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本地生育率持續下降,目前排名全球倒數第三,報告指,生活成本與經濟壓力是主要原因。(圖片來源:Pixabay)
【看中國2018年7月27日訊】(看中國記者鐘靈綜合報導)香港本地生育率持續下降,目前排名全球倒數第三,而女性延遲生育情況普遍、中位數為30歲以上。不過香港人其實普遍嚮往生育2名子女,究竟是甚麼原因,令香港人的生育率越來越低?
香港統計處昨日公佈《香港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報告指出,香港女性首次生育年齡中位數,在過去30年不斷上升,去年中位數為31.6歲,對比1986年的中位數26.6歲延遲5年。此外,平均每位女性生育1.205個孩子,比起1979年的2.1個下降幾乎一半。數字反映30歲以下的女性生育率普遍下降,而孕婦的平均年齡增加。
是甚麼原因令香港生育率低迷?
綜合港媒消息,青協青年創研庫昨日公布一項調查結果,調查在去年6月訪問了520名20至39歲青年,當中66.9%受訪者沒有孩子,但高達71.3%受訪者認為,理想的家庭應該養育2名孩子。調查亦指出,有18.3%受訪者表示,將來不會打算生育。
報告指出,生育2名孩子是眾多香港人的願望,而期望與現實的最大落差,來自經濟及養育壓力因素。在不打算生育的受訪者中,高達71.4%人認為養育子女開支龐大、59.3%認為教養責任大,而因房屋居住問題及教育制度問題不考慮生育的比重,分別有高達54.9%及47.3%。
青協青年創研庫研究員何新滿指出,低生育率將使香港未來勞動人口減少,加上人口老化問題,未來成年人扶養長者的壓力將更大,「不足2名香港成年人要扶養1名長者」。預料對香港社會福利制度及安老系統帶來沉重壓力。
《蘋果日報》報導,在樓價高、物價貴、競爭激烈的香港社會,即使是年僅31歲、月薪逾9.6萬元的立法會議員區諾軒,也表示未來難考慮生育小孩。
區諾軒形容,自己與妻子每天上班10多小時,難以盡父母責任,「倒不如着眼目前,努力工作及照顧家人」。區諾軒指出,不少80後或90後的年輕人,都不把生兒育女放在重要目標,因為社會上動盪不安,自己也難以站穩。
今年33歲、結婚5年的東區區議會議員趙家賢也指出,香港除了長工時外,經濟因素也是主要考慮。他以自己為例,目前與父母同住,而如果要生育小孩,就有置業的需要,但香港樓市高企,置業也非年輕人一時半刻可以達成的。
此外,趙家賢業形容,香港社會競爭太激烈,小孩在成長的每個階段都要忍受重大壓力、比較,自己也沒做好心理準備。
香港許多家庭都是雙職父母,以維持生活開支及供養老人,生育孩子對許多人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圖片來源:Pixabay)
生育率為何重要?如何提升生育率?
「少子化」目前是許多發展地區的問題,由於已開發國家的生育率與死亡率幾乎都低,所以從相對的角度來看,少子化就意謂著高齡人口相對變多,即高齡化,因此這兩個常常是指相同現象的名詞也有人將其合而為一,變成「少子高齡化」,會對會結構、經濟發展等各方面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如果新一代增加的速度遠低於上一代自然死亡的速度,更會造成人口不足,對地區安全與發展帶來嚴重問題。
與台灣、日本、南韓等亞洲發達地區一樣,香港也出現「少子化」現象,而與其他地區不同的是,香港的養育福利政策非常短缺,人們往往年輕時努力工作,但因經濟問題等多重因素對生養子女感到卻步,到足以確立社會與經濟地位時,卻已經錯過生育孩子的最佳年齡。
青協青年創研庫分析指,政府應該從提高港人生育意向入手,包括參考新加坡設立生育津貼,同時研究有薪育兒假,向育有6歲以下子女的家長每年額外安排6天有薪假;此外,組織亦建議政府以考慮延長至14周產假及5天男士侍產假政策,短期內實施推行,並循序漸進延長假期。
教育大學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社會政策講座教授周基利指出,房屋、教育、經濟壓力問題,不但只困擾年輕人,「全香港市民都感受到這些壓力」。周指出,香港託兒服務不足、各項養育開支高昂,雙職家庭也難以兼顧,「如果托兒服務能夠改善,同時,雇主可以推行家庭友善措施,包括家事假期及彈性上班時間等,均可幫助在職父母」。
此外,周基利亦建議,基層家庭不受惠於子女免稅額,因此政府可以考慮設立兒童津貼,不論貧富都可獲福利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