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奶粉事件十週年 中國乳業發展退步幾十年(圖)

發表:2018-07-02 08:2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變化還是有的,而且來的比預想中要快得多。早在2010年4月,由「七十多位不同領域的專家,11個部委機構」聯合起草的中國乳業新國標就粉墨登場了,它所帶來的變化是天翻地覆的,倒退幾十年還是綽綽有餘的。
中國乳業新的國家標準倒退幾十年綽綽有餘。(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8年7月2日訊】『編註:此文是在中國網路上流傳的一篇討論文章,篇幅有限評論區的跟貼就不一一例出來了。』今年是2018年,距離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已經過去整整十年了。十年時間,足夠讓一個少年成長為青年,也足夠讓一個中年人步入老年。那麼這十年間,中國乳業都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變化還是有的,而且來的比預想中要快得多。早在2010年4月,由「七十多位不同領域的專家,11個部委機構」聯合起草的中國乳業新國標就粉墨登場了,它所帶來的變化是天翻地覆的,倒退幾十年還是綽綽有餘的。

究竟都改了啥呢?

單純從數值上看,新國標甚至連25年前都不如了,乳蛋白含量從1986年的2.95%,降到了2.8%,菌落總數則從2003年的每毫升50萬下調至200萬,均為歷史新低。在丹麥,在紐西蘭,在幾乎所有的乳業大國,生乳蛋白質含量標準都至少在3.0以上,而菌落總數,美國、歐盟是不超過10萬,丹麥是3萬,更是嚴至中國的數十分之一。

這是全球最差的牛奶標準,一項令人尷尬的世界之最。

那麼為什麼要推翻1986年以來實施的舊標準,制定了這麼一個低到令人髮指的新國標呢?衛生部修改牛奶標準的專家組成員內蒙古奶協秘書長那達木德是這麼解釋的,他認為中國奶業的現狀要取決於國情。「我們國家72%牛奶都是散戶飼養。北方絕大部分地區生產的牛奶,蛋白質含量達不到當初的2.95。這樣會出現什麼問題?乳品企業按照2.95國標來執行的話,這樣的牛奶都要倒掉!」同樣,牛奶中的細菌總數上調,也是考慮到農民散養奶牛的環境現狀:「養殖環境比較差,奶牛乳房炎的發病率也高。在這樣情況下,定格200萬,就能保證奶農生產合格的奶。」

遼寧奶協秘書長更是斬釘截鐵的說,他們發現40%的奶戶原奶質量不能穩定在2.95%之上。農業部官員亦表示,「沒有哪個企業敢說它沒有收過2.95%以下的牛奶。」

理由充分,無法辯駁。還好,部分奶企和地方奶協還是要臉的。於是在2016年4月,中國奶業發生了一件堪比清末東南互保的大事。

2016年4月21日,中國農墾乳業聯盟2016年主席聯席會暨農墾乳業發展峰會在哈爾濱召開,光明乳業、三元食品、完達山乳業等聯盟17家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到場出席,並推出了《中國農墾生鮮乳生產和質量標準》。

與現行國標相比,這個中國奶業的東南互保中有兩個主要亮點:

首先,將菌落總數從每毫升200萬以下(生鮮乳國標)調整到了每毫升10萬以下,與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歐盟和美國的標準一致。同時,將中國現行標準中沒有的、反映奶牛乳房健康水平的體細胞數首次納入到了《中國農墾生鮮乳生產和質量標準》中,並且也是按照國際最高標準——歐盟的標準來制定的,即每毫升40萬個以下,該標準要高於美國每毫升75萬個以下的國家標準。其次,將乳蛋白率提高到3.0%,這個指標已經達到了國際生鮮乳的優質標準,比2010國家生乳標準的2.8%提高了0.2個百分點。

這是件轟動中國奶業的大事,說明地方奶業的有識之士終於意識到臉皮的重要性開始用實際行動倒逼中央了。有了好奶源才能生產出好的奶製品,這對重鑄中國乳業消費信心將會起到很大幫助。然後呢?

