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發早移(民),還是早移(民)早發?(組圖)

作者:賈葭 發表:2017-11-22 10:1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早發早移(民),還是早移(民)早發?
(圖片來源:以下皆來自網路)

【看中國2017年11月22日訊】對不起,給大家道歉,早發早移是不對的。

我先自己打個臉,鄭重其事地給讀者和朋友們道個歉。「早發早移」喊了十年,這個公眾號運作了一年,真正的業務開展了半年不到,我和團隊接觸了大量的客戶、供應商、合作商,以及有需求的讀者,做了相當多的功課。我們反思了很久,現在看來,這句話確實有修正的必要。

怎麼修正?我們認為,「早移早發」才是一條更加可行的路徑。有人在公號下面留言說,「貧賤不能移」,也有很多人說錢不夠,似乎出去的成本高不可及。也有朋友說,「早發」放在前面,似乎就是「早移」的必然條件。這樣,會讓一部分中產階級望而卻步。

錢是不是先決條件?通過具體的業務接觸和走訪客戶,我並不這樣認為。記得幾年前,有相關部門發言人說:有人說花4.8萬就可以投資移民臺灣,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好事?那麼天底下到底有沒有這樣的好事?以下,我會從幾個方面來談談,「移」與「發」的關係,更準確的說,是要探討走出去過程中的財務問題,如何能走出去,而又能過得好。

錢其實不是問題

直接了當地說:錢不是問題。因為很多國家的很多移民的類別並不要求太多錢。這裡我就不舉例了,可以在西洋參考公號下方的菜單欄點擊索取。真要想走出去,不用太操心錢這個問題,方案還是很多的——我是說,便宜省錢的方案。說到底,我認為是一個決心問題。

從後臺數據上看,我們的讀者大部分在北上廣深和省會城市,年齡層大體都是三十歲以上到五十多歲,套用流行的概念,這些讀者基本都是城市中產階級。根據我們做的後臺問卷調查,很多人身家企及或者超過千萬,正是所謂的高淨值人群。我相信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不動產。北上深一套百平的房子,也就接近千萬了。

這些人又是一幫特別焦慮的人群,每個月被一些自媒體用「保溫杯」或者「油膩」這樣的關鍵詞羞辱一回或者好幾回。再不然就是被幼託所、小升初或者有沒有八百萬的學區房繼續羞辱。朋友圈裡,好多人為上海親子園這事兒感到非常憤怒,但憤怒有什麼用呢?

早發早移(民),還是早移(民)早發?
北京胡同內的11平學區房售價為530萬,你還記得嗎?

《2017上半年胡潤全球房價指數》和《2017上半年胡潤海外置業投資回報指數》發布,報告指出,中國城市最近一年房價漲幅全球最快,2017全球房價上漲最快10大城市中國佔了6個,50大城市中國佔了21個。

這些焦慮的人群,能在大公司做到中層以上,每年能去京都兩回布拉格兩回大秀朋友圈的新富裕起來的階層,著實也有些錢,但是卻無法享受到與自己身份地位、購買價格相匹配的公共服務。同樣的價格付出,你在國外的情況就會完全不同。我相信經常出國的這些人也知道這個道理,但為什麼卻一直要「歲月靜好」下去呢?

關鍵問題是什麼呢?我和好多客戶推心置腹地聊過這個話題。這些人有BAT的中層幹部,有華為、萬科、恆大的品牌經理,很多人持有納斯達克和香港上市公司的股票,但他們都擔心一個問題,出去了幹什麼?還有的人問我,國內形勢還不錯啊,還能掙幾年錢,要不再等等?基本上都是這個調調。後來我發現這是一個共同的問題。

想想看,年屆四旬,上有老下有小,中年出國,語言可能也不方便,找工作什麼的也難,離開城市中產階級這個舒適區間,的確比較尷尬。所以對很多人來說,出國這事兒就像週期性復發症,過一陣子就要考慮一回。我北京的一個朋友,這三四年來每年都問我要不要移民,今年我只好答覆他,你2013年要是辦了現在娃都會外語了。

少壯不努力,一輩子留內地啊朋友們。

我就是個記者,出去能幹啥?

那你出去繼續干記者唄。海外華文媒體也很多,除了少數辦公室設在北京的海外華文媒體,也有其他的嘛。

那老婆幹啥?

帶孩子學外語唄。

日子會很苦嗎?

……會吧。分人。

那我圖啥呢?

