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不需要答案,我走在塞納河畔,需要的是光影流動的那一瞬間。(攝影:彭靜文)
走在巴黎的街頭,走在塞納河畔,我想起了海明威……。在1950年秋天海明威給朋友的信上曾經這麼寫著,「如果你夠幸運,在年輕時待過巴黎,那麼巴黎將永遠跟著你,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
1957年,那時候50多歲的海明威,帶著他第四任妻子,到巴黎麗池(Ritz)飯店住宿,這時一名飯店的行李員,提了兩個箱子,箱內是他自從1927年便存放在旅館的物件,收集的是海明威年輕時在巴黎留下的一堆筆記與隨意寫下的手札,那時候他整個人沉浸在回憶裡,穿梭在時光隧道間。
巴黎像是一席流動的饗宴,美好的回憶永遠跟著你。(攝影:彭靜文)
回到古巴後,接下來的幾年,他便根據裝在箱內30年前的手札與鱗毛片角的記憶文字寫成了【流動的饗宴】(A Moveable Feast),記錄起1921至1926年間他在巴黎的年輕歲月,那段生活很窮卻很快樂的日子。
到左岸咖啡館朝聖,雙叟咖啡館昔日有著許多詩人與文學家在這出沒,包括海明威也曾在這留下「煮字療飢」的寫作身影。(攝影:彭靜文)
在20年代,有相當多的美國文人選擇到巴黎,過著自我放逐的日子。海明威與第一任新婚妻子海德莉(Hadley)在此時也移居巴黎,年輕的海明威只維持短暫新聞特派員的工作,便開始過著在左岸咖啡館「煮字療飢」的寫作日子。
莎士比亞書店代表一種人文精神,維持自1919年以來獨立書店的精神。說出自己作品的優點,並把作品給老闆閱讀,就能在此住宿,是一間超越書店角色的書店。(攝影:彭靜文)
某天,海明威突然發現一間宛如寶庫的「莎士比亞書店」(Shakespeare and Company),書店女主人對他提供許多幫助,他在莎士比亞書店借了許多書,他把書店當作是圖書館,在這裡海明威吸收不少文學養分也創作出許多文學靈感。
彷彿陳述書店悠久歷史的標誌中間,掛著一幅繪有莎士比亞的玻璃畫像。(攝影:彭靜文)
海明威在【流動的饗宴】裡描述,莎士比亞書店是個溫暖、愉快的地方,冬天有個大暖爐,滿桌滿牆的書籍,櫥窗裡的新書,牆上掛滿各個時代偉大作家的照片。莎士比亞書店,它是書店,任何冷門的期刊女主人都會幫你弄來;它是圖書館,供人們盡情借閱;它是出版社,出版全世界沒人敢碰的禁書;它是銀行,窮苦的作家若有急需,可以賒帳借款;它是郵局,流浪的作家以此為通訊地址。這間書店,在那個年代早已超越了書店的角色,它所提供的是一種支持和人情味。
書店旁的小巷發現的塗鴉,貓咪的剪影感覺有點孤寂,紅色的大傘卻給了暖暖的庇護,感覺像是書店的精神。(攝影:彭靜文)
接續:〈巴黎‧莎士比亞書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