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報導稱,中國企業民間融資成本飆升到20%以上。(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6月8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中國官媒報導稱,銀行信貸收緊,企業各個融資渠道都面臨價格上漲,尤其民間融資成本飆升到20%以上。7日,有專家撰文直言經濟出現了大問題。此前也有分析指,融資成本高疊加高稅負,中國的企業在掙扎求生。
自從中國提出去槓桿,銀行業的一些管理新規出臺,金融機構對信貸方面進行結構性調整。即使廣義貨幣供應量(M2)已經超過170萬億元人民幣,金融系統內仍然「錢緊」。在這個大背景下,銀行業趨於謹慎,收緊信貸發放的額度和延長發放時間,一些企業的借貸需求增加,卻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成本。
據中國官媒《新華社》6日報導,目前企業的非金融機構融資成本已經超過20%。而一些小微企業更是面臨無錢可借的境地。於是,企業家們採用一錢多用、額度滾動、小額借款多家拼湊等方法渡過資金難關。
報導稱,就職於保理公司的人士擔憂地表示,一些地方大型企業也潛藏著巨大的流動性風險,依據是這些企業的負債情況大同小異,而局部違約風險正在加速暴露。「出來借錢的太多了」;「其實也不知道今年下半年會不會有好轉,但是幾乎全市場都有共識——現在能借出來的錢,都先借出來。」
一些金融掮客的生意更簡單,通過不同渠道獲得的資金,給企業發放信用貸款。表面上貸款年化利息不過10%,但加上中介費等多個名目的費用後,企業實際融資成本也超過20%。「企業也不管錢多錢少,能借的都借了再說。」
中國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此前撰文認為,如果各方面政策疊加,經濟增速則可能由於信貸萎縮而下降,由於金融體系的脆弱性,這可能引發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風險暴露。因此應避免過快壓縮信貸和投資可能引發的對經濟增長的損害,引發「債務-通縮」風險。
6月7日,中國經濟金融專家余豐慧撰文直言,企業民間融資成本飆升是大問題,這是最令人擔心的後果。如果金融整頓,貨幣收緊,去槓桿,導致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重新出現,並且愈加嚴重的話,那麼就應該立即反思整頓目標與政策措施了。
文章寫道:整頓金融秩序與亂象靶子對準的是資金資本在金融領域或者平臺通道裡打轉轉,金融機構通過資金空轉相互牟利,就是不往實體企業與實體經濟流去。整頓金融秩序與亂象是有利於解決實體經濟實體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而現在,出現了相反的問題就應該引起足夠重視了。
此前,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李煒光教授曾經發布報告,認為中國宏觀稅負和政府消費佔GDP的比重的增加,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經濟的下滑。報告中還提到,中國企業的實際稅費負擔率接近40%的水平,40%稅負可以令企業倒閉。因為中國大部分企業的利潤率都不到10%,40%或30%的稅費負擔足以導致大多數加工型企業處於困境之中,甚至虧損倒閉。
綜合來看,企業的融資成本超過20%,稅費負擔率接近40%的水平,而大部分企業的利潤率都不到10%,可以看出,中國的企業在掙扎求生。
並且有專家表示,相比稅收而言中國企業負擔最重的是費。去年的野三坡中國經濟論壇上,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白重恩解析中國企業稅負時說,「其實我們說稅負,應該說稅費負擔,因為在我們國家叫‘費’的一些東西,在其他國家也叫‘稅’。比如說我們的社保繳費,在美國它就是一個稅」;「如果我們把這兩個放在一起看的話,我們企業的稅費負擔確實是比較重的。」
經濟學家的分析也得到了曹德旺、宗慶後等企業家的贊同。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直言:「中國稅收全世界最高」,他還表示在美國辦工廠利潤比中國高;宗慶後也直言不諱稱,「營改增說降低稅收,我看一點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