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陰退陽長,假如驟減衣服,極易使「寒邪」侵入體內,衣服最好慢點減。(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俗話說「春捂秋凍,百病難碰」「春不忙減衣,秋不忙加冠」,強調的就是季節轉換時的養生技巧。春暖花開,一旦氣溫回升,性急的美女們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漂亮的裙子,小夥子們也迫不及待地脫掉冬衣。提醒您,天氣回暖,衣服最好慢點減!
為什麼春天要捂?
中醫認為,春天陰退陽長,乍暖還寒,氣候多變。因為春天萬物復甦,初生的陽氣就像剛剛萌發的幼小嫩芽,難以抵擋料峭的春寒。人體在寒冷情況下,抵抗力較弱,陽氣不足,不能衛外,人體血管舒張,汗孔鬆弛。假如驟減衣服,極易使「寒邪」侵入體內,導致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所以春季應講究捂,以顧護陽氣,避免感寒。春捂也體現了「春夏養陽」的養生原則。
明代醫家萬全認為:「春乃少陽之氣,萬物之所發生者也。小兒初生日芽兒者,謂如草木之芽,受氣初生,其氣方盛,亦少陽之氣方長未已。」這句話的意思是,少陽主春,雖具有旺盛的生機,但陽氣尚少。小兒生機蓬勃,就像旭日東升,草木方萌,所以春天更應時時顧護孩子的少陽之氣。
春三月,乍暖還寒,氣候多變,孩子的肺臟嬌嫩,陽氣不足,抵禦風寒的能力較弱,所以極易受風寒侵襲,需要設法讓他避寒就溫。此外,經過寒冷的冬季,人體的血液循環相對緩慢,體溫調節系統功能降低,肌膚在禦寒冬衣的保護下,也缺乏對季節氣候變化的適應,此時更應該注意給孩子進行春捂,衣服不可驟減,以免遇到天氣變化或者倒春寒容易受涼,引起感冒等疾病。
穿衣要「下厚上薄」
年輕人往往「愛俏」,不注意春捂。即使穿的少,也要把握一個原則,就是「下厚上薄」,捂的重點在於背、腹、足底。
背部保暖可預防寒氣損傷「陽脈之海」——督脈,減少感冒機率;腹部保暖有助於預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瀉。腳下神經末梢豐富、敏感,足部保暖才能使身體真正地暖和起來。
穿衣護「前心後背」
專家認為當人體的四肢暖和時,身子也就是暖和的。因此,只要摸摸孩子的手腳是暖和的,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護住孩子的前心後背,因此最好給孩子做個「貼心」的小棉坎肩兒,護心護背,既不會捂過了,孩子穿著也靈活。
另外,孩子春捂捂多少、捂多久,也要看個人的體質。一般來說,寶寶體質好,可以穿少些;如果寶寶體質弱,就算穿得再多,有的還是會生病。因此,讓寶寶多運動,提高身體的抵抗力,才是王道。
回暖後再捂7天
春捂要一直捂到天氣回暖後,回暖後再捂上7天左右基本就差不多了,體弱的孩子和老人可以視情況而定再多捂幾天。
什麼時候不用再捂了?需要兩個條件:一是晝夜溫差開始小於8℃,二是白天的氣溫能達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