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機械製造技術已經很發達了,可以造出許多很奇妙的機械來,例如,《三國演義》裡所提到的木牛流馬,西周的機器人等等,可謂巧奪天工。
《列子・湯問》中有一段關於機器人的論述。(圖片來源:WikiMedia)
會歌舞的機器人
據《列子‧湯問》記載:穆王向西出巡,巧匠偃師覲見穆王,穆王問:「和你同來的人是誰?」偃師答:「是我所造的歌舞機器人。」穆王大為驚訝,上上下下細細觀看,不相信這是造出的假人。
音樂奏起,那人開始歌舞,它的舞姿和歌聲千變萬化,而且無不合乎節拍韻律。穆王愈發認為這是一個真人,又叫來了盛姬與左右侍妾一同觀賞。
表演即將結束時,那人盯著穆王左右侍妾,好像眉目傳情的樣子。穆王大怒,偃師立刻剖散機器人讓穆王觀看,穆王一看,原來這個機器人是由皮革、木料、膠水、漆料和其它一些黑、白、紅、青的物件所構成的。
穆王仔細查看,發現它內部的肝、膽、心、肺、脾、胃、腸和外部的筋骨、肢節、皮毛、齒髮,皆是人工造出來的,無一不像真的。重新組合之後,又如剛才一般能歌舞了。
穆王試著廢其心,則機器人就不能說話了;試著廢其肝,它的眼睛就看不見;試著廢其腎,它的雙足就喪失了行動的能力。穆王這才高興的感嘆道:「這真叫巧奪天工!」隨後穆王命令將偃師帶回中原。「千變萬化」這個成語就來源於偃師所造的奇妙的機械,主要形容人的動作、計謀等變化多端。
《三國演義》中記載諸葛亮發明木牛流馬來運送糧草。(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木牛流馬」是諸葛亮為了解決在四川崎嶇陡峭的山路上運送糧草,發明的一種交通工具。其載重量為「一歲糧」,大約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為「特行者數十里,群行三十里」,為蜀國十萬大軍提供糧食。
《三國演義》第一百零二回中,有諸葛亮製造木牛、流馬的描述,說這種運輸工具「搬運糧米,甚是便利,牛馬皆不水食,可以晝夜(轉運)不絕」。而且木牛流馬口中舌頭是一個機關,讓司馬懿盜走也無法使用。
這麼神奇的運輸工具,並非作者憑空杜撰,史書上早有記載。《南齊書‧祖沖之傳》記載:「以諸葛亮有木牛流馬,乃造一器,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不勞人力。」
中國木匠鼻祖—魯班。(圖片來源:手繪插圖)
飛行木鳶是一種會飛的機器鳥,用木材做成,內設機關,能在空中飛行。戰國時代,魯班(或稱公輸般、公輸子)與墨子都曾製造木鵲或木鳶。
《墨子》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鴻書》中也記載:「公輸般為木鳶,以窺宋城。」魯班製作木鳶以偵查戰爭的情況,不正如同現代無人飛機偵查敵人情報相似。而後到漢代,張衡也創造了飛行木鳥,然而木雕的飛行引擎機械結構到如今仍一直是個未解謎團。
英國李約瑟博士曾著書《中國之科學與文明》,列舉流傳到歐洲的中國古代廿六種發明,其中古機械就占有十八種之多,例如候風地動儀、水運儀像台、指南車、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及飛天木鳶等,不僅實用且結構巧妙,可見古時的科學一點也不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