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雨傘運動(圖片來源:Pasu Au Yeung/維基百科)
【看中國2017年7月23日訊】導言
「中港矛盾」是指1997年7月1日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後,中國大陸與香港之間產生的一系列矛盾和衝突。矛盾主要產生在建制派人士、特區政府、中共中央政府、大陸市民和遊客與「泛民主派」、「本土派」人士和香港支持自由、民主的市民之間。
背景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之後,特區政府的措施聯同「建制派」人士去配合中共政府的各種政治和民生的政策,衝擊著香港人的基本價值、損害香港人的利益、削弱香港人的自由、民主等公民權益和法治,以「一國」蓋過「兩制」,矛盾由此而生。部分香港市民認為來港的大陸市民破壞香港的文化、掠奪香港的資源和妨礙香港人的生活,衝突由此而起。自2012年7月1日梁振英上任「香港行政長官」之後,為了加強香港人盡快融合到中國大陸上去、和以輔助大陸的經濟發展的大前提下去促進香港的經濟發展和建設,使矛盾和衝突進一步激化,最終,不論是民生或者是文化,都激化到政治層面上去。
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多年來受著中西文化的影響下,已經建立到自己一套的較為自由、民主、文明的文化體系,與中國大陸在政治、制度、文化、習慣上都截然不同。「中港矛盾」其實建基於香港人對中共政權的抗拒,中共攝政後,政治鬥爭、打壓異見人士、迫害不接受共產黨統戰的宗教信仰信徒、宗教領袖、殘殺六四民運人士、迫害法輪功學員、打壓維權律師、壓制言論、新聞自由等等事件一浪接一浪,香港人抗拒共產黨的統治悠然而生,亦是人之常情。中國大陸開放「自由行」之後,大量大陸旅客蜂擁而至,他們在中國共產黨統治下養成的不文明的舉止和掠奪香港人資源的舉措都讓普遍的香港人反感;其次就是人民道德低下,草菅人命、貪污舞弊、包二奶風氣盛行、缺乏公德的行徑、暴發戶不可一世的嘴臉、見利忘義的黑心食品、產品品質差劣、豆腐渣工程、環境嚴重污染等等社會和人心敗壞的現象層出不窮,香港人耳聞目睹,於是,從抗拒中共政權延伸到抗拒中共統治下的人民,加劇了「中港矛盾」。
公共房屋問題
自1997年7月1日回歸以來,為了配合「中港融合政策」,大批大陸新移民來港,掠奪香港的公共資源,令香港人怨聲載道,加劇「中港矛盾」。
香港公共房屋的供應長期不足,私樓價格在此情況下更不斷攀升,挨貴租、住「劏房」已經是普遍現象,「公屋輪候冊」突破26萬,以「白表申請居屋」的市民平均118人爭一個單位,新移民又會與香港市民一起輪候公屋。香港每天接收150名大陸新移民,一年就要接收54,750人,20年來就已經接收了一百多萬人,佔本港人口的七分之一,未來五年公屋建屋量不足八萬個單位,平均輪候時間超過4年。香港公共房屋的落成量根本跟不上,這一點香港政府必然知道;究竟什麼人可以移民香港完全由中方決定,估計中方會將特務、他們的人或者他們認為聽話的人先來,即使是一般老百姓,他們長期在共產黨的教育下、或者他們還有親屬在大陸,他們即使移民香港仍然可以受到操控,總比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聽話,這個措施無疑是要配合「中港融合政策」,讓香港易於受中共政府控制。
雙非問題
