預期,阻礙改革和轉型。
管清友舉例稱,貨幣就像激素,GDP就是人的個頭,前三十年中國「年輕」(人口紅利)的時候打激素可以長個頭,現在青春期已過(人口老齡化),激素只會讓人虛胖。過去十年三輪大寬鬆,效果越來越弱,反應越來越遲鈍。2008年第一輪寬鬆,兩個季度見效,GDP從6.4%反彈到12.2%,反彈5.8個百分點,持續4個季度;2011年第二輪寬鬆,5個季度見效,GDP從7.5%反彈到8.1%,反彈0.6個百分點,持續2個季度;2014年上一輪寬鬆,8個季度才見效,GDP只從6.7%反彈到6.9%,反彈0.2個百分點,持續2個季度。貨幣放水的效果都體現到了價格上,同期名義GDP從6.9%大幅反彈到11.7%。中國經濟缺的是改革和創新,而不是貨幣,僅靠放水並不能創造實體財富,只會帶來虛擬的價格幻像。如果再寬鬆,見效時間會更長、反彈幅度會更弱、持續時間會更短。
價格「幻像」營造需求持續改善的幻覺,並且在一定時期內形成正反饋,可能會延緩需求回落的節奏。例如,在價格推升下,名義數據看起來異常靚麗,但是如果揭開價格的面紗,實際值並不如此樂觀。
事實上,中共當局正面對一個兩難的局面,一方面要刺激經濟增長,但另一方面又要防止資產泡沫化,以及新增一輪債務的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