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大陸媒體渲染為「暴徒」、「滋事者」的「憤怒港青」,他們到底經歷了甚麼?(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1月5日訊】(看中國記者鐘靈綜合報導)美國之音今發表年終報導,分析香港校園出現的年輕反對聲音、與北京以「深紅」人士治港、操控香港教育系統有關,並以一直以來具有巨大爭議的「港獨」議題入手,討論校園學術及言論自由、與來自北京的政治壓力之間的角力。
港府牽頭 委任深紅人士治港
現任特首林鄭月娥在2017年6月競選特首期間,在接受大陸媒體採訪時曾表明要加強對幼兒的「國情教育」、「從小培養幼兒愛國意識」,並表明會推行2012年因引起社會嚴重反彈而擱置的洗腦式「國民教育」。林鄭月娥8月上任後,即公布具有「深紅」背景的教聯會副會長蔡若蓮出任港府教育局副局長。在去年7月中民間就盛傳蔡若蓮可能當選教育局副局長,有教師團體發起聯署反對,最終有超過17,000人響應,當中包括接近6,000名教師。而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亦公開表明「一定會想辦法推行國民教育」。
民間的反對聲音,與蔡過去2012年曾任教育局高級課程發展主任時在香港「強推」中國模式教育有關。當時蔡若蓮在其負責的語文教學支援組支援範圍文件中,詳細寫明要以普通話取代廣東話教中文,以及「優化」普通話學習等內容。同年其擔任教聯會副主席時,獲教育局資助出版了「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作為國民教育教科書供小學生學習,當中稱「中共是進步、無私和團結的」,「是社會科學所言的理想」及美國政黨則是「惡鬥、影響民生」。各界質疑其內容偏頗,有意藉此與「國民教育」對香港學生「洗腦」,繼而引發2012年反對國民教育風波。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分析指,蔡出任教育局副局長,反映北京在香港教育上著手的象徵性,「完全是讓共產黨那邊的人來掌管香港教育政策」。
至於民間的深紅團體,亦不放過這等機會。人大常委范徐麗泰、警務處前處長李明達、民政事務局前局長曾德成、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等「深紅」人士創辦的勵進教育中心,曾向幼兒園教師及校長舉辦「國情活動」,並建議幼兒園在開學禮及「重要日子」升國旗及播放國歌,要求教師與幼兒「向國旗敬禮」、「向國旗宣誓:我愛我的祖國、我愛五星紅旗」,鼓勵幼兒園教師與幼兒一起觀看有五星旗出現的戰爭血腥片段,培養幼兒的「愛國心」。
純如白紙的孩子,怎能抵過主觀、惡意的洗腦教育?(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訂立「會商機制」 將香港教育提升至「國家安全」程度
中共教育部與香港教育局於2016年、在民間幾乎不知情、且無公開諮詢市民的情況下訂立了「會商機制」,每年2次舉行會議,討論香港教育的細節涵蓋至教材、課程、師資、考評機制及政府對教育機構的監管等,並將香港教育提升到「國家安全」層次。做法無異於全權掌握香港的教育主權。
去年10月,港府教育局為被視為轉型後的「國民教育」、林鄭力推成為初中必修課的中國歷史科舉行諮詢,卻曝出部分中學校長及教師獲中聯辦邀請與中聯辦官員面談有關初中中國歷史課程的事件。據悉,日前被國務院免職的中聯辦副主任,與香港建制派及親共教育界團體尤其熟絡,而香港中聯辦亦設有教育科技部,部長為李魯。
此外,林鄭亦擬加強推出的「基本法教育」,其首要活動,則為去年11月邀請人大常委會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到香港出席基本法研討會、並舉行演講。港府在活動月前已為此頻密宣傳,更首次「邀請」中學直播研討會以「推廣基本法教育」。不過港府的邀請手法,是要求學校回覆並表明會否向學生直播研討會及李飛演講內容。
另一方面,教育局亦由目前中學必修的通識科入手,編寫的新一期《通識教育科課程資源冊系列》教材中,有供教師參考的指引中表示,當學生提及對國民身分認同有負面影響的議題時,「應該讓學生從正面態度出發,並考慮國家發展歷程和現況,增加對國家的認識和理解」。有立法會議員認為,課程指引簡單來說就是「當講到不好的、負面的內容時,強制學生用正面的想法」,認為內容偏頗具引導性,阻礙學生發展獨立思考能力,可見港府自從「國民教育」擱置後,不斷變換手法從相關的科目入手改變課程指引、以達到「洗腦」目的。
中共教育部長陳寶生於十九大接受港台訪問時指,內地學生的學科與課程都帶有「濃厚的愛國主義和民族觀念」,稱「有助提升學生國民身分認同感」。陳亦稱在過去5年加強內地高中學生政治理論課程之後,有研究發現「97%高中學生對黨表示忠心,贊成黨的路線方針」。陳又稱「已經牢牢掌握高校學生的意識形態」,指「內地愛國主義教育的成績令人鼓舞」,並稱,香港特區政府亦「有責任推行國民教育」及「應該先讓老師、老師團體正確認識國情,老師首先要愛國及認同國家」。
