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跡《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幸得乾隆誤判,得以躲過「毀容」。(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元朝時期,文人的地位一落千丈。對於宋末士子黃公望來說,讀書做官這條路徹底被封死了。直到中年,他才得到浙西廉訪使的賞識,到其門下當書吏。後來上京到都察院,仍做書吏,經辦田糧雜務。不料,他的上司是個貪官,46歲的黃公望受牽連入獄。出獄後的黃公望心灰意冷,開始四處漂泊,靠賣卜為生。
為了排解苦悶,黃公望加入了全真教,與一位道士相識。兩人一起雲遊山水,探討風水要略;一起漁樵閒話,排遣心中鬱悶之情。
黃公望繪畫多年成鉅作
1347年,黃公望78歲了,當他再次踏足富春江時,不禁逸興思發。這裡的山水,明秀中透著幽趣,清麗中飽含靈氣。更何況,這裡有嚴子陵釣魚台。終生不仕的嚴子陵,無疑是元朝文人的一個精神偶像。同行的師兄感歎富春山水的絕妙,請黃公望將其描畫下來,於是黃公望便在南樓鋪開紙卷,著手作《富春山居圖》。開始時,他並未刻意去畫,只在閒暇時,隨意畫上幾筆。因經常雲遊在外,三四年過去了還沒畫好。後來,他特地將畫卷放進隨身的行李中,只要有空就接著畫,終於在81歲那年完成此畫。
此時,黃公望的畫已經名滿天下,師兄恐別人來巧取豪奪,便要黃公望在卷末寫明是給自己的,明確歸屬。81歲的黃公望興筆題道:畫了三四年不容易啊,希望識者好好保存。隨後將畫給了師兄。四年後,黃公望去世。故事到這裡似乎已經結束,誰想到,這幅畫的命運才剛剛開始……
一百多年過去了,畫卷到了明代畫家沈周的手上。名家與名畫相遇的刹那,火光雷電。沈周仿佛靈魂出竅,呆立畫前。他反覆欣賞,摩掌讚歎,在畫卷上題跋,題了又題,總覺得不合適。於是沈周將畫卷交給一朋友來題跋。誰知朋友的兒子見利忘義,偷偷將畫卷賣掉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沈周仿《富春山居圖》。
董其昌、吳問卿難捨畫作
又過去一百多年,《富春山居圖》多次流轉,到了明末畫家董其昌手裡。火光雷電的刹那再次重演。41歲的董其昌像孩子一般驚呼:「吾師乎,吾師乎,一丘五嶽,都具是矣。」並將此畫視為人間寶物,保存了下來。
董其昌晚年,將《富春山居圖》以高價賣給了宜興收藏家吳之矩。吳之矩臨死前,又將此圖傳給了兒子吳問卿。自從得到《富春山居圖》,吳問卿就一直處於如癡如醉的狀態。飲茶帶著它,吃飯帶著它,睡覺也帶著它,恨不得將它變成身體的一部分。不僅如此,吳問卿還花鉅資為《富春山居圖》造了一個樓,喚作「雲起樓」。樓中藏圖的那間屋子特意臨水而建以防火災。然而,明亡清興,戰事席捲而來,吳問卿無奈加入了逃命人群。驚慌失措的那一刻,他不管家中其他珍寶,冒著生命危險將《富春山居圖》帶了出來。
吳問卿臨死前,實在放不下《富春山居圖》,經過千思萬慮,他作出一個令家人驚訝不已的決定:要此畫為他火殉。吳問卿奄奄一息時,命侄兒取來《富春山居圖》。火點起來了,畫被投入火苗中,吳問卿帶著滿足的笑容死去……說時遲那時快,只見他侄兒以極快的速度撈出了此畫。
經此劫難的《富春山居圖》,起首一段已燒去,中間燒出幾個連珠洞,並斷成一大一小兩段。從此,小段被稱作《剩山圖》;大段保留了原畫主體部分,被稱作《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
真假圖皆收於乾隆之手
到了乾隆時期,《富春山居圖》實在太有名了,雅好書畫的乾隆一直想得到它,便以皇帝之威儀徵召此畫。乾隆十年(1745年),一幅《富春山居圖》被征入宮。乾隆見到後,反覆鑒賞琢磨,認為此畫筆墨蒼古、溪壑天成,的確是黃公望真跡。從此,他對該圖格外珍愛,不僅常在宮中展閱,出外巡遊時也隨身攜帶。
