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芯」瓶裝舊酒,降准無新意。(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4月24日訊】先說降准。上週中國央行宣布了降准,市場大感意外。當然,降准的意義當然不是滴灌救市資本市場,而是有經濟基本面多方面考慮。
上任央行行長曾經對媒體公開表態:存款準備金調整的主要意義,就是用來對沖外匯佔款。什麼意思呢?海外的貿易順差或熱錢,結匯之後,會存在商業銀行的賬戶中,商業銀行通過貸款,就把這部分資金滲透到了真實世界的經濟運行中,這麼一來,錢太多自然引發通脹。
因此,外來資金多了,商業銀行就往央行多交一點準備金,外來資金少了,商業銀行就往央行少交錢,成為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
而如今,WTO的時代已結束,博鰲論壇上,中國領導人也表態:中國不會主動追求貿易順差,因此,外來資本淨流入中國的時代已結束。在這種背景下,降低存款準備金,絕對不應該覺得是意外,而應該意識到,這可能會是常態。
中國現在17%的存款準備金率,在全球幾乎是最高水平,降1%之後,依然還是很高水平,未來,依然有調降的空間和可能性,這對商業銀行是件好事。
為何對商業銀行是好事呢?一方面,釋放出來的準備金,商業銀行可以用來更多的進行貸款;另一方面,商業銀行現在和央行之間的交易,長期是一個「負利率」狀態:準備金是存在央行的錢,只享受1.5%左右極低的準備金利率,而問央行借錢,也就是大家俗稱的麻辣粉操作(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高達3.3%以上。
這樣以來,準備金率越高,商業銀行虧的越多,準備金調的越低,顯然越對商業銀行越有利。那麼既然是個好事,為何一週下來,資本市場整體情緒依然極度低迷呢?
這是因為市場解讀下來,降准並不是一個貨幣寬鬆的信號。央行使用的是「加息+降准」的組合操作,意在告訴大家,全面的貨幣寬鬆是不可能的,現階段經濟工作的重點,是去槓桿,目標不改,初心不變。
第二個關鍵詞是老酒。上次被媒體曝光質疑的是一家眼藥水公司,它的銷售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重高達43%以上,於是大家都很擔心,如果錢都用來打廣告,那麼對於一個技術立身的行業,還能剩下多少錢做研發,你的效果還是否可信?
而這次鴻茅藥酒更誇張,銷售費用比全年營業收入還要多好幾倍,這錢哪裡來的?很顯然是加了槓桿在打廣告,從投資和商業經營的角度,這種模式本身顯然就有巨大問題。
經受了這些案例的教育,現在大家都有點風聲鶴唳,只要聽到銷售費用這四個字,感覺就出現內心陰影。其實準確來講,問題企業確實應該被加強監管,但是銷售費用這四個字不應該被妖魔化。
它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樣,一定是惡俗的廣告,銷售費用是一家消費類公司的重要開支,而且必不可少。
道理很簡單,很多公司善於做產品,但是它沒有自己的銷售網路。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進入不同的省份,公司是非常依賴地方上的經銷商網路體系。是經銷商幫助企業,真正把產品分發出去,把生意做大的。
因此,經銷商在商業價值中的作用必不可少,經銷商創造了價值,也應該得到那塊蛋糕。而這其中,經銷商網路的運營成本、倉儲運輸、人員工資,都計入到了銷售費用中,它完全不是惡俗的廣告。
但是也有些公司,它的錢全部用來打廣告,那你就要當心了。
因此,我們在判斷一家公司的時候,就有了一個很簡單的辦法,首先,這家公司的銷售費用佔比,是不是異乎尋常的高,甚至遠高於了行業平均水平?
其次,廣告費用在銷售費用中又佔了多大比重?有些公司,廣告費用佔到銷售費用的80%以上,而銷售費用又佔據營業收入半壁江山,甚至比營收還多,那無論作為消費者還是投資者,都完全有理由擦亮雙眼,提高警覺了。
最後一個關鍵詞,晶元。它提醒了我們踏踏實實的底層技術創新是多麼的重要,產業政策扶持,我們的自主晶元問世,是早晚的事情,沒必要太焦慮。
從投資的角度,我們只談一點,產業政策扶持,會讓這個產業的週期提前,加劇行業內部競爭,同時企業們會大幅加大資本支出力度,現階段的現金流會很難看。
因此,從投資的角度,完全不用考慮開花結果,現在就是踏踏實實埋頭種樹的時候。只要你願意把每天都當成春天來播種,那麼秋天的收穫,永遠不會離你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