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立醫院每日都爆滿,不過新華社記者卻遇到另一種情況。(圖片來源:公立醫院資料圖片)
【看中國2018年1月29日訊】(看中國記者鐘靈綜合報導)香港公立醫院人手長期不足、輪候時間極長一直為港民詬病,不過日前一名新華社記者撰文講述自己「親身求診經歷」,與一般港人所看到的情況「別有體會」,不但其輪候時間極短,且護士主動與其說普通話、更大讚急症室「秩序井然」。
該新華社記者周六刊出一篇「記者手記」,分享自己到香港公立醫院住院及覆診的情況。該記者表示,自己因為長有膿包,到香港私家醫院求診,被告知費用需要約6000港元,不過該私家醫生主動表示「如果你有香港身份證,我可以把你轉介至公立醫院,費用低一些,但等候時間可能長一些。」,於是該記者就前往附近一家公立醫院急症室求診。不過文章沒有提及該2所醫院的具體名字和地區。
該記者表示,自己被分類為「次緊急」,但在急症室輪候不足1小時,就可以見醫生,而一名護士更主動以普通話問道「你在香港工作不講廣東話會不會不方便?」又指自己入院當天下午就獲安排做手術,第二天就出院,並可到專科診所覆診。
香港目前經歷流感高峰期,部分醫院入住率更超過150%,有醫生形容病房擁擠情況使醫生都難以走到病床邊治療,輪候病人的病床已經堆滿走廊。數據顯示,被分流為次緊急的病人,平均需要輪候達3小時,部分次緊急病人輪候10小時都未能見到醫生。
有港人形容,該記者描述的事件是否屬實有很多疑團,包括香港公司一般都會提供醫療保障給員工,大部分在職人士都可以負擔私家醫生診金;而該記者所描述的等候時間不符現實、護士一般也不會知道病人的職業或就職機構,也不會主動過問其就職情況,認為其與一般港人所認識的情況不同,「要麼就是誇大作文、要麼就是特權」。也有港人笑言,「如果這個新華社記者當天等10個小時,護士又只會說廣東話,要她回去等幾天再做手術,那這篇文章就會變成另一個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