2001年出現「雙非問題」。「香港終審法院」根據《香港基本法》第24條宣判「莊豐源案件」成立,父母雙方都無香港居留權的中國大陸居民在香港所生的子女可享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2003年實施「自由行」,引發大量中國大陸孕婦來香港產子,有「雙非人士」從合法途徑預約來港產子,亦有在無預約情況下闖急症室產子。2010年,配偶不是香港永久性居民的中國大陸孕婦在香港誕下32,653名嬰兒,比起2001年的620名上升超過50倍。從2001年至2011年間,已獲「居港權」的「雙非嬰兒」超過17萬人。因為「雙非產婦」利潤高,香港的私家醫院都轉做「雙非產婦」的生意,造成香港產婦床位不足。香港市民多次上街遊行抗議,至2012年,特首梁振英才透過行政措施去解決「雙非問題」,使香港的醫療系統回覆正軌。2010年代開始,大陸食品–包括嬰兒奶粉–出現安全問題,很多大陸人利用「自由行」的方便來香港大量購買奶粉等食品和用品,以至本港的嬰幼兒奶粉供不應求,造成奶粉恐慌,最終,特首梁振英於2013年以行政手段發出「限奶令」,規定每人每天只可帶兩罐不超過1.8公斤的嬰兒奶粉離開香港。
綜援問題
2013年,「社區組織協會」何喜華協助「單程證」婦人孔允明就「申請綜援資格」上訴至「終審法院」,「終審法院」裁定未居住滿7年的香港人不能申領「綜援」是違反「香港基本法」的,引發大批香港新移民申請「綜援」,「社會福利署」公報2015年「四人綜援家庭」每月綜援金額為1萬3千左右,增加了香港的財政負擔,加劇了香港人對大陸新移民的怨氣。
自由行問題
2003年至2015年出現由「自由行」帶出來的文化衝突。2003年7月28日SARS(即「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之後,中共政府為了挽救香港經濟,以「自由行」方式放寬一些大陸城市的居民不用參加國內旅行團或受邀請而可以以個人身份來香港旅遊,每次可逗留7天。2009年4月更開放「一簽多行」,即一次簽證可以一年內不限次數進出香港。這個措施令中國大陸遊客人次由2002年的638萬增至2013年的4,075萬,佔當年訪港旅客75%。不過,大陸遊客的行為在香港人的眼中是不文明和不禮貌的,譬如:大陸人在港鐵車廂內進食、在食肆、車廂等公眾地方高談闊論或爭吵、在購物和待人接物的時候態度傲慢和囂張、讓小孩子在街上便溺、在被指出問題時反唇相稽、惡言相向等等。大陸貪污嚴重,假貨又多,很多大陸客一袋袋數以萬計的人民幣帶過來香港購物,所以,香港出現了一個畸型現象,就是所有繁盛、交通方便、近港鐵站、近過關口岸、商場、大陸客、「水貨客」出沒的地方就成行成市的都是賣高價產品的金行、表鋪、藥房、名店等等,受影響地區的香港人日常用的必需品就要去到老遠的地方去購買,加上鋪租狂升,一般小店被迫結業,物價也被拉高,貧富越來越懸殊,香港人的生活大受影響。另一方面,一些香港人視大陸人為「強國人」,不滿他們趾高氣揚,不可一世,自視為香港的「恩人」。2014年年初,本土派人士發起維護「本土價值」運動,一些激進成員經常在旅遊區發起「反陸客」示威。2014年年底,訪港大陸旅客次持續下跌,政府、建制派、旅遊業界和零售業界認為「反陸客」是原因之一。「香港旅遊發展局」公布2014年訪港的旅客人次下跌8.4%,其中中國旅客人次下跌9.8%;2014年7月的零售業下跌2.8%。2015年,「反水貨客」行動持續,因「水貨客」憑著「自由行」去「走水貨」,所以,「反水貨客」變成了反「自由行」的「一簽多行」政策,最終,特首梁振英在2015年4月13日起取消「一簽多行」,改為「一週一行」。
貧富懸殊問題
香港這麼多年來,特首都是由12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出來,在這個1200人的「小圈子」中,工商、金融界佔300席,是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因此,特首除了從屬中央之外,還會向大商家傾斜,以博取他們的支持。因為大陸的貪腐仍然嚴重,一疊疊數以千萬計的人民幣就湧到香港來,開放「自由行」以來,地產商、商家從一批批的內地客中賺得盆滿缽滿,是「自由行」政策下的得益者,雖然從事與內地客有關行業的非常一小撮的員工從「滴漏效應」中得到的佣金略多一點,香港的經濟亦有增長,但是,普遍的市民就受害多於受惠。樓價、房租急速上升,遠超市民的負擔水平,根據美國「國際樓價負擔能力報告」,香港連續6年成為全球樓價最難負擔的城市,一個家庭不吃不喝要15年才買到一個低價單位;樓「越起越細」,一些收入較高的專業人士也只能購買一、二百平方呎的「納米樓」,屋住環境狹窄得可憐。香港政府過去十多年來建設一個個向中共傾斜以推動「中港融合」如天價的「深港高鐵」、「蓮塘口岸」或「港珠澳大橋」等「大白象工程」又不斷超支,耗費以千億港元計,亦要市民去埋單。形成了貧者越貧、富者越富,堅尼糸指數(Gini coefficient)錄得0.537的高水平,超過了0.4的警戒線,表示貧富懸殊嚴重。
