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位曠世英雄,他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讚他:「戰必勝,攻必取」;楚漢時期,人們評價他「功高無二,略不世出」;後人奉他為「兵仙」、「神帥」,他就是韓信,歷史上他留下的故事個個經典,今天僅舉16個與他有關的成語故事。
1、胯下之辱
韓信,漢初軍事家。淮陰(今屬江蘇)人。年少時父母雙亡,家道貧寒,卻刻苦讀書,熟演兵法,懷安邦定國之抱負。苦於生計無著,有時也到淮水邊上釣魚換錢,屢屢遭到周圍人的歧視和冷遇。
一天,有一個市井無賴對韓信說:「你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喜歡帶刀配劍,其時你膽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話,你敢用你的配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
韓信素有大志,那時殺人也要報官償命,能夠隨便殺人嗎?韓信心無所動,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從那個無賴的褲襠下鑽了過去。史書上稱此事為「胯下之辱」。
韓信素有大志,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從那個無賴的褲襠下鑽了過去。
2、一飯千金
韓信少年時,由於家境貧寒,一日三餐都很難維持,只得到處投靠親友,成為不受歡迎的人物。有一次他在一位當亭長的好朋友家裡做客,由於食量太大,亭長的妻子對他冷言冷語,並且故意把飯食提前收走。
韓信忍住飢餓,到河邊釣魚,卻釣不到,便向河邊的洗衣婦討飯,其中有位老婦人,經常給他飯吃,並且鼓勵他說:「大丈夫應當立志,不能成天依賴別人,好好努力吧!」韓信倍受鼓勵。
後來,韓信衣錦榮歸,沒有忘記當年給他飯吃的洗衣老婦,特別派人送千金給她,以表示感謝。
3、蕭何月下追韓信
韓信後來投效了漢王劉邦,但劉邦卻不覺得韓信有何過人之處,不予重用。爾後,蕭何發現韓信真的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軍事將才,便又多次向劉邦說起韓信,希望劉邦重用韓信,但是劉邦仍沒有理會。
韓信心想這裡恐怕不是舒展我抱負、一展長才的地方,便起身要回故鄉淮陰去了。一天夜晚,韓信騎馬逃出漢營,蕭何得知此事後,並沒有馬上跟劉邦報備,就趕忙騎馬連夜去追韓信。終於在一條河邊追到韓信,經過蕭何的一番慰留,韓信最後還是跟蕭何返回了漢營。這就是有名的「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
蕭何得知此事後,並沒有馬上跟劉邦報備,就趕忙騎馬連夜去追韓信。
4、登壇拜將
蕭何追韓信時,有人向劉邦報告:「丞相蕭何也逃跑了。」劉邦大怒,如失左右手。
過了幾日,蕭何前來拜見,劉邦且怒且喜,當面責罵蕭何說:「你也逃跑,為何?」蕭何連忙解釋:「我不敢逃跑,是追趕逃跑的人去了。」劉邦追問:「你所追的是誰?」蕭何回答:「是韓信。」劉邦聽後再次大罵:「諸將逃跑者已經有幾十人了,公無所追趕;卻單單去追趕沒有聲望的韓信,其中必定有詐。」
蕭何回答:「諸將易得。至如韓信,稱得上國士無雙。如果大王甘心長期稱王於漢中,可以不重用韓信;如果大王還有意爭奪天下,除了韓信之外,沒有其他人可以替大王籌策分憂。就看大王如何決策了!」劉邦聽蕭何如此推重韓信,急忙解釋:「我當然要圖謀東進爭奪天下,安能鬱鬱久居此地?」蕭何說:「大王既已決策必定東進,如果真能重用韓信,韓信就可以留下來;不能重用他,韓信終究還會逃走。」劉邦爽快地送了一個順水人情:「我看在您的面子上,任命韓信為將軍好了。」
