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危險的銀行》的文章稱招商銀行存在各種問題。(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7年9月8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9月6日,有海外媒體發表題為《中國最危險的銀行》的文章,稱表面上看似順風順水的招商銀行,但細究下去就會發現問題。不過,招商銀行的做法正是中國銀行業的潛規則,招商銀行的例子只是揭露了黑幕一角。
日前,中國A股的上市公司紛紛披露完半年度的財務報告,招商銀行的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實現兩位數百分比增長,不良貸款餘額也大幅下降。並且招商銀行在香港股市的表現也搶眼,招商銀行的股價今年上漲近60%,觸及歷史高點。
9月6日,《華爾街日報》發布《中國最危險的銀行》的文章說,招商銀行只是看上去很美,因為招商銀行嚴重依賴理財產品。最近幾年,中資銀行發行了數以千億美元計的理財產品,其中大部分沒有計入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該文章還說,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招商行大量使用了所謂的資產管理計畫。這種越來越流行的金融工具,讓銀行可以將一部分不良貸款打包成證券出售給投資者。招商銀行上半年這類敞口增加近20%,達到4,000億元(人民幣,下同)以上,這裡很可能是許多不良貸款的藏身之處;另外,招商銀行的利潤也承受壓力。招商銀行一個主要客戶是安邦保險集團,安邦也持有招商銀行10%的股權。中國正在嚴查海外收購交易,安邦也在受調查之列。因此安邦的業務若受到威脅,招商銀行也可能遭到波及。
理財產品作為短期投資產品,銀行承諾比存款有更高的回報率。招商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餘額約有2.1萬億元,是中國中型商業銀行中發行數量和額度最多的。理財產品不僅為銀行帶來手續費收入,也是一條融資渠道。
A股的上市公司2017年半年報顯示,上市銀行中,無論是國有大行,還是股份行、城商行,今年上半年的資產質量均出現向好態勢,不良率出現集體下降。這一切應該都是上述提到的資產管理計畫和理財產品所起到的作用。
中國經濟增長率近年來持續下滑,諸多信息和數據表明,中國實體經濟仍處於困境當中。而和實體經濟關聯密切的銀行業,它們的數據卻看似美好。許多分析師長期以來懷疑中國壞賬的真實水平,或遠遠高於官方數據和銀行財報公布的水平。
不良資產是一個寬泛概念,它是針對會計科目裡的壞賬科目來講的,主要但不限於包括政府、銀行、企業的不良資產。金融企業是不良資產的源頭,銀行的不良資產嚴格意義來講也稱為不良債權,其中最主要的是不良貸款,是指借款人不能按期、按量歸還本息的貸款。
中國影子銀行問題專家朱夏蓮經過研究,估計到今年底,中國金融系統中的壞帳總額將達到51萬億元,是官方界定為不良貸款或關注類貸款的銀行貸款數字的五倍以上。這個估算數字意味著壞帳率為34%,遠高於官方的數字。
朱夏蓮表示,中共政府對借款人和貸款人雙方施加的影響使其能夠把問題的爆發大大推遲,而這在由市場驅動的西方社會中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尤其是中共政府可以下令國有銀行繼續向虧損的國有企業發放貸款。
看中國特約評論員唐新元曾撰文指出,銀行將表內資金出表(隱藏在資產負債表外)是金融機構慣用的花招兒,因為可以使賬面更加漂亮,也可以規避監管。同樣,這種方式也可以隱藏不良貸款或逾期貸款。
中國銀行業的金融風險已經不容小覷。在6月20日,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出席上海陸家嘴論壇時說,「全球金融危機的經驗告訴我們,要防範金融危機首先要保證金融機構的健康性。對那些高槓桿、低資本、不良貸款等等現象均不得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