林鄭月娥在基本法研討會上邀請李飛發言,並要求全港中學進行直播。
行為惹反彈 香港年輕人身分認同創新低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畫於去年6月底指出,香港18歲至29歲的年輕人,對「中國人」身分的認同率只有3.1%,是1997年以來最低,大部分香港年輕人僅接受「中國香港人」的說法。
香港大學學生會外務秘書梁晃維表示,香港年輕人對中國人身份認同偏低,主要是來自中共對「香港人」身份認同的方方面面的威脅,例如用盡辦法、滲透教育制度中,把香港人主要的語言粵語,貶低為一種方言,要求新一代小孩用普通話學習和溝通;將簡體字「以與大陸接軌」的理由引入香港,破壞香港人的文化;在教材中刪改中共負面歷史、例如修改「六七暴動」的史實,並將香港的繁華與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與成功都歸功於中共、抹殺港人的努力等等。梁表示,當構成本來香港人應有的「香港人」身分認同的因素受到威脅,人們很自然會做一些捍衛自己身分的事情。
香港中小學引入普通話及簡體字教育,有關中共與香港歷史的教材也遭到刪改。(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對年輕反對聲音的打壓 終激起矛盾
2017年8月開始,連續16名年輕社運人士被港府律政司提出刑期覆核,大部分已完成服刑的年輕人在上訴庭裁定律政司勝訴下,被重判打入牢獄,刑期之重「前所未有」,更引起國際社會關注。天主教香港教區陳日君樞機曾撰文指出「社會對司法獨立失去信心是嚴重的事,而破壞社會信心的,不是那些說司法不公正的言論,而是不公道判案的事實」。
9月,香港中文大學出現「「香港獨立」橫額,大學學生會當時回應事件時表示,不清楚橫額是誰掛上,但學生會一貫立場為保護學生的言論自由,認為有關標語只是當事人表達意見的做法,呼籲各方保持克制。
然而當日,約10名「珍惜群組」、「愛國」團體人士闖入中文大學校園內拉起「反港獨、反撕裂、陸港一家親」等橫幅,並高呼口號要求校方開除支持港獨的學生,並與學生及保安人員推撞指罵。事件亦引起中大內地學生關注,有內地生發起反擊活動,在網上召集內地生到中大文化廣場張貼反港獨海報還擊,因違反張貼標語守則,引起香港學生反感,繼而發生矛盾。
一名中文大學內地生其後撰文,指內地學生曲解了「民主」的意義,客觀地分析發起張貼反擊標語的「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來源,及其為何可以代表中大內地生和教授,且有意挑起內地與本地同學間仇恨的動機。文末亦點名批評「愛」字頭組織和「珍惜群組」到中大滋事,並直斥他們是收錢辦事的「老戲精」。結果,這名內地生遭受了內地媒體及網絡的連日炮擊,最終被迫道歉並刪除文章。
然而事件中最受觸目的,是香港主要10所大學的校長,史無前例地發出了譴責聲明,批評香港學生「濫用言論自由」,隨後多家大學出現「封殺港獨」行動,強硬拆除任何有關「港獨」的標語與橫額,再度引發矛盾。
中大教師協會會長陳竟明表示,校方對學生「未審先判」,作為老師的自己對校方是次舉動感到擔憂。陳指出,大學猶如出現「23條」,學生討論、說一句也都被認為犯法,而這場風波其實本是「小事一樁」,指中文大學副校長吳基培亦已經處理並將事件逐漸平息,不明白為何發表聯合聲明,並再次「煽風點火」。他質疑,校董會要校長作代表發表聲明,是「有人別有用心」。
陳續指,政府表面上提倡社會大和解、尊重學術自由、院校自主同時,卻向大學管理層及教師施壓。他亦批評,「如果校長是受到壓力而作出有關聲明,換作是我,我認為學者應該要有風骨,可以拒絕聲明」。
大學出現「港獨」標語,大學校長們史無前例地聯合聲明譴責港生。(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矛盾日漸激烈 到底誰是誰非?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表示,內地學者及中共官員的的言論越來越「高姿態」,甚至開始對《基本法》裡列明屬於香港自治事務的教育等都出手干預。呂表示「當一個地區的教育也出現了問題,這個地方很快就沒有所謂的主權了」,因為新一代的思維、意識形態、身分認同、道德價值等,都將在中共的控制之中。呂認為,近年本土思潮、甚至「港獨」意識的冒起,與其說是年輕人「企圖分裂國家」,事實上只是在極端高壓與看不到希望的情況下發出的抗議。
香港眾志黃之鋒表示,現在港府推出的任何有關教材,都是「盲目地合理化中共對《基本法》及香港的全面主權」。黃強調,教育不應有一個主觀的立場,而是應該讓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判斷。黃指出,港府所推出的所謂「基本法教材」,根本沒有詳細提到人大5次對香港釋法的實際情況、是很含糊其詞,迫使學生接受人大釋法是『符合高度自治』的原則」。
香港理工大學去年11月公布一份就青少年道德品格及心理適應的問卷反映,受訪的2474名香港中學生,有70.5%不信任中共政府,而不信任港府的數字亦首次飆高至47%。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