蕭何說:「即便是任命他為將軍,韓信仍然不肯留下來。」劉邦說:「那麼只好任命他為統領全軍的大將了。」蕭何應聲祝賀:「大王如此決策,實為大幸!」於是,劉邦準備宣召韓信加以任命。蕭何提醒他:「大王素來待人傲慢無禮,現在封拜大將如同呼喚小兒一般隨便,大王這般不尊重人才的態度,正是韓信之所以逃走的原因。大王真心要封拜韓信為大將,一定要鄭重其事地選擇良日,行齋戒之禮,筑設壇場,一切按照古代任命大將的禮儀程式行事,才真正可以。」
漢王即將封拜大將的消息傳出,諸將皆喜。在眾將的注目之中,拜將臺如期竣工,拜將儀式隆重舉行。當著劉邦把大將的印綬鄭重交付給韓信的時候,漢軍將領均大感意外!司馬遷行文至此,使用了一句傳神之語:「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眾將的注目之中,拜將臺如期竣工,拜將儀式隆重舉行。(以上皆爲網絡圖片)
5、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漢高帝元年八月,韓信認為時機已到,便率軍東征,發起了還定三秦之役。關中和漢中被高大險峻的秦嶺山脈所隔斷,兩地之間只有幾條山間孔道相通也就是在山崖險處鑿孔架橋連閣而成,名為閣道,也叫棧道。
每條長達數百里,十分險狹,行軍不便,運輸更是困難。其中褒斜谷棧道和陳倉道是最主要的兩條。褒斜道在劉邦入漢中之後就燒掉了,長達六百多里的棧道,修起來非一日之功可成。因此可用的只有陳倉道,但道口有章邯的重兵把守,要想在這裡突圍決非易事。
這些都難不倒韓信。他派樊噲、周勃率兵大張聲勢地修理被燒燬的褒斜道,擺出要從這出兵的架勢,章邯聞訊立即在道口派重兵防禦。此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佔住關口,就可高枕無憂。
韓信見章邯中計,便調兵遣將,西出勉縣轉折北上,沿故道進軍陳倉。故道又稱陳倉道,陳倉是當時屯積官糧之地,屬軍事重鎮。漢軍先入陳倉,等於繞到了三秦王軍隊的後面。章邯的大部分兵力都被調往咸陽,陳倉兵力空虛。漢軍不費吹灰之力便輕取了陳倉。
章邯聞訊,急忙率軍趕來與韓信激戰。漢軍積憤已久,加上初戰告捷,自然士氣高昂,如猛虎下山。章邯倉促應戰,軍心不穩。兩軍對陣之時,樊噲、周勃也前來與韓信會師,三面夾攻。章邯兵敗自殺。司馬欣、董翳也先後投降。還定三秦,僅用了四個月時間。從此,關中成了劉邦打敗項羽、統一天下的基地。
歷史上把韓信帶領漢軍從漢中進入關中的整個戰略過程概括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這是韓信第一次亮相之作。韓信首創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戰術一直深為後代兵家所重,也被收入了《三十六計》之中。
6、戰無不勝
這是劉邦建立漢朝後對韓信的評價,指的是打仗沒有不取得勝利的。形容力量十分強大,百戰百勝。
7、國士無雙
「國士無雙」是指一個人的才智極為高超,而且在這一國之內無人能出其右。《史記》淮陰侯傳記載:「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淮陰侯就是漢朝劉邦的大將軍韓信。蕭何在向劉邦推薦韓信時,說他是「國士無雙」,就是指一國獨一無二的人才。
8、推陳出新
