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清楚地意識到風險已經變成現實。(圖片來源:Fotolia)
【看中國2017年11月29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在11月28日召開的財經年會上,朱鎔基之子朱雲來表示,銀行壞賬率被遠遠低估,貨幣超發造成太多嚴重後果。中共十九大後金融監管層動作頻頻,這也讓資本市場清楚地意識到風險已經變成現實。
由中國《財經》雜誌、《財經網》、財經智庫、海航集團主辦的「《財經》年會2018:預測與戰略」於11月28日-29日在北京舉行。在會議上,前總理朱鎔基之子、前中金公司CEO朱雲來表示,隱含在經濟領域的風險因素非常多,中國投資建設的體量已經非常大,大量的投資推動GDP的增長,但是其長遠的回報效率堪憂。
朱雲來舉例稱,銀行體系有300萬億的資產,如果按照現在銀行的壞賬率1.7%,實業的是差不多2.3%,而這遠遠低估了壞賬的程度,按照現有的系統,如果壞賬達到3%將會是極限。
朱雲來:超發的貨幣太多 壞賬即不良資產
在朱雲來看來,因為超發的貨幣太多,後果還是比較嚴重的。所以,現在中國的金融監管部門一再加強金融系統的管理。「這是非常重要的,他們已經看到很系統的問題」;「如果我們不給自己一個機會喘息一下,系統地調整一下,將來增長恐怕質量是非常有問題的」。
朱雲來說的壞賬即不良資產,這是針對會計科目裡的壞賬科目來講的,主要包括但不限於政府、銀行、企業的不良資產。金融機構是不良資產的源頭,銀行的不良資產嚴格意義來講也稱為不良債權,其中最主要的是不良貸款,是指借款人不能按期、按量歸還本息的貸款。時至今日,中國金融系統的風險越來越大,以至於中共當局和金融監管部門不斷提及防控金融風險,聲稱要「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在上個月結束的中共十九大會議之後,中國的金融監管部門動作頻頻,發布各類文件和通知約束金融系統。例如,針對資產管理行業推出全面的新規強調打破剛性兌付、整治網際網路金融小額現金貸款等。這讓在中國市場的投資者清楚地意識到:警鐘已經敲響,曾經擔憂的風險已經變成現實。
上述的一些措施早已被有識之士反覆提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三大國際信用評級機構多年來也一直敦促中國盡快採取措施,於是中共當局在十九大上將防控金融風險列為重中之重的工作目標。
這些措施令中國債券市場率先做出反應,一個顯著的觀察指標--10年期國債收益率觸及4%,國債與公司債之間的利差擴大。接著債券市場的壓力傳導至股市,使得滬深300指數錄得逾18個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此後市場進一步走弱。
據路透28日報導,消息人士透露,中國有望將2018年經濟成長目標維持在今年「約6.5%」的目標水準。分析師表示,這代表政府高層將會小心避免讓資金情況過度收緊,以免在此過程中傷害到體質較好的領域。
「我們感覺監管層對於降低系統性風險是動真格的,」廣東一中資銀行的風險控管經理稱。由於事涉敏感,他要求不具名。該名經理透露他所屬的銀行今年將優先目標從擴張業務改成了風險管理。「不過,這個調整應該是一段長期過程,因為在短時間內的巨大變化會導致更多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