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10月29日訊】(接前文)
第五章 最後的殤歌
2014年10月,美國宣布停止QE。
QE,Quantitative Easing,字面含義是量化寬鬆,其實就是央行直接印錢購買國債,也就是以債為錨的印錢,以國家信用為貨幣背書。停止QE,意味著美國正式放棄了自己的大國責任,不再願意擴大自己的國家債務以印出美元,去支撐孱弱的世界經濟。再到2017年1月,川普(特朗普)上任,這位爺更加直截了當,他把所有的潛台詞都公開說了出來:美國只是美國人的美國,不是全世界的美國。美元必須回流,產業必須留在美國。一切資源都必須優先供美國使用。在這方面川普的表現好像有些不符合「政治正確」,通用汽車打算去國外開個廠,川普直接就公開批評,以至於通用汽車股價暴跌,被迫宣布回歸本土開廠。所謂全球化的「政治正確」,在川普眼中,根本就是一堆垃圾。美元時代自此走向終結,而全球經濟自此步入了新時代:逆全球化時代。在這裡,筆者希望大家能回頭再看一看第一章,全球貿易之所以能夠開展起來,前期是依靠英鎊這種具有真正的國家信用的貨幣,後期則是美元挺身而出,取代了英鎊的地位,促成了全球化的經濟格局。而中國,恰恰是這種全球化的最大受益國。現在全球化的發展趨勢逆轉,外資逐步撤離中國並回流歐美,中國的產業經濟終於呈現出全面下滑的徵象。
伴隨著美聯儲明確退出量化寬鬆,中國經濟的系統性風險正逐步增加…(圖片來源:Fotolia)
從2014年初開始,中國的製造業就走上了全面蕭條之路。各項原材料普遍暴跌,以螺紋鋼的價格為例,2014年初約3500元/噸,到年底暴跌到2500元,此後持續暴跌,到2015年底,跌到了1800元。焦煤價格在2014初約為1000元/噸,到2014年底跌到了700元上下,到2015年底,已經跌破600元。橡膠價格在2014年初勉強維持在1.6萬/噸的價位上,到2015年底已經跌破了1萬塊錢。在整體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也呈現萎縮之勢,2013年為6.84萬億,2014年還能勉強維持,在6.82萬億,2015年就下降到了6.62萬億。進出口方面,2013年中國的貨物進出口總額4.16萬億美元,2014年還能勉強上升到4.30萬億美元,到2015年就下降到了3.95萬億美元。實體產業的全面蕭條當然要蔓延到財政收入領域,2013年的財政總收入(一般預算收入+基金性收入的全口徑收入)為18.15萬億,2014年算是勉強上升到19.45萬億,還有個7%的增幅,但是到了2015年,財政總收入也就是19.46萬億,已經完全喪失了增長性。考慮到財政支出的剛性特徵,以及龐大的政府債務的償還問題,這個趨勢要是維持下去,中國經濟那真是危如累卵,大國破產,竟然已經是近在眼前的現實威脅了。
這麼一回顧,我們就能更加清晰的理解,近年來,中國經濟到底發生了什麼。2013年,中國已經被錢荒折磨了一把,債務危機已經在累積之中,沒想到2014年之後,美國居然放棄了「大國」責任,不再給全球經濟供血。對中國來說,這無疑是雪上加霜。於是2015年,中國在股市搞國家牛市,也算是一種抵抗策略,然而遭遇了悲壯的失敗,股市泡沫很輕易的就破滅了,除了留下滿地雞毛,對中國經濟而言沒有任何正面意義。然而,中國總不能坐著等死,總歸是要想出應對辦法。就這樣,到了2015年底,兩項殺雞取卵的應對策略被正式提了出來:房地產領域的去庫存運動,以及另外一個、也是更為關鍵的,工業領域的供給側改革運動。這兩項政策徹底改變了中國。
房地產的去庫存運動的效果,在上一章已經做過了闡述,其結果就是老百姓超過8成的棺材本已經被房地產吞噬,已經根本沒有餘財進行高端消費,更加無力應對消費物價上漲。然而,到現在這個時候,供給側改革的結果,終於體現了出來。中國經濟,即將壓上最後一根物價的稻草。
從2016年初開始,在行政強制命令以及銀行資金的強行推動之下,工業原材料價格啟動了在劇烈波動中上漲的模式。螺紋鋼價格從1800元上漲到現在2017年9月份的3800塊附近;焦煤價格從600塊漲到1300塊附近;橡膠價格則從9000多漲到了現在的15000。然而,這一路的漲勢根本就談不上平穩,只要政府和銀行的支撐力度稍微減弱,那就是一路暴跌。比如橡膠價格,今年一季度達到21000元的高位,到二季度暴跌到12000元,到了三季度,又被拉升到15000,整體來說,原材料的大宗期貨市場,每天都像是坐了過山車一樣,漲停跌停,那就是家常便飯。
