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恭慎德。(圖片來源:pixabay)
《禮記》云:「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則民謹於言而慎於行。」--君子用言行引導人們行善,用言行禁止人們作惡,所以講話一定要考慮它的後果,做事一定要考察它會帶來什麼弊端,這樣一來,老百姓就說話謹慎做事小心了。一言來概括,就是要謹言慎行。
現代人提到講話,往往把說話當成一門藝術。怎樣說,如何說,得到的結果會天差地別。而古訓古籍中提到說話,更側重人的修養和心性,說話應導人向善,不能引起爭端、挑起矛盾、搬弄是非、大肆炫耀,逞口舌之快,往往種下禍根,貽害無窮。
對於「慎言」,《孔子家語》有一段經典的記載,千古流傳,警醒著後世的芸芸眾生。我們不妨一同回顧一下這段記錄。
[古文原文]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後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
[參考譯述]孔子在周國觀覽,前往瞻仰周的太祖後稷的祠宇。廟堂右邊台階前有銅鑄的人像,人像的口上被封了三層,還在像的背後刻著銘文:「這是古代說話非常謹慎的人。」大家要警戒啊!不要多說,多說的往往多敗;不要多事,多事的每每多患。
[古文原文]安樂必戒,無所行悔。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大;勿謂不聞,神將伺人。
[參考譯述]安樂時一定要警戒,不要做後悔的事。不要以為話多不會有什麼傷害,那引起的禍患將是影響長遠的;不要以為話多沒什麼害處,那引起的禍患將是很大的;不要認為別人聽不到你說的話,天神正在觀察著你的一言一行。
[古文原文]焰焰不滅,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終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羅。毫末不札,將尋斧柯。誠能慎之,福之根也。
[參考譯述]初起的火苗不扑滅,變成熊熊大火怎麼辦?涓涓細流不堵塞,終將彙集為江河。長長細微的線縷,如果不去撅斷它,將有可能被織成大的網羅。細小的枝條不剪掉,將來就非用斧頭來砍啊。如真能慎之又慎,那就是致福的根源。
[古文原文]口是何傷?禍之門也。強梁者不得其死,好勝者必遇其敵。盜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眾人之不可先也,故後之。
[參考譯述]說話不當能造成什麼傷害?它正是致禍的門逕。橫暴的人往往得不到善終,爭強好勝的人必定會遇到強敵。盜賊憎恨物主,民眾怨恨長官。君子知道天下的事不可事事爭上,所以寧願居下;知道不可老是居於眾人之先,所以寧願在後。
[古文原文]溫恭慎德,使人慕之;執雌持下,人莫逾之。人皆趨彼,我獨守此;人皆或之,我獨不徙。內藏我智,不示人技。我雖尊高,人弗我害。誰能於此?江海雖左,長於百川,以其卑也。天道無親,而能下人。戒之哉!」
[參考譯述]溫和謙恭,謹慎修德,會使人仰慕;堅持柔道,保持謙虛卑下,就沒人能夠超越。人人都奔向那裡,我獨自守在這裡;人人都在變動,我獨自不移。智慧藏在心裏,不向別人炫耀技藝。即使處於尊貴的地位,別人也不會傷害我。有誰能做到這樣呢?江海雖然處於下游,卻能容納百川,因為它地勢低下。上天不論親疏,卻能扶助那些謙卑而能居人下的人。要以此為戒啊!」
[古文原文]孔子既讀斯文也,顧謂弟子曰:「小子識之,此言實而中,情而信。《詩》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行身如此,豈以口過患哉?」
[參考譯述]孔子讀完這篇銘文,回頭對弟子說:「你們要記住啊!這些話具體而又很中肯,說得合乎情理而又很有說服力。《詩經》說:‘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立身行事能夠這樣去要求自己,哪還能因言語招來禍害呢?」
小結
子曰:「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則民言不危行,而行不危言矣。《詩》云:‘淑慎爾止,不愆於儀。’」(《禮記》)--孔子說:「能夠說到,但不能做到,君子就不說。能夠做到,但不可告人,君子就不做。這樣一來,老百姓就會言不違背其行,行不違背其言。《詩經》上說:‘謹慎言語和行事且得體,儀容端正有禮而沒有過失。’」
說話可以致福,也可以招禍。說的如何,也是自身修養和心性的考驗。要想致福而不招禍,就要不斷修行、提高自己的修養和心性。慎言,要警戒啊!
(文獻參考:《孔子家語》;《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