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9月23日訊】近來,漲價之聲不絕於耳,不妨略舉幾個報導的片段:
鋼材漲價。2017年上半年,鋼協會員鋼鐵企業平均鋼材結算價格為3325元/噸,同比每噸上升1095元,升幅為49.10%。鋼廠噸鋼利潤超千元。但「仍然低於煤炭採選、油氣開採等行業。」
煤炭漲價。「現在的情形是有錢還不一定拿得到貨。」一位煤炭經銷商表示,現在北方港的煤炭價格近乎瘋狂,目前都看漲煤價,捂盤惜售的情況比較普遍,不報價不出貨坐等煤價突破700元大關,這樣更加劇了市場煤的緊張,部分下游用戶四處找煤。
藥漲價。2016年中國醫藥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總額增長15.6%,而原料藥行業增長了25.9%。在主營業務收入增速低於行業整體的情況下,原料藥企業的利潤增速卻跑在了行業前頭,原因在於:原料漲價。
家電漲價。進入9月中旬以來,已有多家中小白電企業發出了漲價告示。據相關廠家透露,目前產品價格的上漲仍不足以應對原材料等成本上升的壓力,未來將根據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幅度,再適度上調產品價格。原因是:原材料幾乎「一天一個價」,「所有原材料,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就不斷在漲價」。
……
處處聞漲價,卻未見通脹。9月9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8月物價數據:8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上漲 1.8%,環比上升0.4%。通脹數字與人們的感受截然不同。
過去一年裡中國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變動情況(網路圖片)
的確,在中國的CPI當中,食品類權重較高,糧食價格整體上仍是低迷的,這種狀況其實在拖累CPI。那麼,推升CPI的力量到底是什麼?
是PPI。中國國家統計局9月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8月份全國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上升 6.3%,環比上升 0.9%。PPI在2015年9月,曾經達到-5.95%。
2015年11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此後,「供給側」成為高頻詞。同年12月,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後,以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式拉開大幕。此後,去產能以空前力度在國產掌控的資源部門展開,去產能導致的一個最直接結果,就是供給減少,在需求端沒有明顯變化的情況下,價格開始出現上漲。
以焦炭為例。焦炭1801合約在2016年1月,曾經跌到558元,此後飛速上漲,到2017年8月,已經漲到了2500元的上方達到2502.5,漲幅高達348%還多。由此導致的結果是,PPI的飛速上漲。如下圖所示,PPI幾乎是一路高歌。
繼去產能之後,環保監管的強化,再次導致一些領域出現事實上的供應減少,導致原材料價格再次上漲,加上政府引導下掀起了一股建設熱潮,拉高了從水泥到鋼鐵等建設用品的需求和價格。
另一方面,由於糧食價格依然處於低位,使得PPI的飛速上漲在向CPI傳導的過程中受阻,難以在短期內反映到通脹數據當中。換句話說,現在正處於有別於以往任何一個時期的通脹環境當中:處處見漲價,卻不見通脹。這不禁讓我想起李白的一首詩:「美人卷珠帘,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PPI向CPI分傳導只是時間問題,它也許會滯後,但一定會反映出來。這意味著,通脹的身影不僅能看到,而且,一定很肥碩。另一方面,川普(特朗普)上任後,為了鼓勵資金回流美國,壓制美元,這也是一定程度上遮掩了其他貨幣悄然貶值的真相。只要稅改、醫改、基建計畫有一項得以推進,美元的調整就可能階段性結束,從而,使得非美貨幣此前不斷寬鬆累積的能量釋放出來,進一步推高通脹。
2017年9月8日,中國央行下發《中國人民銀行關於調整外匯風險準備金政策的通知》,從9月11日起,外匯風險準備金率也將從20%調整為0。此後,人民幣兌美元重新開始貶值。在岸人民幣自9月8日的高點6.4345持續下跌,近一週時間累計貶值幅度高達1623點,幾乎抹去了月度近2.46%的升值幅度。高盛指出:「人民幣匯率基本達到了短期的頂峰,預計未來幾個月內人民幣一籃子匯率會相對穩定,而一旦美元指數回彈,則可能會使得人民幣貶值壓力重現。」
雖然去產能讓國企利潤成功上升,但下游企業卻不得不面對成本飛速增長的煩惱。中國國家統計局最近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長全面低於預期: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都有所放緩,那麼,如果聽任原材料價格上漲,將埋下大通脹的種子,而通脹加經濟放緩甚至有可能觸發滯漲的危險。而且,如果通脹增加過快,中國也將被迫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