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婦女首飾之中,還有一種髮釵的飾物。髮釵和作用與髮簪一樣,都用來插髮。(繪圖:志清/看中國)
現代女子與古代女子相比之下,似乎顯得較為粗魯與開放。試想,古代女子髮戴簪,款款小步行來,姿態豈不優雅?現在就為各位介紹古代女子的髮簪、妝粉與化妝步驟。
髮簪輕搖
古代婦女將頭髮挽成髻鬟,還要以簪釵貫連固定,以免髻鬟鬆散墜落。
簪的本名叫「笄」。女子插笄,標誌成年,需要舉行儀式,稱為「笄禮」。
古代髮笄形式繁多,僅從質料看,就有石笄、竹笄、蚌笄、玉笄、骨笄、銅笄和金笄等多種。
歷代遺留下來的髮簪樣式十分豐富,其變化主要集中在簪首。常見的有:
1、圓頂形:簪身為圓柱體,頂端作球體或半球體,少數刻有旋紋。
2、花頂形:簪身與上相類,惟於頂端鏤鑿梅、蓮、菊、桃等花紋。
3、耳挖形:以金屬或玉製成,簪身略扁,上端寬闊,至頸部明顯收束,並朝正面彎轉,形成耳挖,使一物具兩種功用。
4、如意形:簪身作圓形或扁形,簪首朝前彎轉,呈如意頭狀。
5、動物形:簪首飾以飛禽走獸,常見的有龍鳳、麒麟、燕雀及遊魚等。
在古代婦女首飾之中,還有一種髮釵的飾物。髮釵和作用與髮簪一樣,都用來插髮,但髮簪作成一股,髮釵則作成雙股。
對鏡貼花黃
不論是大家閨秀還是市井村姑,都樂於用脂粉來修飾面容。(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塗脂抹粉,是古代婦女常用的妝飾手飾,因為脂粉可變媸為妍,所以深受婦女的喜愛,不論是大家閨秀還是市井村姑,都樂於用它來修飾面容。
古代的妝粉,有兩種成份:
一種是以米粒研碎後加入香料而成,故粉字從「米」,從「分」。
另一種是糊狀的面脂,俗稱「胡粉」。因為它是化鉛而成,也稱「鉛粉」。
除米粉、鉛粉外,婦女的妝粉也有用其它物質製作的:
宋代,有以益母草、石膏粉製成的「玉女桃花粉」;
明代,有以紫茉莉花籽製成的「珍珠粉」;
清代,有用滑石及其它細軟的礦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
粉的顏色也從原來的白色增至多種顏色,並摻入了各種名貴的香料,使之更具迷人魅力。
和妝粉配套的化妝品,是胭脂。胭脂亦作「焉支」、「燕支」,它是一種紅色的顏料,也是婦女妝面的主要用品。
唐代以後,儘管婦女的妝飾習俗有很多變化,但塗抹紅妝始終未被揚棄。
從大量的文獻記載及形象資料來看,古代婦女化妝,往往是脂粉並用的,單以胭脂妝面的現象比較少見。具體的做法可分三種:
一、在化妝前,先將胭脂與鉛粉調合,變成檀紅--即粉紅色,然後直接塗抹於面頰。
二、先抹白粉,再塗胭脂。胭脂的位置往往集中在兩腮,所以雙頰多呈紅色,而額頭及下頜部分則露出白粉的本色,使整個臉面的色彩富於變化。
三、先在面部塗抹一層胭脂,然後用白粉輕輕罩之,稱為「飛霞妝」。這種妝式較適合於老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