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6日,連雲港內停放的中國上海(SAIC Motor Corp)製造的汽車等待出口至美國(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6月12日訊】(看中國記者憶文綜合報導)從表面看,中美貿易衝突起因是中美貿易不平衡、竊取知識產權等問題,其實,貿易衝突還隱含著更深層次的原因,包括:經濟、政治、制度上的6個深層次原因:
以環境為代價促經濟
中國以環境為代價,阻斷了子孫後代的生存之路,但卻換取了GDP的迅速增長,2010年已經超過日本居第二位,僅次於美國。中國水利部2016年1月《地下水動態月報》顯示,全國地下水普遍「水質較差」,80.2%不能飲用。由於環境污染,中國大陸每年新發癌症病人數約350萬例,死亡約250萬人,癌症村逐年增長,甚至出現癌症縣。根據中國官方《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公布的數字,中國每天有8550個新發癌症病人,平均每6分鐘有一人被確診為癌症。高速增長的GDP光鮮亮眼,但背後隱藏著環境污染、工人勞保、童工、醫療保險、社會福利等諸多問題。
國家資本與企業競爭
《金融時報》報導,美國發布《中國非市場經濟地位(2017)》,指責北京主導體制,實現包括技術升級在內的目標。總理李克強2015年提出「中國製造2025」的「戰略計畫」,要在2025年令中國變「製造強國」;要在2035年超過德國、日本;要令中國產品「質量為先」。而「中國製造2025」的要害在於北京在動用整個國家的資本開展對美國個別企業的競爭。
偷技術偷得驚天動地
美國憂慮中國科技產業的發展政策,對美國知識產權造成損失。2018年3月,一套叫做《厲害了我的國》的民族主義宣傳片登場,內容除了吹噓中國的強大,還包括一些如何偷取別國技術,把技術改頭換面變成自己的「山寨」技巧,偷技術偷得驚天動地。在美國開始制裁中興後,這部宣傳片在上映一個半月後,突然被禁。它也成為中國自證偷取別國技術的證據。
據CNBC今年4月25日報導,總部在加州的護目鏡生產公司保爾森(Paulson Manufacturing),主要生產工廠工人、消防員配戴的護眼鏡和防護罩。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保爾森(Roy Paulson)說,在一次中國舉辦的貿易展上,他第一次見到自己的公司被別人複製。「他們甚至使用我們的公司名,而且複製了我們網站上可以看到的所有產品,並將其作為保爾森公司的產品在中國銷售。」保爾森認為這是盜竊行為,令該公司付出了昂貴的代價。
世貿承諾幾未兌現
從中國2001年11月加入世貿組織到如今,近17年過去了。然而,中國入世時的種種承諾,真正兌現的少之又少,這也是美國對中國發起貿易戰的主要原因。
這些加入世貿組織時的承諾幾未為兌現:不以技術轉讓作為市場准入門檻、加入政府採購協議(GPA)、國企(SOE)基於商業考慮進行採購、國企市場份額逐步減少、外資銀行享受國民待遇、向國外生產商開放通信市場、國外電影國內發行自由化、出口補貼顯著減少、侵犯知識產權行為顯著減少、遵守「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並不再操縱技術標準、向華盛頓共識所定義的目標發展等等。
美國貧富分化加劇
全球化一方面使得資本家能夠使用更為便宜的中國人而賺足了錢,另一方面大量的美國工人因此而失去工作。造成美國貧富差距加大,藍領階層日漸貧窮,中產階級正在消失,社會階層的矛盾持續發酵,使得推動美國經濟的消費後繼無力。因此美國政府內部期望通過對外貿易政策的調整,達到改變收入分配機制的作用,讓國民安居樂業。
川普(特朗普)執政
川普當選總統執政以來,鷹派受到重用。美國政府中的溫和派相繼離職,包括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加里.科恩(Gary Cohn)的辭職,前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被解職。川普政府希望中國發生結構性改革,而不是滿足於以往北京使用的拋出幾個大訂單的暫時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