去殖民地化政策問題
1997年之後,香港政府推行「去殖民地化政策」。
香港自開埠以來一直沿用傳統的正體字(俗稱繁體字)、說廣東話;而中國大陸就採用簡體字,說普通話。2008年,「香港教育署」推行「普教中政策」,就是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取代原來以廣東話授課的「母語教學」,受到多個教育團體的反對,「教育局」網頁亦曾承認「未有證據證實以普通話學習中國語文科的學生的一般中文能力有所改善。」也掀起了廣東話與普通話之爭,他們認為廣東話是粵語的標準語,不應為了迎合中國內地的普通話政策而被「矮化」。2012年,為了迎合內地遊客,佐丹奴(Giordano)服裝公司的衣服標籤只使用簡體字,法國餐廳品牌Agnes B的餐牌只使用簡體字,遭到維權人士的抗議,又加劇了簡體字與正體字之爭。
香港政府為了推行「去殖民地化政策」,2008年3月,香港政府拆卸富歷史性的「皇后碼頭」,遭到保育人士的阻撓,「皇后碼頭」是香港殖民地時代香港總督及英國主要官員往返英國和香港時在香港上岸的地方,殖民地色彩濃厚,保育人士認為香港政府不應為了「去殖民地化」而摧毀歷史文物。
2015年2016年間,在中共政權的壓力下,香港政府加大了「去殖民地化」的力度,「香港郵政總署」拆除郵筒上富歷史性的「英國王帝徽章」,受到保育人士抨擊,認為香港政府不應該為了迎合北京當局而摧毀歷史文物。
水貨客問題
2012年至2014年激化起「水貨客問題」。「水貨客問題」造成對上水、粉嶺、大埔、屯門、元朗等多區市民的滋擾和社會問題,2012年9月的「光復上水站行動」開始將「水貨客問題」白熱化,示威者大聲吶喊,要把「水貨客」趕走,至2013年,更有光復屯門、光復元朗等延續示威活動。2003年SARS之後,中共政府以「自由行」方式放寬大陸居民來港旅遊;2005年之後,人民幣大幅升值,香港的物價比大陸的低,來港消費成為了熱潮,「中國海關」又實施個人攜帶5,000元人民幣以下的商品可免入境稅;2009年4月又開放「一簽多行」。加上劣質貨、冒牌貨、假貨充斥大陸市場,在香港購物成為了產品品質的保障,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水貨客」以螞蟻搬家的方式帶貨回大陸高價出售,他們又阻塞了行人路和馬路,所有近港鐵站、近過關口岸、「水貨客」出沒的地方就成行成市的都是專做「水貨客」生意、抬高產品價格的藥房、日用品店等等,香港人日常用的必需品就要去到老遠的地方去購買,加上鋪租狂升,一般小店被迫結業,物價也被拉高,加重了市民的經濟負擔,香港人的生活大受影響。2014年2月16日,網民組織「反赤化‧反殖民」行動,近100名市民在尖沙咀廣東道發起「驅蝗行動」,抗議內地旅客霸佔香港人的生活空間、搶去香港人的資源和加速了物價的飆升,並要求他們回到大陸去。事後,特首梁振英揚言會檢控「驅蝗」示威者。2014年3月9日,網民組織「真心愛國愛黨聯盟」,在旺角、油麻地、尖沙咀等地區遊行示威,呼籲中國遊客「愛祖國,用國貨,回鄉消費,回中國購物。」
從選曲中反思
我每一次選取的樂曲都會圍繞一個主題,希望藉著這些選曲讓讀者朋友瞭解有關的哲理或者文化。本文我們就試圖從選曲中去素描一下香港戰後樂壇的發展,從而瞭解香港文化的變遷和香港人心的背向。請讀者朋友藉介紹去聆聽所介紹的樂曲,看看有沒有引發同感。
《紅燭淚》
第一首要介紹的歌曲是由紅線女主唱唐滌生的《紅燭淚》。