就沒有然後了。兩年過去了,任風雨來襲我自巋然不動。那部辣眼睛的中國乳業國標,依舊大大咧咧地擺在台面上。而目前遵循《中國農墾生鮮乳生產和質量標準》生產的國產生鮮乳,只佔全國原料奶總產量的10%左右。

更新:

評論區有些科盲的發言真是辣眼睛!真是無知者無畏!還在那兒瞎扯什麼2.8%和3.0%乳蛋白率差別不大,為國內乳企開脫!現在就告訴你,為什麼國標中的2.8%乳蛋白率是跌破底線般的大踏步後退。

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AIPL)的一項統計分析,單就遺傳育種角度而言,世界上分布最廣的奶牛品種荷斯坦(黑白花)奶牛的乳蛋白率是3.06%,也就是說如果營養和管理跟得上,荷斯坦牛的乳蛋白率至少可以達到這個水平。這也就是全世界主要國家把乳蛋白國標制定為約3.0%的主要科學依據。

而實際生產中的乳蛋白率基本都會高於這個標準,是因為荷斯坦奶牛奶中的乳蛋白率是所有奶牛品種中最低的,其他品種的平均乳蛋白率,如愛爾夏牛(紅白花)是3.18%,而娟珊牛更是高達3.59%。而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不同品種奶牛混養是規模化奶牛場常採用的生產方式。所以,乳蛋白率達標3.0%對於普通歐美牛場毫無壓力。而國內的三元、光明下屬牛場也是荷斯坦牛/娟珊牛混養,這也是他們敢帶頭調高行業生產標準的信心之所在。

而乳蛋白率還有個有趣的地方,就是受遺傳因素影響較大,而管理和營養的影響有限。遺傳因素對於乳蛋白率的影響權重約佔55%,但國內規模化牛場所使用的凍精、甚至胚胎主要進口自國外優質種畜,都是一樣的爹媽遺傳基因也不會差到哪去。所以遺傳因素不能解釋為什麼國內奶牛乳蛋白率如此之低。

如果不是種不好,那麼問題是不是出在營養上呢?有可能,但營養不能解釋一切。因為就算是極端(極好或極差)的營養條件下,乳蛋白率的變化範圍也就是在0.2%左右。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創記錄的2.8%也就是比國際主流標準低了0.2%而已。所以不能說中國大多數奶牛都處於極度飢餓極度極度缺乏蛋白質攝入狀態(用腳趾頭想都不可能),真凶另有其人。

那就是管理,而且結合新國標中菌落總數從每毫升50萬下調至200萬還有新國標中刻意忽略的體細胞數標準,我們就可以解釋為什麼乳蛋白率上不去了。生乳標準中設置菌落總數指標主要是為了反映奶牛健康狀況、牧場衛生狀況和冷鏈運輸質量控制情況。

生產運輸越規範,菌落數越低,美國標準中每毫升菌落數超過35萬奶企就必須拒收並銷毀超標原料奶。牛奶中細菌含量高了,首先需要更苛刻的條件才能殺死更多的細菌,比如提高殺菌溫度和延長殺菌時間,但這會破壞牛奶中的營養成分。

其次,儲藏、運輸中部分細菌會產生次級代謝產物,而這些產物中很多是有毒的,這種毒素比細菌更耐熱,在牛奶加工中,即使高溫殺菌也不能完全令其失去生物學活性。

第三,菌落總數多會產生酶,酶能分解乳蛋白和乳脂,造成牛奶口感下降,並破壞營養價值。比如,出現苦味、沉澱物等。而且別忘了體細胞數反應的乳腺炎問題,患乳腺炎的奶牛所產的牛奶中體細胞數會急劇升高,而乳蛋白和乳脂含量嚴重下降。新國標中壓根就沒有體細胞數這項要求,這簡直太可怕了。

綜上所述,導致新國標如此喪心病狂調低乳蛋白率和菌落總數標準的根本原因,在於國內該產業極度落後的管理和營養條件,國內的奶牛雖然基因不錯,但平時吃得不好,居住條件也不衛生,抵抗力差,健康狀況得不到保證,擠出的牛奶在儲藏運輸過程中又被細菌污染,最後到達消費者手中時的品質可想而知!這麼低的蛋白質,那麼多的細菌,消費者花錢卻得不到應有的營養回報,還損害健康。所以說喝這種品質的國產牛奶,還不如喝白開水!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辛荷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