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伊格內修斯在1月9日發表了一篇題目為《中國的指紋無處不在》的評論文章,(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1月14日訊】(看中國記者丁曉雨編譯)《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外交專欄作家大衛.伊格內修斯(David Ignatius)在1月9日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題目為《中國的指紋無處不在》。
伊格內修斯在文中首先提到,川普(特朗普)政府上個月發布了國家安全戰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其中一個不太醒目的小段落概述了一項新推進,以對抗中國政府影響美國大學、智庫、電影製片廠和新聞機構的行動。
官員們表示,國會和聯邦調查局(FBI)對俄羅斯干預美國2016年總統大選的調查並不會因增加對中國的關注而受影響。相反,其目的是強調由於中國日益增長的財富和權力,中國政府經常暢通無阻的行動可能對美國造成不良的長期影響。
伊格內修斯在文中寫道,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一個跨部門小組正在協調美國政府研究中國「不屬於傳統間諜活動、在灰色地帶隱蔽影響力的行動」。一位高級政府官員表示,基本原理已經在這份55頁的戰略文件中指出,「美國的競爭對手(中國政府)利用信息作為武器,來攻擊支持自由社會的價值觀和制度,同時屏蔽他們自己的民眾接觸外部信息。」
在針對中國政府的行動中,幫助美國學者、智庫專家和記者抵抗北京造成的壓力,與讓公眾對北京的行為感到焦慮,美國政府在這兩者之間走了一條微妙的界線。官員們說,他們希望避免1950年代的歇斯底里,同時也幫助美國的機構反抗來自中共的威脅,這種威脅是以前俄羅斯從未用過的一種方式——富有、自信和誘惑。
伊格內修斯寫道,這名川普政府官員週二在接受採訪時說,目標「不是中國的軟實力,我們歡迎人與思想的合法交流。我們所說的是強制與秘密的活動,其目的在於影響美國的選舉、官員、政策、公司決策和公眾輿論。」
在歐巴馬政府期間監督亞洲政策、目前經營一個亞洲諮詢集團的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提出:「由國家安全委員會(NSC)領導的對中國影響力的調查,如果冷靜地進行,可能會有用。我們主要在關注俄羅斯在美國的影響力。但是那些中國人在美國有一個更加精細和複雜的議事日程。」
促成川普政府探查的催化劑是在澳大利亞進行的一項調查,該調查顯示澳大利亞的安全主管稱「前所未有」的外國干涉可能損害澳大利亞主權。澳大利亞總理麥肯.騰博(Malcolm Turnbull)在12月份提出了新的管制措施。
隨後,伊格內修斯列舉了川普政府官員提供的事例,表明美國機構是如何被中國政府施壓的:
●美國大學接納了超過35萬中國留學生,佔全美所有外國學生的近三分之一。北京鼓勵留學生加入當地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CSSA)的分支機構。一些學生會遭到排擠。這名高級官員援引一名來自持不同政見家庭的中國留學生案例,這名學生被一位朋友警告不要分享個人信息,因為這位朋友會向中國情報部門報告。
與北京對抗的留學生和大學官員可能要付出代價。去年,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一名中國畢業生受到中國社交媒體的羞辱,被迫為其稱讚言論自由的講話道歉。
●智庫熱切渴望研究中國,但支持研究的經費往往來自與北京關係親密的企業高管。這可能導致微妙的親中偏見。在與智庫領導人的對話中,這位高級官員說,他強調「智庫需要的是在這個領域投下更亮的光。陽光是最好的消毒劑。」
●好萊塢電影製片廠面臨一個尤其微妙的難題,因為中國的票房對他們的底線來說非常重要。中國的票房銷售從2010年的15億美元上升到去年的86億美元,僅次於美國的票房。不可避免地,美國電影製片廠會擔心冒犯中國官方的感情。
●新聞機構也同樣面臨壓力。中國政府可以限制被其視為過於積極強硬的記者的簽證或出版許可。2012年,彭博新聞(Bloomberg News)揭露了有關中國政治領導人的家庭財富,之後北京臨時封殺了彭博社在中國的金融數據終端銷售,這是一個潛在的造成嚴重損壞的行為。
伊格內修斯評論道:「中國閃閃發光的現代表面經常使外界相信這個國家就像其他西方國家一樣。前中央情報局(CIA)分析師彼得.馬蒂斯(Peter Mattis)表示,事實並非如此。馬蒂斯目前在詹姆斯敦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研究中國影響力。當美國的思想領袖與中國的代表交流時,馬蒂斯說,這不是一個自由流動的‘管道’,而是一個受控制的電路。」
伊格內修斯在文章最後表述結論,美國從來沒有遇到過像中國政府這樣的對手,如此引人注目、資金充足地挑戰民主價值。他提醒道,美國也許需要一個警鐘。
大衛.伊格內修斯(David Ignatius)是《華盛頓郵報》的外交專欄作者,於1986年加入《華盛頓郵報》,1990年成為外交欄目編輯,1998年開始撰寫專欄。伊格內修斯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學習政治學理論(Political Theory at Harvard College),在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學習經濟學(Economics at Kings College,Cambri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