原材料價格上漲,一定會向下游延伸,並導致整個工業領域的成本上升。在數據上,2014年中國工業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幅7.5%;2015年在蕭條的大環境下,成本增幅僅為0.8%;2016年為4.8%;而到了今年7月份,工業企業的累計成本增幅竟然高達13.1%!最終消費品的生產企業就此開始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擺在它們面前的,只剩下三條路:一,它們維持目前的銷售價格,做好人好事,在利潤微薄乃至是虧損的情況下堅持慘淡經營;二、藉著環保整頓的機會乾脆結束掉目前的生意;三、悍然全面提價,去測試老百姓的潛在購買力深淺。
很可惜,人類的本性都是自私的,想要讓企業家們人人都學雷鋒,虧著本還要堅持生產,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第一項選擇,根本就沒人選。加價在目前而言,也是痴人說夢,要知道,近兩年來雖然表面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勉強還有個10%左右的增長,其實基本上是由於廉價的網路銷售推動的,不受稅收監管且沒有知識產權概念的淘寶同款,在中國國民的購買力被房地產吞噬乾淨後,勉強支撐起了這個國家的消費。在數據上,2015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0931億,其中線下消費規模為262158億,線上消費規模38773億,佔比13%。到2016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2316億,其中線下消費規模為280760億,而線上消費提升到51556億,佔比達到16%。到2017年8月份,全國累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2308億,其中線下消費規模億189797億,而線上消費42511億,佔比已經提升到了18%。一年半下來,網路購物的佔比提升了足足5個百分點。按現在這個趨勢下去,到今年年底,網路購物的比例將達到20%。廉價與實惠,已經成為國人購物的基本準則。在這種情況下,任何最終消費品的生產企業想要漲價,都會遭遇淘寶同款的直接挑戰,並導致破產。
所以,事實上企業家們的選擇只剩下第二項,也就是藉著當下環保整頓的機會,直接關門了事。8月份工業領域的數據還未全面出臺,但是目前已經公布的幾項數據,已經可以看出企業家們的選擇。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僅6.0%,這種數據只有在慘烈的2015年才會出現;1-8月的民間投資增速6.4%,是今年以來的最低值,尤其是第二產業(工業建築業)投資增速僅僅只剩下4.2%,看起來接下來就要走向全面萎縮了。
那接下來會怎麼樣?原材料領域積累的漲價浪潮是一定要向下游釋放的,這是客觀規律,就如同水往低處流一樣的無從抗拒。但是下游的企業面對這股浪潮根本就無心應戰,紛紛的選擇直接關門了事,這無疑將會增加失業併進一步降低國人的消費能力。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那就是無以倫比的通縮與蕭條。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會無法承受成本上升而銷售不暢帶來的經營壓力而破產,從而加劇蕭條的到來。
而中國央行面對這種局面,即便想要敞開了印錢,也是困難重重。不要忘記我們在前面的章節中反覆談過的,央行當前最主要的印錢手段:向商業銀行提供借款,然後商業銀行再把這些錢貸款給居民買房,或者給企業經營。現在房地產的泡沫已經到了極限,居民的棺材本已經被吞噬了超過8成,貸款買房的能力已經被榨干了,中國政府現在當然也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央行強令所有商業銀行必須收縮按揭貸款規模,並且銀監會開始嚴查以消費貸的形式支付購房款的違規信貸行為,這已經是在亡羊補牢了。印錢給居民買房的路既然已經被堵死,那麼就只剩下唯一的選擇:印錢給企業經營。根據我們上面的分析,在目前的原材料的漲價浪潮之中,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經營壓力,根本就不掙錢。這意味著接下來的局面,將是央行強行印錢,去支持虧損企業的運營。也就是說,央行將與虧損企業捆綁在一起,以長期借款的形式,維持虧損企業的現金流,幫助虧損企業度過蕭條。
