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1934年攝。(網路圖片)
蘇聯作家高爾基的《海燕》,曾是中國語文教科書中的經典勵志篇章。但現實生活中的高爾基,卻充滿了爭議。據1996年莫斯科出版的《高爾基傳》披露,在1930年代初的一封信中,高爾基曾稱呼斯大林為「主人」。高氏在信中寫道:
「沒有機會……和主人談,因為主人身體不適,沒有到我這兒來。我明天到他那兒去。」①
這種稱呼,將斯大林與高爾基之間「主僕關係」的實質,體現得淋漓盡致。追根溯源,這種「主僕關係」的形成,有兩大關鍵因素。一是斯大林本人確有某種迷人的魅力能贏得高爾基的好感乃至敬仰;二是高爾基本人已身陷斯大林刻意安排的奢華物質生活之中。
前者,據曾多年擔任斯大林專職私人翻譯的勃列日涅夫回憶:
「現在都說他(斯大林)是個偏執狂、病人等等。……(但)他同時仍然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人。四年時間裏我曾有機會──每個月,有時每週──坐在他身旁。他善於把自己表現為一個有魅力的人。請看他怎樣使羅曼・羅蘭、A・巴比塞、福伊希特萬格、蕭伯納受到感染──他們臨別時都對他傾倒了。」②
甚至連以批判斯大林為政治標籤的赫魯曉夫,同樣也不得不承認:
「我在莫斯科市委員會工作期間,經常有機會與斯大林會面,……我實實在在地欽佩斯大林。他的預見性、他的注意力、他的淵博知識和他的體貼關懷,都使你佩服得五體投地。我已全部被他的魅力傾倒並為他嘆服。」③
後者,為籠絡高爾基,斯大林曾指示克格勃頭目亞戈達為高氏提供儘可能優越的物質生活──1935年,羅曼・羅蘭訪問蘇聯,發現高氏不但有金碧輝煌的別墅,有多達四、五十人的服務團隊,有出行的專列,乃至於連其所吸之煙、別墅周圍所種之花,亦系亞戈達投其所好,專門從歐洲定購而來。④
1934年5月1日,高爾基、莫洛托夫與斯大林一起合影。(網路圖片)
作為回報,在高爾基的筆下,斯大林成了「列寧的忠實、堅定的學生」、「列寧的繼承人」、「第二個列寧」……1933年1月16日,高爾基致信斯大林,其吹捧之詞,已經到了肉麻的程度:
「您是偉人,真正的領袖,而蘇維埃聯盟的無產階級是幸福的,因為領導他們的是一個在邏輯力量和永不枯竭的精力方面都堪稱第二個伊里奇(列寧)的人。」⑤
但是,作家的內心,很清楚斯大林治下的蘇聯,正在發生著怎樣的慘劇,雖然克格勃為了向高爾基隱瞞真相,甚至不惜為其單獨特別印製報紙。高爾基很清楚自己被豢養的事實,作家什喀帕曾聽到過他這樣的絕望慨嘆:
「我實在太疲倦了。好像他們把我圈在籬笆裡,我走不出去。我落在陷阱裡。進退不得!我不習慣這種生活……」⑥
「進退不得」的高爾基,曾幻想努力守住個人人格的最後一點底線──不要為斯大林寫傳記──1931年10月,斯大林通過國家出版局局長哈拉托夫向高爾基轉達,希望高能為他寫一部傳記。高氏一直迴避此事,既不拒絕,也不答應。先以缺少材料加以推脫,哈拉托夫把材料寄過去後,又推稱近期有十餘件事情要忙……到1932年,高爾基終於將寄來的斯大林材料全部退了回去。⑦緣此之故,當1934年夏末高爾基申請前往義大利度假過冬時,這一特權被駁回了。
終其一生,「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那樣的勇敢,從來沒有真正出現在高爾基身上——回到蘇聯的高爾基進退失據,既沒有與斯大林決裂的勇氣,又不甘心做斯大林完全意義上的走狗。羅曼・羅蘭說他是「意志薄弱者」,所以「才能聽命於分分秒秒的控制和照管」,誠哉斯言。⑧
******
①瓦季姆・巴拉諾夫:《高爾基傳去掉偽飾的高爾基及作家死亡之謎》,漓江出版社1998,P234。
②③同上,P236-237。
④⑧羅曼・羅蘭:《莫斯科日記》。
⑤徐元宮:《你不知道的高爾基》,同舟共進2013年第8期。
⑥蘇菲:《高爾基的另一面》,博覽群書2001年第4期。
⑦汪介之:《「高爾基之謎」:破解,還是曲解?》,文學報2013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