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普爾調降中國信用評級真是誤判嗎?(圖)

警告借貸風險,標準普爾調降中國信用評級真是誤判嗎?

發表:2017-09-29 10: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標準普爾調降中國信用評級真是誤判嗎?
標準普爾上星期警告中國借貸風險增加,把中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一檔(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7年9月29日訊】中國當局猛烈抨擊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調降中國信用評級的決定,稱這是西方對中國經濟的「偏見和短視」。標準普爾上星期警告說中國借貸風險增加,把中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一檔,由AA-降至A+。中國財政部、官方媒體以及網際網路社交平臺出現罵聲一片,有些評論更祭出「政治化和陰謀論」的傾向性言辭,指責國際評級機構企圖在十九大召開之前抹黑中共當局,製造社會不穩定。

那麼,經濟學者們怎樣評估中國不斷膨脹的債務風險?

英國布魯奈爾大學經濟與金融系教授劉芍佳表示,標準普爾把中國債務質量從AA-調降到A+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大家都清楚一個公認的事實,就是(中國大陸)銀行的金融效果的確差於從前,職員的工資水平在下降。銀行收入主要來自於利息收入,利息下降意味著貸款減少,以及發放的貸款利息無法收回。這樣一來,職工的收入也隨之下降,這點人盡皆知。換言之,標普把中國目前的債務風險提高,同時把債務質量調降是有道理的。

至於這樣的調整對中國有什麼影響?劉芍佳說:「中國在國際市場發債可能將增加成本,這是直接的財務影響。政治方面則是見仁見智,有說時機選擇不對,偏偏選在十九大之前。中國媒體對此確有過度反應。我們看到的是,中國經濟總體表現也的確沒有從前火爆,銀行的確績效倒退。但是,中國官媒與標準普爾卻為此發生爭論,就像是公與婆之間的爭執,都認為自己有道理。中國政府稱,自己的總體債務沒有增加,與國際水平相比中國並不差;而且,中國總體經濟表現仍然不錯,增長超過6%;所以國內認為標普沒有道理突然提升債務風險同時下調債務質量。」

劉芍佳認為,標準普爾尤其忘記了一個事實,就是中國治理經濟的制度與西方有本質區別。西方是民主體制,法律為天大於任何人,所以政府必須依法守法不能夠恣意妄為濫印鈔票,而中國為威權國家,中央集權是經濟治理中的特色,它不受法律的約束。如果中國政府想挽救一家銀行或者挽救一場債務危機,可以隨心所欲地印發鈔票。這樣的特色在對付債務危機方面似乎是更加有效的手段。這也是西方民主體制無法做到的地方。綜合以上所述,中國經濟目前在宏觀方面還沒有出現惡化的表現,所以才導致標普的評估讓雙方互相叫板。

至於國際評級機構是否出現誤判,劉芍佳指出,還是回到公與婆之爭。但是,中國企業績效的確沒有從前好,尤其是銀行更是如此,職員收入下降。如果績效好的話,收入為什麼會下降?標普的評級反映了企業績效下降給債務帶來的風險,這是一種專業的體現。降級反映風險的增高,這完全是專業級的表現。而中國政府堅稱,不能只看企業,而還要看政府的還債能力,中國政府沒有因為企業績效下降而影響到還債能力;同時它也認為,中央集權制度能夠有效治理任何危機。但是,國際評級公司評級時並沒有考慮中國的政治制度。總之,中國對於信用級別被下調的現實應該心平氣和地去解讀,應該看到國際評級機構只是根據特定的條件得出了特定的評定結果。

經濟學者、獨立時評人何清漣說,穆迪、標準普爾和惠譽這三大評級公司是目前國際公認的權威專業信用評級機構。不過,三家的側重點不盡相同。標普側重企業評級,中國信貸增長、企業債務飆升,促使它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穆迪側重機構融資,惠譽側重金融機構。去年七月,惠譽和穆迪已經下調了中國的主權信用評級,而標普沒有下調,但是看到其他兩家下調之後也發表聲明,稱在今後一段時間內將適當下調中國的評級。

何清漣說,這三大評級機構的結論對中國的影響噹然很大,因為國際公認,世界這三大評級公司是各國經濟、跨國公司、政府信用的掌控者,其權威性連美國政府也奈何不了。美國政府也被它們下調過信用評級,雖然不高興,但是反應沒有中國政府大。有人說,世界上有兩大強者,一個是美國可以用武器毀滅一個國家;另一個是標普可以用評級毀滅一個國家。這雖是玩笑,但是,評級機構的威力可見一斑。不過,如果要說這些評級機構對中國的評級不合理,我覺得可能是中國反應過度。當然,中國的經濟體制有別於民主的西方。問題是,這三大評級機構是根據通用的世界標準,而沒有設立一套特色標準;中國說要走進世界,要與國際接軌,並沒有說要國際容納中國特色。所以,這一點可能就是扯皮之處。

何清漣表示,中國政府稱,中國是一個國民高儲蓄率的國家,因此也支撐中國成為間接融資的國家;換言之,就是國際評級機構不瞭解中國。但中國財政部的說法相當於文不對題。三大評級機構有自己的硬指標,比方說第一是中國債務總額過高,中國繼續靠借貸推動經濟增長;而且債務在發展中國家是相當高的,甚至與很多西方發達國家類似。第二,中國債務上升速度過快,就是前面說過的十年內的變化,與金融危機之前的希臘、西班牙相似。中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債務的穩步增長會削弱它未來十年的財務實力;第三便是人盡皆知的資金使用不透明,越來越多的影子銀行系統銷售自己的理財產品,把集資所得投入在外界不知道的渠道。這點從動輒數萬受害人的遊行抗議就可以看到。也就是說,理財產品的違約正在席捲整個金融體系。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唐風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