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中大豆成為關注焦點。(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8月12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美貿易戰中大豆成為關注焦點,之前中國試圖用多種方法解決大豆存在缺口的問題。不過,中國農村農業部副部長韓俊透露,目前中國大豆產需缺口9,000多萬噸。
據官媒8月10日報導,就中美貿易戰給雙方在農業和農產品領域造成的影響,中國農村農業部副部長韓俊回應稱,貿易戰帶來的傷害是雙向的,一系列徵稅措施中大豆無疑最受關注。目前中國國內大豆產需缺口9,000多萬噸,需要依靠國際市場補充。
韓俊坦言,2017年,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大豆就佔到總需求量的1/3,用作畜禽養殖產業、水產業飼料的豆粕,也主要靠進口滿足需求。
韓俊於5月隨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赴美,是中美第二輪貿易談判的中方代表之一。
中國農業農村部10日發布8月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預估,進口大豆成本保持高位,預計進口大豆到岸稅後均價中間價區間每噸3,250-3,450元人民幣;並預估2017/18年度中國大豆進口量9,390萬噸,比上月估計數調減207萬噸。
總部位於德國漢堡的油籽業分析刊物《油世界》(Oil World)日前表示,儘管中美之間爆發貿易戰,但中國可能在未來幾週被迫再度開始購買美國大豆,因全球其它地區無法提供能滿足中國需求的充足大豆供應。
《油世界》表示,考慮到未來南美出口供應量預計同比將明顯減少,中國國內大豆供應狀況將十分緊張,除非其重新開始大規模購買美國大豆。「中國有可能不得不削減畜牧業生產,這暗示國內市場價格將上漲」。
《油世界》的研究亦指出,就算中國加大購買阿根廷豆粕,因阿根廷本地大豆產量不足,仍需購買美國大豆壓榨,才能滿足中國的需求;因此即便向阿根廷採購,也避不開美國大豆,只是換了一條路,仍得間接進口美國大豆。
此前,中國對美國大豆加徵25%關稅,藉此打擊美國大豆出口,隨後中國則轉向巴西進口大豆,但中國對大豆的需求實在太大,即便是全球最大出口國的巴西,仍無法滿足中國龐大的進口需求。
隨著季節變化,巴西大豆的供給量將在10月起收縮,屆時將是美國農業作物收穫的時節,在沒有其他國家能夠提供中國足量大豆的情況下,中國若不回頭向美國進口,否則連國內的畜牧業就只能面臨「斷糧」的命運。美國Northstar Commodity分析師表示,「我們將會開始看到美中更加頻繁的商業往來,雖然可能沒辦法讓彼此互相滿意,但有總勝於無。」
另據官媒《環球網》8月11日的文章,8月初,大豆已進入夏管期,站在松嫩平原國有農場的九三墾區,半人多高的大豆翻動著綠浪,預示著今年很可能會有一個好收成。這片1076畝大豆田是與京東集團合作的「農場大豆專用品種種植示範基地」,在農場的機械化種植與統一管理下,畝產預計達200公斤。
九三墾區是黑龍江最重要的大豆產地之一,下轄11個國有農場。2017年九三墾區種植大豆246萬畝,總產量達45萬噸。雖然地方政府出臺鼓勵種植大豆的獎勵政策,但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此前公布的數據卻顯示,今年黑龍江省大豆意向種植5491.4萬畝,比上年減少409.4萬畝。
九三管理局農業局局長鄒長士對官媒表示,去年以來大豆價格始終低迷,平均每斤收購價不到1.8元人民幣,不少農戶今年都選擇種利潤更高的玉米。大豆和玉米是黑龍江省最主要的兩種旱田作物,二者始終在「爭奪」有限的耕地。
從官媒文章可以看到,國內大豆的種植及將收穫的數量都不及去年。假如中國停止進口美國大豆或繼續提高關稅,人用荳油漲價、畜牧業飼料漲價也將傳導到肉類,中國CPI會立即上升,銀行只得加息。加息相當於刺破中國經濟眾多泡沫的針尖,也就是周小川在十九大提醒的「明斯基時刻」的到來。
中國央行前行長周小川在去年10月以異常嚴厲的措辭警告中國過度債務和投機性投資的風險,表示中國經濟可能面臨「明斯基時刻」(Minsky Moment),即資產價格因過度投機而膨脹至泡沫化所產生一夕崩盤的系統性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