不料,就在乾隆十一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圖》進宮了。天津富商安歧家道中落,將《富春山居圖》等舊藏賣給了清宗室傅恒。傅恒就把它獻給了乾隆。這夜,好奇的乾隆秉燭而觀,細看這一幅《富春山居圖》的筆意、題跋,覺得不凡。又叫內侍拿出去年那幅來對比,研究了半天,他說這幅是假的,但覺得畫得實在太好,就被作為贗品留下了,並命大臣在上面寫了一段他的「御識」。
殊不知,這正是真跡《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由吳洪裕後人之手,經數次轉賣,最終被安歧買到,但這幅畫卻因禍得福,因為畫上除了那段「御識」外,再沒有留下其他「御筆」,而另一幅被乾隆認為是真的《富春山居圖》則在1745年至1794年的五十年間,被乾隆在畫上題跋54次,長長短短印鑒累累,幾無空隙處,整個畫面被破壞殆盡。
這一不朽巨作得以躲過「毀容」一劫,可謂離奇大幸。而那個假卷因為題款為「子明隱君將歸錢唐」,而被後人稱為《富春山居圖》子明卷。
《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在清宮裡靜靜安放一百八十七年後,到了1933年。這一年,日軍攻佔了山海關,北京岌岌可危。故宮博物院決定將館藏精品轉移,以避戰火。此後的十五年中,《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子明卷與近百萬件故宮文物一起,歷盡艱辛坎坷,由北京經南京輾轉運抵四川、貴州,至抗戰結束後,陸續運回南京,又於1948年底,被運至台灣。至此,《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塵埃落定。
而被吳家後人重新裝裱後的《富春山居圖》的另一小段《剩山圖》,後來被清初一位大收藏家購得。此後輾轉於各藏家之手,戰火硝煙中,長期湮沒無聞。再次面世,已是1938年。
《富春山居圖》無用卷。(以上圖片來源皆為維基百科)
吳湖帆讓珍寶重現
1938年秋,畫家吳湖帆臥病於上海家中。一天,汲古閣老闆前來看望他,隨身帶了剛購買到的一張破舊的《剩山圖》請他鑒賞。吳湖帆這一看不得了,只見畫面雄放秀逸,山巒蒼茫,神韻非凡。畫上無款,僅書「山居圖卷」四個字。吳湖帆捧畫欣賞良久,斷定這就是傳世名作《富春山居圖》的前一部分,不由得脫口而出:「亂世出奇跡,真沒想到三百年後又能見到『大癡道人』(黃公望)的火中之寶。」幾番交涉,吳湖帆從老闆手裡將這個殘卷買了下來。
後來吳湖帆發現,這幅只是殘卷中的殘卷,題跋也沒有了。之後便由老闆向原賣主尋索,終於在廢紙簍中找到,恢復了原貌。自此,《剩山圖》歸入吳湖帆的「梅景書屋」,他自稱「大癡富春山圖一角人家」。
浙江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1949年後,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在浙江博物館供職。當他得知《剩山圖》在吳湖帆手上後,數次去和吳湖帆商洽,想將此圖收歸浙博。吳湖帆好不容易得到如此寶物,堅決不轉讓。之後,沙孟海又請當時的一流畫家從中周旋,吳湖帆終於同意割愛。1956年,《剩山圖》落戶浙江博物館,成為該館「鎮館之寶」之一。
一幅《富春山居圖》,不但繪盡了富春山一帶的山水,還一路承載著悠長的人世風景。六百多年過去了,山水依舊,而人世盤桓迴旋。誰不希望有朝一日,兩段畫能拼合展出,讓世人一飽眼福,一了心願?
責任編輯:輕描淡寫 来源:歷史邊緣的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