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經濟學家認為,各項需求均顯示經濟不具備持續回升的動力。(圖片來源:Fotolia)
【看中國2017年7月31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領域經常存在分歧,最典型的便是關於「中國經濟週期是重回衰退還是走向復甦」的爭論。從上半年經濟數據來看,有經濟學家認為,各項需求均顯示經濟不具備持續回升的動力,誰又能保證這一次的「神話」在未來不是笑話。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自二季度以來,中國各項經濟指標看似靚麗均超預期。對於現在的經濟形勢究竟是「新週期」出現,還是資產泡沫化,經濟學家們又有不同的看法。
據陸媒7月30日報導,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認為,自二季度以來經濟穩定超預期並非是靠需求拉動的新週期,因為從各項需求看都不具備持續回升的動力。
分項來看,上半年中國出口增速超預期,但7月以來歐美經濟先行指標走弱,繼而將拖累中國的出口;上半年房地產投資超預期,但一線城市房價和地產成交全面萎縮,三四線房地產的瘋狂難以持續;上半年耐用消費超預期,但主要歸功於房價上漲和房地產銷量超預期對相關消費的拉動;最後從庫存週期看,6月的工業產成品庫存增速已經從高位連續兩月下滑,意味著庫存週期已至尾聲。
姜超表示,在中國的資本市場,人們曾經見證過無數的「神話」,比如說2006-2007年的股市,2014-2015年的創業板,2015-2016年的一二線樓市,到了2017年又出現了三四線房價上漲和中國版股市「漂亮50」,但是,誰又能保證這一次的「神話」在未來不是笑話?
從全球市場來看,真正持續創新高的股市是美國股市和德國股市,不過日本股市卻持續低迷了30年。其實這些國家都有過金融資產泡沫化的問題,但是危機發生後,日本政府出手拯救銀行,導致銀行不知道該把錢投向哪裡去,所以經濟長期低效率和低增長;而美國和德國放任銀行破產重組,把不良的金融機構淘汰,留下了的金融機構就會認真把金融資源投向該去的地方。
目前中國出現金融資產泡沫化的現象,未來中共政府應以去金融槓桿作為政策核心,減少無效金融供給。過去20多年官方一直在提及調整中國的經濟結構,但一旦經濟形勢好轉,結構轉型調整就出現停滯。經濟學界普遍認為,中國現在最關鍵的不是經濟增速,而是徹底推進結構性改革,打破原有的行政體制和市場機制障礙。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趙揚對媒體表示,從中國宏觀經濟數據來看,顯然這次是週期性因素而非結構性因素帶來的經濟增長,主要還是依賴出口回升和製造業投資、房地產投資等反彈帶來的週期性回升。「L型尚未到‘一橫’的階段,未來幾年經濟增速還會下滑。」趙揚預測,2018年GDP增速可能下滑到6.2%。
據大陸官媒7月27日報導,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說,「經過七年的回落後,中國經濟已經開始觸底。在今後一段時間,需求側的房地產投資和供給側的工業品出廠價格是值得關注的重要變數。隨著一線城市樓市降溫,房地產投資將會回歸常規軌道,出現低速、零增長抑或負增長。」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經過研究認為,上半年金融去槓桿只是集中在金融領域,沒有觸動實體經濟。而日前結束的中國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推動「經濟去槓桿」,並且著重去「殭屍企業」的槓桿和地方政府的槓桿。所以,下半年的經濟去槓桿對實體經濟將產生實質性的衝擊。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報告顯示,上半年中國經濟看似繁榮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財政政策的顯著擴張,下半年可能會出現一定的財政緊縮,將對基建投資和GDP增速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