當年韓信剛投奔劉邦時,劉邦讓他管理糧倉,韓信提出了「推陳出新」的管理理念,即把糧倉開設前後兩個門,把新糧從前門運送進去,把舊糧從後門運出來,這樣可以防止糧食在蜀中炎熱潮濕的環境下腐敗變質,從而使蜀中糧倉不再有變質浪費的現象。
9、解衣推食
據《史記.淮陰侯列傳》上記載,劉邦因有韓信相助,勢力日益強大,攻佔了不少楚國的領地,楚王項羽備受威脅,於是派人前去規勸韓信,希望他能反叛漢王劉邦,投靠自己。
韓信辭謝說:「我侍奉項王,官不過郎中,職位不過是個持戟的衛士,項王對我是言不聽、計不用,所以我才背楚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的印信,配給我幾萬人馬,把穿著的衣服脫下給我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讓我吃。對我言聽計用,所以我才有今天的地位。劉邦重用、信任我,我背叛他不吉祥,即使到死我都不變心,希望您替我辭謝項王的盛情!」
原文:韓信謝曰:「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為信謝項王!」
10、多多益善
有一次,當了漢高祖的劉邦問韓信說:「如果我來帶兵,可以帶多少兵呢?」韓信說:「陛下可以帶領十萬大兵。」漢高祖又問:「那麼你可以帶領多少兵呢?」韓信笑著說:「我嗎?多多益善。」
劉邦有點不服氣,覺得帶兵竟然不如韓信。韓信說,陛下不善將兵,但善於將將,就是統領將軍。後來,人們就用「多多益善」來表示愈多愈好的意思。
11、背水一戰
韓信攻打趙國的時候,他採取背水一戰的計謀,贏得了戰爭勝利。韓信率萬人先行,背靠大河布下軍陣。次日天一亮,韓信就命令進攻井陘口。
趙軍出營迎戰,雙方激戰良久,韓信軍假裝敗退,棄旗丟鼓,退入營壘之中。趙將陳余見到這個情景,遂以全軍進攻韓信軍。韓信軍背後是河,無路可退,全都拚死戰鬥,勇猛拚殺。
就在這個時候,事先埋伏在山後的漢軍乘虛進入了趙軍營壘,拔掉趙旗,將二千面漢軍紅旗插上。
趙軍見不能戰勝漢軍,便想退回營寨,卻見營寨已被漢軍佔領,全都驚慌不知所措。漢軍前後夾擊,趙軍大敗。
事後,有人問韓信:「按照兵法,應該背山面水佈陣,您反其道而行之,卻取得了勝利,這是為什麼?」
韓信說:「置之死地而後生,這也是兵法的一個原則。我所率的兵,大多沒經過嚴格的訓練,只有將他們放在死地,他們才能戰,拚死爭殺,如果把他們放在生地,他們都會逃走,怎能打勝仗呢?」
12、拔旗易幟
在井陘之戰中,韓信挑選了兩千名輕騎兵,每人持一面紅旗,說:「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旗,立漢赤幟。」並傳令當日破趙會韓信北上滅趙。
兩軍交戰時,事先埋伏在山後的漢軍乘虛進入了趙軍營壘,拔掉趙旗,將二千面漢軍紅旗插上。
趙軍見不能戰勝漢軍,便想退回營寨,卻見營寨已被漢軍佔領,全都驚慌不知所措。漢軍前後夾擊,趙軍大敗。
13、置之死地而後生
這是指井陘之戰中,韓信背靠大河布下軍陣,把軍隊佈置在無法退卻、只有死戰的境地,士兵自然就會奮勇前進,殺敵取勝。
14、十面埋伏
韓信設伏兵十面以圍殲項羽。公元前202年,楚漢在垓下決戰。當時漢軍兵力約有七八十萬人,項羽有約十萬人。韓信自率三十萬大軍為前陣,正面迎擊楚軍。經過數次交鋒,漢軍終於大敗楚軍,但漢軍傷亡也十分慘重。
僵持中,為了瓦解楚軍的鬥志,韓信下令漢軍唱起楚地的歌。當項羽和其士兵聽到「四面楚歌」時,大驚失色,以為漢軍已經完全佔領了楚地而無心戀戰。
項羽連夜起來,到軍帳中喝酒。回想過去,有美麗的虞姬,有寶馬烏騅,而今⋯⋯於是項羽慷慨悲歌,自己作詩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馬不馳啊怎麼辦,虞姬啊虞姬你怎麼辦!」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在項羽率八百多人突圍後,虞姬自殺,楚軍因此全面崩潰。
