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生活中,父母該如何引導孩子呢?(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美國哈佛大學的圖書館裡有一本珍貴的藏書——《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於1818年寫成,作者卡爾•威特是一位清貧的牧師,他記述了弱智兒子在14歲以前的成長過程及自己的教育心得和方法。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博士賽德茲說:「把一個低智兒童培養成了聞名全德意志的奇才,這是證明《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神奇和偉大的最好例子。」
很多孩子在學習生活中,雖然想學習很多知識,但卻經常邊學邊玩,有時學到一半就不想學了,這樣非常可惜。那麼,這時父母該如何引導孩子呢?
敏捷靈巧的習慣
很多孩子在學習時總是磨磨蹭蹭,虛度和浪費了很多時間,沒有養成敏捷靈巧的學習習慣。要想做事專心、提高效率,就要從小養成敏捷靈巧、雷厲風行的習慣。小卡爾因為每天能夠專心致志的學習,提高了效率,所以有很多時間去做運動、休息和各種交往活動。
一次,作者給兒子準備了一道數學練習題,讓他在一個小時內做完。雖然時間還沒有到,他為了拿本書進到房間時,發現兒子在轉來轉去的玩。他立刻問兒子為甚麼不做練習題,兒子認為太簡單不想馬上去做。於是他又給兒子增加了兩道非常難的數學題,到時間後他就進去檢查兒子的作業。
他看到兒子在做第三道最難的題,「卡爾,停住。」「可我還沒有做完呢?」他嚴厲的說:「我只是給你加了兩道題,但並沒有給你加時間。」「可是,爸爸,這不公平。」兒子委屈的說。「不公平嗎?你自己認為有太多的時間,那麼就應該在多餘的時間中多做兩道題。」
兒子對他的做法仍然不理解,他耐心的解釋道:「你想想看,如果在這之前,你沒有把時間浪費在磨蹭上,那麼早就做完了我給你安排的題目,就可以用你剩下的時間去看你喜歡的書和幹自己喜歡的事了。在你磨蹭的那一段時間中,你甚麼也沒有做,就好比你把一杯可口的牛奶倒在了地上,那不是一種最大的浪費嗎?」從此兒子明白了這個道理,再也沒有發生這樣的事情。
精益求精的習慣
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孩子經常容易敷衍了事,這樣就不會有好的效果。他從小就教兒子做事認真,盡量把一切都做的盡善盡美。兒子喜歡畫畫,他就從藝術方面讓兒子理解精益求精的道理。他給兒子買來很多名畫的複製品,告訴兒子藝術家是怎樣完成畫作並達到完美的。
有一天,兒子坐在河邊畫畫,他坐在樹下看書。不一會兒,兒子把畫完的畫拿給他看。這幅畫形象處理的非常好,構思也很講究,小橋與蜿蜒的河流以及旁邊的村莊搭配的錯落有致,頗具美感。
但他發現還有些缺點,「卡爾,你不是給我描述過你想畫的那種感覺嗎?可我從這幅畫裡怎麼沒有看出來呢?」「可是,我認為我已經畫出來了。」兒子不服氣的說。「你對我說過,水在陰影中的顏色像寶石那樣藍,而且還有神秘感,我怎麼沒有發現呢?」兒子又仔細看了看,「對了,我忘了用深藍色畫水中的變化了。」
兒子第二次把畫拿給他看時,「嗯,不錯,顏色比剛才要好多了。雖然這塊水中的陰影已經表現出來了,可是仍然沒有藍寶石那樣晶瑩透明的感覺,更談不上神秘感了。」其實,他心裏知道除非是專業畫家,否則很難做到把陽光下的水和陰影下的水之間的不同色調準確的畫出來。
這次他等了很久,催促兒子該回家了,可是兒子仍然一邊嘟囔一邊畫畫。當兒子第三次把畫拿過來時,他驚呆了:橋下那片處在陰影中的水,如同藍寶石一般的美麗,而且富有變化、神秘莫測。
他問道:「兒子,你真行,你是怎麼做的呢?」「我發現了陰影中的奧秘,它不是一整塊深藍,而是由不同的藍色組成的,裡面有深藍、普魯士藍,還有鑽石藍,甚至還有一兩點紅色,那是岸邊的花在水中的倒影……我不停的說『藍寶石、神秘感、藍寶石、神秘感』,我想只要我用心去做,一定會把那種感覺表現出來的。」
在回家的路上,他告訴兒子:「其實第二次已經畫的不錯了,為甚麼有那麼大的興趣又開始畫呢?」兒子天真又快樂的說:「你不是對我說過嗎?做甚麼事都要力圖精益求精。」(待續)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