圖……圖個安心省心吧。

早發早移(民),還是早移(民)早發?
「帶上口罩」的雕像們

基本上都是這樣的對話。我常說,心安處是吾鄉。要是對親子園、小升初、毒奶粉霧霾地溝油這些事沒法忍了,對孩子戴上口罩穿上軍裝手拿大刀長矛叫囂著南征北戰不想忍了,不想再焦慮了,想在心理上輕輕鬆松,不要再提心吊膽過日子,那真是出去了好。有些客戶就說,活著太累了,不想太累。所以,在為什麼出去這事兒上就不多談了。

早發早移(民),還是早移(民)早發?
攜程創始人梁建章:攜程中高層孩子都往美國送

能幹的事兒太多了

怎麼說呢,出去能幹的事兒太多了。我常常說,人類的生活都是差不多的,只有質量的區別。你在北上廣深所有的生活需求,在國外同樣會有。反過來想,你幹的工作——除非是黨務工作者——在國外肯定也有相應的職位,甚至會有更標準、更先進的一套。中國的改革開放三十餘年,都是跟西方學習的,你會的每一個工種,都不要怕找不到工作。

而且,你在北上廣深生活過,這已經是中國最具競爭力的大城市了,到國外的二線城市,也應該沒問題才對,你的大城市生活經驗,足以應付文明世界的生活問題。文明的規則是共通的,也更容易掌握。人類是有普世的規則和價值的,如果你在中國很優秀,放在世界範圍內,依然不會差。

我的合作商L先生,十多年前去德國,他在國內學的是汽車工業設計,到了德國那當然如虎添翼。先在慕尼黑、斯圖加特幾個著名汽車總部混了一圈後,見得多了,開始做中德貿易,幾年後混得風生水起。老婆孩子都有了,父母也接過去了。他出國前也是懵懂不知,但是個學習能力超強的人。在一種異質文化的環境下,他不斷逼迫自己適應、學習、超越。

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大一樣。我再舉一個例子,某專欄作家T,移民加拿大之後,不想坐班,只好給中國媒體寫稿子,錢也夠花了,但就是無聊,時差經常是顛倒的。後來買了幾百畝土地(一點也不貴)做農場主,僱人來打理,小日子過得挺滋潤。一個中國作家搖身變為加拿大農民,但這有什麼不好呢。

我有次駕車經過佛州奧蘭多附近的一個農場,25英畝售價6萬多美金,真是怦然心動。25英畝什麼概念?合150多畝,相當於四個標準足球場,而且還是永久產權。圍著農場轉了一圈出來,我就開始琢磨如果買下來,這個農場都能種點什麼。那時候我還在騰訊工作,假如我離開了騰訊,就買個農場養老算了,一副遁入山林與世無爭的樣子。當然這個想法至今也沒有放棄。

放放牛,種種花,這樣的生活多愜意

前幾天一個客戶在我辦公室,請我幫她參考到底是買新宿區還是臺東區的房子。新宿這個房子2000多萬日元,每月收租11萬日元,回報率還行。她打算未來就在日本吃喝玩樂,當個包租婆了。11萬日元不夠花,但假如投入再多一些,每個月有30萬日元的收入,基本就跟北上廣深的中產生活一樣。什麼工作也不用干,學學語言,學學廚藝,生活質量也挺好。

還有個藝術家,在京都嵐山買了兩套一戶建,一套自住,一套做民宿,反正有專業的公司來打理,每月收入大概也是三十多萬日元。他就安心畫畫做設計。他對我說,移民之後,反而能夠有時間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在國內環境太浮躁,逼著人掙錢。現在不懂語言,就不會有太多交際,天天都是畫畫了。這種狀況特別適合有愛好的人。

投資企業的那種也有。有個知名作家,入股了一家房地產中介公司,賣日本房產,有事兒就帶著客戶看房喝酒,沒事兒就自己寫小說。也有入股飯館的,雖然幫不上什麼忙,也就分個紅,但平常大把時間自己支配,通常是學語言,然後準備自己搞。

東京澀谷宇田川町有家中國人開的串燒店,叫OOTORI,味道非常正,生意遠超周邊的同類店面。這家店裡面就有好幾位中國知名人士的股份,所以店面頗有文化氣息,是澀谷地區我最愛吃的店。

很多人就抱怨說,做餐館不好,累啊不賺錢啊什麼,其實入股就可以了啊。你想介入管理也可以,只要有相關背景,學好語言,沒有什麼不能幹的。中產階級就是放不下這個面子。我記得哈佛門口賣肉夾饃的那個西安小夥子,現在把西安麵館在紐約開了十來家,還迎娶了一位超級模特,我見過他在紐約的跑車。

最神奇的,我有位朋友是日本AV界唯一的華人攝影師,他的片子不錯,很受行業認可。在德國,我們本來要給客戶盤一間店面做肉夾饃的,客戶提出來能不能改桂林米粉,因為她是桂林人,熟悉流程。我只好說,肉夾饃更可行,因為不涉及排污、排氣及排煙,適合外帶,節省面積和人力。

另一位客戶的情況是,本人在國內做記者不想幹了,我們幫他在德國一家媒體的中文版謀到一個編輯職位,做微信公號。跟國內的事情差不太多,但薪水翻了好幾番。這個案例之後,其他客戶就問,還招不招會計?招不招市場?