天可憐見,各位可能根本想像不到,指望央行和商業銀行一起去做雷鋒,去雪中送炭,去送錢給企業主維持經營,這種模式有多不具備操作性。明知是一門虧損的買賣,明知是無底洞,明知是死債,還要往裡填錢,三年五年八年的持續填錢,這種事根本就違反了人性。想想銀行體系應該怎麼建立針對這種玩法的考核機制吧?銀行的股東們會怎麼看待這件事吧?你要敢把這種經營策略在各商業銀行的上市年報裡說一說,所有的正常一點的股民和投資機構都會奪路而逃。
所以,我們這麼一條一條的分析下來,中國剩下的唯一的選擇,竟然是QE:央行印錢,去購買中國政府發行的國債。然後,政府拿錢去投資,去開辦國企,去經營項目,也就是以中國自己的國家信用,來為人民幣背書。人民幣搖身一變,從依靠美元信用加持,變成所謂的主權貨幣。
在此,筆者請求各位必須認真的回憶我們在第一章和第二章講述過的內容。事實上,這就是1980年代中國的貨幣發行模式。央行表面上印錢給了商業銀行,商業銀行拿去借給國企,供當時獨霸整個經濟領域的國企隨便浪費,並造成整個國民經濟嚴重缺乏效率等諸多問題。1980年代央行這種借錢給國有商業銀行再貸款給國企的行為,與直接購買國債事實上並沒有區別。到了今時今日,沒想到30年一個輪迴,擺在中國面前的,竟然又只剩下這一條路。
筆者從不敢小看廟堂之上的能人,事實上,上面這些推測,我們能一條條的辨析推演,得出這唯一的結論,中國政府的真正的智囊們,同樣也能得出這樣的結論。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準備工作,比如做大做強國企的輿論,比如大量的國企整合案例,比如銀行的債轉股計畫,比如越來越嚴厲的外匯管制措施,等等等等,莫不是在為這最終的路徑進行準備?
1980年代,中國政府依靠自己的信用印錢的結果,是連續的通脹,然後緊跟著的就是持續的蕭條,中國經濟在不斷的通脹與蕭條之間輪迴,一直到2001年加入世貿之後,依靠中國人民勤勞的雙手掙來了美元,以美元為人民幣信用加持,這才穩定了匯率,穩定了經濟,帶來了經濟發展的黃金十年。現在,中國計畫改弦更張,回歸1980年代的模式,這無疑將會給中國經濟帶來深入骨髓的衝擊。首要的條件,就是中國必須重新建立自上而下的國有經濟體系,能夠覆蓋從生產到供應的全鏈條。然而很可惜,這套體系早已不存在了。也就是說,中國已經不具備1980年代的組織和動員能力了。
一個最簡單的問題就是,私營企業將如何自處?它們將無從獲得央行的支持,它們只能在接下來的重新洗牌中排隊破產。然而,私營企業事實上提供了這個國家過半的城鎮勞動崗位。2015年中國城鎮就業人數40410萬,其中國有及集體單位就業人員僅6801萬,佔比只有17%;而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的就業總人數,高達28077萬,佔比高達69%。就目前這樣的局面,無視私企的死活,將資源全部集中到政府和國企身上,回歸1980年代模式,這將會極大的考驗中國的治理能力和矛盾壓制能力。中國政府將必須為了佔比不足兩成的城鎮國有單位人口,而堅決打壓佔比近七成的私企員工和個體戶的生存訴求。國企員工能吃香喝辣,而民營企業員工則一個個的失業,在絕望之中慢慢餓死。無法想像這種國家治理模式將如何推行並獲得最終的成功。
今時今日,中國國民早已不是1980年代毫無見識的鄉巴佬了。人手一部的手機,無處不在的信息衝擊,早已讓國人打開了心智。不要說餓死自己,就算是中午少吃一頓飯,晚上少洗一次澡,就是罵聲震天,覺得全世界都委屈了自己,一定要上天給自己一個公道。就這樣的社會氛圍,要人為在這個國家建立起國企與民企之間的巨大不公,人為的撕裂整個社會,對這種事的可操作性,筆者不抱任何希望。
當然,筆者深深的知道,一切都已箭在弦上,一切都已是既定的國策,雖然我反反覆覆的提出各種有限改革的方案,希望能夠啟動政經領域的真正的改革,然而根本無人願意去聽。大家看過之後,普遍都是哈哈一笑,覺得筆者根本就是杞人憂天。所以,也只能眼睜睜的聽著那兩腳羊殤歌一聲聲的奏響。而大多數人,對此一無所知的大多數人,正做著歲月靜好的迷夢,一步步的走向黑暗……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