而突圍的項羽在漢軍的追殺下,依然勇猛無比,一人殺死漢軍百餘人。在烏江邊上,損失慘重的項羽,自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選擇了自刎而死。
15、偽游雲夢
韓信是開國功臣,劉邦為了削掉他的王位,給韓信安上了一個「謀反」的罪名。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十二月,劉邦突然對手下將領們說:「有人告韓信謀反,你們覺得要怎麼處理?」那些將領都是有勇無謀之輩,叫嚷說:「乾脆發兵,幹掉這小子算了!」劉邦自知師出無名,沉默良久,最後向陳平問計。
陳平以謀略見長,劉邦話一出口,他就知道韓信其實沒有謀反。證實了自己的猜測後,他對劉邦說:「陛下的軍隊不如韓信的精銳,將領也沒有超越韓信之人,發兵進攻逼迫韓信決戰,對陛下是危險的事。」他設計讓劉邦假裝到湖北雲夢去遊獵,命令諸侯到河南的陳地與劉邦相見。陳地在楚國邊境,韓信前來就可輕而易舉地把他拿下。
劉邦欣然採納了陳平的計策,遣使者通知韓信前往陳地相見。韓信並不見疑,親往迎謁。剛一見面,劉邦就喝令武士拿下韓信,韓信錯愕之間,已束手就擒。
既然目的達到,劉邦也不再去雲夢遊獵,立即打道回府。韓信這才明白劉邦此行專對自己而來,他說道:「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劉邦聽了,面紅耳赤半天說不出話來,啃哧良久才說,「有人告你謀反。」
劉邦深知沒有實質理由就抓捕開國功臣必然不能服眾,所以一回到洛陽就大赦天下,藉機釋放了韓信,但沒有放他回楚國,而是降為淮陰侯住在都城,不可以回封地,也不許擁有軍隊,實際上是把韓信軟禁起來。
16、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韓信因蕭何的賞識,建立豐功偉業,卻也因蕭何的背叛,死於非命。
西元前196年,趙相國陳豨起兵反於代地,劉邦前去征討。一日,呂後急召蕭何入宮,對他說韓信與其家臣密謀,欲為陳豨之內應,要謀害自己和太子。命令蕭何將韓信騙入長樂宮中,欲行誅戮。
蕭何聞命,甚感棘手。他素知韓信,一飯之恩,尚能千金為報;跨下之辱,亦能以德報之,為人如此,必無反心。退一步而論,韓信當日擁兵齊地,天下權在韓信,若說謀反,易如反掌。而韓信卻堅持認為背信不祥,不聽武涉,蒯通之諫,不為鼎分天下之圖,又如何會在劉邦一統,天下大定之後,再行謀反呢。
再退一步,漢初時韓信被封楚王,在家鄉楚地陳兵出入。若行謀反,何不於彼時連結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卻於此時,深居長安軟禁之地,稱病不朝六年之後,要與遠在代地的平庸之將裡應外合呢,故而呂後之辭於情於理皆有不通。
然而此時,蕭何卻未能為韓信申一言之辯。蕭何深知,韓信之招禍實由功高而遭忌於劉邦、呂後。早在六年前劉邦依陳平之計偽游雲夢之時,就已動了殺機,只是到底畏於韓信的威望,一直猶豫而未決。而呂氏之獨斷專行比劉邦有過之而無不及,蕭何自料不聽其命,恐有性命之憂,終於還是屈於呂後之威,前去詐信入宮。
蕭何謊稱陳豨已滅,劉邦凱旋,要韓信帶病入賀。韓信雖知兵善戰,但心懷磊落,沒有想到蕭何會對自己用詐。然而,韓信走進了長樂宮的鐘室後,卻再也沒有回來。呂後不僅誅殺了韓信,更極盡刻毒,夷其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