在國外攤煎餅也能助你走向人生巔峰

有時候我就覺得吧,視野和知識挺限制人們的想像力的。中產階級、白領金領經常出國,但接觸不到類似這樣的信息。一說移民就老想著沒法賺錢,這實在是一廂情願的想法。稍微多看看本公號,就明白了。出去賺錢並不難,難的是你決定出去賺錢。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我以前說過,幸福屬於那些有勇氣、有毅力、有想法的人,雖然聽上去很雞湯,但這麼多年看下來,至少在移民這個問題上,大體不會錯。至少我周邊,少說百來個出去的,沒有一個人後悔過當初的選擇,尤其是他們談起自己的孩子,臉上掛著那種沒有被人天天欺負的笑容。

我們就是要為城市中產、白領、金領提供這樣的解決方案,不僅要送你出去,還要幫你解決出去了幹什麼的問題。許多客戶問我,出去了幹什麼?來,我給你打開一張長長的清單。這就是我們為讀者提供的最核心的服務。此外,還有海外房地產、金融投資領域,我們也遴選了最專業負責的境外合作商來介入服務。

要不要掙國內的錢?

當然,也會有很多人說,國內的錢好掙,再掙兩年錢再出去。我當然不好反對這樣的說法。但我認為,在一個司法更健全、財稅制度更穩健的地方,賺錢更規範、更有秩序感。並且重要的是,成果更容易保護。國內的錢,來得快,去得也快吧。

當下大趨勢也是往外走。國企的海外投資就不說了,一帶一路那麼多工程。我認為僅有國企走出去是不夠的,中國的民營企業也應該走出去,個體企業也應該走出去。我在東京池袋東口看到一家排隊的店,張亮麻辣燙,味道跟北京的一樣,火得不行。香港海底撈人均要三百塊,照樣天天排隊。小肥羊在舊金山灣區也是天天排隊。這都是走出去的典型。

黃燜雞米飯開到美國,一份賣65元,生意非常火爆,隊伍都排到了店門外。

單就拿飲食這個領域來說,其中中國有相當多的飲食單品很不錯,出去後直接秒殺老華僑的中餐館。我有個天津朋友,一輩子的理想就是把煎餅果子賣到歐洲去。海外的中餐最近幾年有一個很大的趨勢,就是更適應新移民的口味,品牌是從國內移植過去的,因為有原來的粉絲基礎,因而更容易成功。總體看,機會很好,有很多品牌都在陸續出手。

海外華人攏共有接近六千萬人,基本上是北京上海深圳的人口總和,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市場,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早做比晚做好,早介入比晚介入好。在國內掙錢固然是在舒適區間,但無法擺脫諸如親子園虐待孩子這種事情。你確實容易賺錢,但你也容易很虐心啊,錢本身的價值與你的期待並不匹配。

陳純兄在《中國教育、小粉紅與不婚主義》一文中點我的名,說是不贊成「早發早移」的說法,因為你不管出去到哪裡,變成哪個國家的公民,也還是生活在中國的影子底下。我略做下回應,正因如此,我們這些秉持世界主義價值觀的人才要走出去,才要理直氣壯地抵制那些小粉紅給中國抹黑的行為,做一個能夠被外部世界認可的海外華人,這並不矛盾。

從數據上看,中國的向外移民人數不是太多,而是太少。黎巴嫩這個小國,國內有700萬人,海外有2000萬人。印度在6個國家都佔據人口多數。中國的外移比例不超過1%,跟歐洲國家平均3%的外移比例相比是少的。中國有很多值得與全世界分享的東西,我們這一代走出去,應該有這樣的文化自覺。

總而言之,時不我待,這個就是決心的問題,想通了什麼都好說。想不通,別人再說也沒用。我記得今年年初我寫過一篇文章,《勇敢一點,你京滬深的房子該賣了》,後來有人私信說後悔沒聽我的話賣房子,現在賣不掉了。有時候時間和機會就是給那些有勇氣有準備的人,稍微猶豫一下,就失去了時間窗口。

韓國人、臺灣人在九十年代紛紛走出去,到歐洲、美洲創立家業,韓國的國民海外創業背後還有政府的支持。我們現在歐洲、北美看到的很多超市、燒烤店就是韓國人早期出去做的。中國的「國民海外創業」剛剛開始,西洋參考正在認真研究並探索這樣的路徑。

我做傳媒十多年來,一心都想的是「中國向何處去」,如今不再想這個問題了,現在專門想「中國人向何處去」。中國人不僅要出去,還要過得好。老華僑的經驗早就不適應當下這個世界,不要被他們那些悲慘的故事嚇到。以上這些思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網路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2025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