1949年,中國共產黨侵奪得中國大陸政權。在1950年代,數以十萬計的中國人為了逃避共產黨的統治,從中國大陸逃到香港。始終是華人社會,又是一個講廣東話的地方,看大戲、聽粵曲就成了普羅市民的娛樂。
《紅燭淚》是紅極一時的編劇家唐滌生在1954年為當時紅極一時的花旦紅線女所編撰的,《紅燭淚》亦紅極一時。「身如柳絮隨風擺,歷劫滄桑無聊賴」正好講出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人民的心聲。
《新禪院鐘聲》
第二首要介紹的歌曲是由鄭錦昌主唱的《新禪院鐘聲》。
1960年代,香港粵語片非常盛行,不少香港電影更賣埠到東南亞等地,大受歡迎,帶動粵曲式的歌曲流行起來。有「粵曲王子」之稱鄭錦昌的經典《新禪院鐘聲》就唱到街知巷聞。
中國大陸受嚴重迫害的維權律師高智晟於2015年9月17日撰寫《2017年,起來中國》一文中提到「我的神恩予我的,起初也讓我驚心動魄的啟示」就是,「中共2017年崩亡」,屆時真的就像歌詞提到「夢幻已一朝醒」。
《啼笑因緣》
第三首要介紹的歌曲是由仙杜拉主唱的《啼笑因緣》。
到了1970年代,港產電視劇開始流行,為粵語流行曲增添色彩,1974年無線電視劇及其主題曲《啼笑因緣》就大受歡迎。
記得香港當時有一句說話諷刺中共政府和英國政府,就是「生娘姦,養娘狠」。將「幾許所願稱心,莫嘆失意百感生,難求遂寸心,不必怨憤。」幾句《啼笑因緣》歌詞贈與香港人,期望大家盡全力爭取在香港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胭脂扣》
第四首要介紹的歌曲是由梅艷芳主唱的《胭脂扣》。
1980年代是香港流行樂壇的全盛時期,經典巨星輩出,影響力遍及世界各地,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他們的歌聲,代表人之一是超級偶像歌星梅艷芳。
歌詞提到「誓言幻作煙雲字,費盡千般心思,祈望不再辜負我,痴心的關注。」在當今現實的盟誓、契約、包括《中英聯合聲明》等聲明為何這麼難實踐呢?盟誓、契約、聲明應該是「引喻山河,指誠日月」的才對呀!
《一起走過的日子》
第五首歌曲是由劉德華主唱的《一起走過的日子》。
1990年代,男歌手比較受歡迎,「四大天王」紅極一時,劉德華的歌曲可謂風靡萬千歌迷。
歌詞提到:「如何讓心聲一一講你知,如今想傾訴講誰知,剩下絕望舊身影,今只得千億傷心的句子。」說句真心話:與中國共產黨分手應該是很多香港人或甚至中國人的願望。
《富士山下》
第六首要介紹的歌曲是由陳奕迅主唱的《富士山下》。
踏入2000年代,在云云男歌星中,陳奕迅算是比較吃香的其中一位。
歌詞中提到:「攔路雨偏似雪花,傷口應要結疤,一生一世等一天需要代價。」令人想起為了中國的民主、自由而頂著槍火、酷刑、或甚至犧牲性命的中國同胞。為了中國人的民主、自由,你又願不願意付出你的一分力呢?
《問誰未發聲》
最後一首歌曲是由黃秋生、張敬軒、Equus樂團合唱的《問誰未發聲》。
2010年代,香港市民覺醒到自由、民主是要爭取的,提倡自由、民主呼聲的歌曲就成為其中的主導。
歌詞提到:「試問誰能未覺醒?激起再難違背的那份良知和應!」為自由,為民主,大家又願意「問我心,再用我手,去為我命途力拼嗎?」
生命智慧
本文的生命智慧就是:「同心共濟。」
宋朝歐陽修的《古文觀止卷九朋黨論》:「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這篇文章講出了一個人應有的操守:要堅守道義,要以忠信待人接物,要珍惜名節。以這樣來修身,大家才是同道,彼此的心性都有提高;以這樣來治理國家,大家才能「同心而共濟」,國家才能管治好,由始至終都要一樣。歐陽修在《朋黨論》中清晰講明人要守道義、講忠信、保氣節,以這樣來治理國家,大家才能同心一致將國家管治好。
我們身為中國人,大家有沒有做到「和衷共濟」、「同心共濟」呢?把我們的家庭打理好?把我們的機構管理好?把我們的生意經營好?把我們的國家管治好呢?切記不要沾染共產黨的鬥爭文化,切勿同室操戈,中國人斗中國人呀