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房價的一個病根在金融上。(圖片來源:Fotolia)
【看中國2018年8月9日訊】上週,政治局對房地產的提法變了,不再是遏制房價過快上漲,而是變成了堅決遏制房價上漲,這代表了一個重要的態度轉變,隨即各地和各部委都開始紛紛相應,中國的事很明顯,完全不用對下負責,但必須要對上有個交代。
8月7日,中國住建部在瀋陽開會,提出很嚴厲的表態,堅決問責未能實現調控目標的地方。各地應切實做好房地產調控工作,系統分析當地房地產市場存在的突出問題和主要風險點,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綜合施策,把地方政府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主體責任落到實處。
現在其實住建部是最慌的,樓市上漲他的責任最大,而現在全國經濟政策轉向寬鬆,最有可能觸發的就是樓市大漲,所以住建部必須嚴防死守。巧合的是,這次住建部開會的時間地點選擇了8月7號的瀋陽,而在8月6號,瀋陽緊急發布通知,要求擴大限購範圍,進一步加強土地供給,打擊中介機構捂盤惜售,炒買炒賣等行為。所以這就有點意思了,以後可能住建部乾脆走出北京,先到調控不力的地方去開會,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很多人都預計,在2018年下半年,調控政策將開始鬆動,邏輯是經濟下行,政府扛不住了,所以再次釋放房地產,但此次調控跟前幾次不一樣之處就在於,調控之初,四處漏風,不斷的升級系統,去補漏洞。原來一調控,樓市基本就被按住了,北上廣深控制住,全國樓市就不漲了,但這次是按下了葫蘆起來瓢,北上廣深率先上漲,之後一線停漲二線省會核心城市接力,接著又是全國調控,但因為棚改貨幣化安置造成了三四線暴漲。
弄得這次樓市的上漲比哪一次破壞力都大,以前只是北上廣深的居民深受其害,現在弄得全國上下都慌。以前人家覺得高房價跟我們沒關係,現在好了,切實地感受到了高房價的危害。特別是以前幾個典型城市,比如重慶,多少年房價都不漲,結果一換領導,房價猛漲。還有長沙,一直都是土地供應的典範,到2016年之前,十幾年都沒怎麼漲,房價還在6000元以內,結果2017年翻了一倍,直奔15000了。這就讓人很難理解,到底是為了什麼,怎麼就需求一下爆發出來了,兩年前6000不買,現在15000搶著買?
你見過超市裡打折的時候不買,漲價了搶著買的嗎?顯然不可能,大爺大媽不傻,那麼什麼東西漲價之後買的才多呢?股市啊!當股價大漲,是不是越漲成交量越大。所以你說房子現在算什麼,顯然已經成了類似於股票的投資品,他根本就不再是消費品。甚至很多所謂的剛需(剛性需求),根本就是因為漲價才是剛需的,兩年前也沒見有這麼多的剛需。
其實日本當年跟中國一模一樣,日本當年無恥的經濟學家也提出了剛性泡沫的提法,說因為日本將超過美國,所以買日本的房子就是買世界的未來,所以日本的房子貴是有道理的。但多年後證明,這是純粹的胡扯,不是當時日本的房子不夠住,而是都被企業和個人拿去投資了,很多做實業的企業,最後乾脆都把做生意的錢,用來購買土地和囤積房子。所以人為製造了囤積居奇。最後必然一地雞毛。
有人說中國的房子是因為土地供應不足,所以造成了稀缺而暴漲,是地方有意為之,這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全是因為此,在前幾年幾個特大城市的土地供給確實不夠,但此次三四線的樓市暴漲,跟土地供給半毛錢關係都沒有了,這些地方土地供給甚至是嚴重過剩的,房價還是漲了,美國和日本的土地都是可以買賣的,也都一樣,反覆在房子上出現危機,所以說白了病根還在金融上,你不斬斷他的金融鏈條,投機炒作就很難停止。那麼投機鏈條是什麼?說白了就是貸款。我們前一陣看到多個城市已經禁止了企業買房,這總算是打到了七寸上,企業也一直就是炒房主力,他們炒房根本不限購,而且把房子裝到公司裡,連公司一起買賣,連交易稅費都省了。相當於政府的調控,都在幫企業低價在買房。
另外還有一部分炒房的,也必須給予遏制,這就是通過房抵貸套錢出來的人,哪有那麼多付的起全款的人,都是抵押了自己的房子,才搞出了全款,應該盡快暫停房抵貸,以及二套以上的購房貸款。這樣房子就徹底沒有流動性。炒房也就能夠很快的偃旗息鼓。但之所以一直沒這麼幹,就是銀行們的牴觸情緒很大,因為他們除了抵押房子,別的風控就不會了。你不讓抵押房子貸款了,他們就沒生意可做了。所以說到根上,房地產泡沫還是銀行給慣出來的。
但其實你想不想改變,最後都得改變,當年造船,鋼貿,煤炭火爆的時候,銀行也是大量抵押這類資產,結果泡沫破滅,銀行一翻兩瞪眼,出現了大量的壞賬,有的鋼貿倉庫同時給了三家銀行,這意思就是說,他漲的時候,你覺得他很安全,但其實已經非常危險,一旦他跌了,你就徹底傻眼了。所以既然這個模式進行不下去,還不如早點想辦法改變。別等到一切都不可收拾才悔不當初。
所以還是強調一下,真想遏制房價上漲,趕緊停掉房抵貸,停掉二套房以上貸款,至於會不會誤傷企業,他要真的困難,沒人攔著你賣房。賣房的多了,房價的預期就會逆轉了。否則都去抵押貸款,誰也不賣,很難做到遏制房價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