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精闢分析中國人的「飢餓性格」(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8年5月6日訊】(看中國記者黎紫曦綜合報導)近年,中國人被冠上「自我中心、貪小便宜、愛錢、愛敲詐、愛鑽法律漏洞、言行不一、講話大聲」等負面形象。英國媒體針對這一現象進行深度分析,並形容這些負面形像已融入中國人血液中,讓性格出現畸形突變。
近日,英國《金融時報》刊登一篇名為〈中國人的飢餓性格〉的文章,文章指出,這種亂象的根源,來自中國大陸近代的土地改革、公私合營、「文化大革命」,到薄熙來時代的大規模迫害民營企業家、公開掠奪民營資產,再到紅色國有控股運動,都在助長民眾的暴民心理。
再加上長期的社會動蕩,飢餓的陰影揮之不去,在人們心裡烙下了極深的印記,並潛移默化改變著其行為方式。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社會,正在全方位塑造族群在全球的負面形象。
文章指出,所謂「飢餓性格」,主要表現在拼命想「佔有」,如果不能夠佔有,就會大肆破壞。對個體而言,呈現出狂躁、貪婪、吝嗇、自卑、怯懦、殘暴等心理特徵。
文中以一家中國企業的員工餐廳為例。公司向員工提供自助午餐,有些員工一開始只拿自己的份量,但逐漸地,從拘謹變成極度貪婪,越拿越多。他們起初還故作害羞躲閃狀,後來開始公然掠食,覺得自己就該多吃多佔。
除飲食貪婪,上廁所也是這副情景。員工每次去洗手間,就會使用長達2米的衛生紙,這讓清潔阿姨時常感嘆,「他們怎麼不知道愛惜東西!」
員工使用長達2米的衛生紙(網路圖片)
針對這種現象,文中解釋為「能吃到自己嘴裡的,絕不留給別人;拿不回家的,就肆意浪費、揮霍。」
在中國公司都會接連出現類似情況,更不用說陌生的公共場所。文中指出,中國人不論是吃自助餐,還是使用「共享單車」,都可以看到無恥與貪婪的醜態。原本人人有份的東西,最後都無法落實。最主要原因在於,他們覺得這些是公司付錢,不是自掏腰包;而對管理者而言,只要維持表明上的和諧秩序,他們不在乎事實上的侵吞與剝奪。
文中形容,這種「飢餓性格」已經融入中國人的血液中,更讓性格出現畸形突變,破壞每一個人的生存氛圍。
不少國外網友看後感慨說,他們時常見到中國人在國外搶買東西的新聞。包括:日本福袋、歐洲及日澳奶粉或尿布,還有西班牙的伊比利火腿。不可思議的是,一些中國人搶買國外產品的目的,不是自己使用,而是轉賣圖利,因此引來當地人反感。
近幾年中國遊客在國外不文明行為屢屢見諸報端。(網路圖片)
而大陸網友看後不禁自問,中國人甚麼時候變成了這樣?
旅美中國作家、政論家陳破空曾直言,今日中國人的形象與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相距遙遠,其主因是共產黨體製造成。他認為,當今大陸人是共產黨體制下的犧牲品。
網絡作家鴻明也曾撰文稱,「當純正的中國禮教被稱為『封建禮教』而痛加打擊的時候,被毀掉的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和社會根基,」「共產惡黨改變了中國人的善惡標準;當人對整潔的喜愛被當作『資產階級思想』被『滾一身泥巴』的無產階級『乾淨』所取代的時候,中國人失去了美醜的標準。」
他說,「我常常為此感到心中痛楚。中華民族幾千年來都被稱作『禮儀之邦』,是周圍各民族的典範,自古以來,多少民族專門到中國來學禮。今日日本、韓國人的禮節為人所稱道,卻很少人想到,其實這都是傳自中國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